三代長江日報記者鏡頭中的武昌起義門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1T01:50:41+00:00

作為在武昌首義爆發當晚,湖北革命黨人首先控制占領的地方,武昌起義門也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歷史見證。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三代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記錄了不同時期的起義門,見證了武漢這座城市的復興。

2011年8月12日,「武昌起義」石雕像在武昌起義門城樓旁準備安裝。長江日報記者邱焰 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作為在武昌首義爆發當晚,湖北革命黨人首先控制占領的地方,武昌起義門也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歷史見證。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三代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記錄了不同時期的起義門,見證了武漢這座城市的復興。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拍攝者:長江日報記者

在這張拍攝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黑白照片中,城門上方從右至左的「起義門」三個字依稀可見。

為了紀念武昌首義,1912年,這座建於明代的「中和門」改名為「起義門」。城門上原有重檐歇山頂式的城樓,新中國成立前已傾頹。1981年,武漢市在原址重新修復城樓。

20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紀念日

拍攝者:長江日報記者邱焰

2歲的楊思語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53歲的雷漢橋(左)和妻子張木蘭帶著孫子雷振宇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66歲的余趕年(右)和他2歲的孫女余銀欣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43歲的焊接工李文平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44歲的快遞員謝文俊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40歲的胡濤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7歲的汪佳俊(左)和7歲的石文洲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一群小學生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11歲的葉思潔、11歲的盧淑芬和12歲的王鑫濤(從左至右)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一個跳躍的小女孩在武昌起義門前的肖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這組肖像的背景為辛亥革命歷史遺蹟——起義門。

當年,武漢依據古城牆圖紙,原樣恢復重修了333米城牆。

202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日

拍攝者: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起義門城樓上紅旗飄揚。

起義門下車水馬龍。

市民走進起義門內部參觀。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日,不少武漢市民冒雨前往武昌起義門參觀,回憶歷史,紀念革命先輩。

如今的起義門下車水馬龍,附近的高架橋上車來車往,這座歷史之門總是會吸引人們的目光。

撫今追昔,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記者邱焰 任勇 文字/陳智)

【編輯:張玲】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