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觀影筆記: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的合一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11:32:27+00:00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星際穿越》和《信條》中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它和維倫紐瓦的《降臨》(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也是同一個故事。它的主題是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的合一。在自由意志的討論中,「缸中之腦」很熱門,我把它歸為「自由意志爭奪論」。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星際穿越》和《信條》中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它和維倫紐瓦的《降臨》(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也是同一個故事。它的主題是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的合一。

在自由意志的討論中,「缸中之腦」很熱門,我把它歸為「自由意志爭奪論」。這是人類對自由意志的刻板理解,建立在人類的社會邏輯之上,即:你掌控了我,我就不存在了,我是你的附庸、你的機器,而只要我終結了你,我就掌控了自己的命運。

這種刻板理解也與神經科學中的還原論範式合流。根據還原論者對神經科學的理解,人類一切思想行為都是生物電信號,所以人類沒有自由意志。但在神經科學領域,還原論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整體論或複雜系統理論的支持者也很多。簡單來說,一個系統在不同的層級會發展出完全不同的組織和邏輯,系統無法被還原為最小顆粒度。儘管非要還原的話,也確實可以把人腦還原為原子,但你無法說,因為都是原子,所以人腦和桌子只是表現形式不同的同一個東西,桌子可以變換為人腦。

神經科學家 Benjamin Libet 做過一系列實驗,結論是:當我們「意識到」某個決定的時候,大腦早已經發出了信號——就在我們作出決定之前的 0.3 秒。由此人們相信,自由意志是幻覺。這類實驗後來還做過很多,但也存在許多爭議。在這裡我引用一位作者 Lachel [1]的譯文,他總結和翻譯了兩位學者對 Libet 實驗的重新檢驗與評論:

倫敦政經學院哲學教授 Christian List 認為:物質層面的決定論,跟心靈層面的非決定論並不矛盾。他認為,意識並不能全然地還原為物質。Libet 等一系列實驗並不能說明「電信號是行為的原因」,它可能只是我們產生自主意識的一個伴生品而已。


神經科學家 Aaron Schurger 的實驗支持了這種猜想。Aaron Schurger 認為:Libet 等人在一系列實驗中觀測到的電信號,很可能只是產生意識的一個環境因素——就像我們總是在天晴的時候出門,但並不意味著「晴天」是我們出門的原因一樣。(Aaron Schurger et al., 2012)

除了因果性和科學範式,我們還需要討論一個重要前提:時間。在「自由意志幻覺論」中,時間是一個鐵板釘釘的事實,但是數學、物理和人工智慧領域顯然不這樣認為。

我曾經思考,時間是否只是上帝(或更高維度)為我們設置的坐標系,一種機制(mechanism)。在時間內,因果律誕生。但是在上帝視角或高維視角,只存在「同時發生」——這個短語甚至也窄化了時間消融的概念,在不需要時間坐標系的層面上,瞬間即永恆。同時發生也就意味著沒有因果律,萬事萬物無論看起來有怎樣的順序,都在同時閃爍和舞蹈。後來我讀到一篇關於因果科學的文獻綜述,作者上來就說:「時間序列是因果關係的前提。」

義大利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在《時間的秩序》中也解釋過物理角度的時間:

在基本層面,世界是事件的集合,不按時間順序排列。這些事件會在先驗的物理量之間顯示出同一層次的關係。世界的每個部分與全部變量的一小部分相互作用,數值決定了「世界相對於那個特殊子系統的狀態」。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自由意志幻覺論也是不存在的。

在神經科學和物理學之外,我們再看看神學的解讀。

首先回到「自由意志爭奪論」——在神學上,有一個基本常識,那就是上帝與人並非競爭關係,上帝與自然科學當然也非競爭關係。在持有「自然神論」的學者(斯賓諾莎、愛因斯坦等)眼中,統御自然規律的造物主是存在的,自然規律的恆常也好,生物的演化也好,都無法證明造物主一定不存在。基督教中大部分教派也持「神導演化論」觀點,也並不認為《創世紀》中的六天創世是指地球上的 7×24 小時。這裡我們需要注意,這些觀念反過來也不能證明造物主一定存在,只是「不能證明造物主不存在」。造物主是不可證偽的。

我們再談神學上的時間概念。前面提到,造物主或高維度是超越時間的,時間也許是祂手中的一個球,一個坐標系。那麼與時間相對的,「永恆」是什麼?友人瀟瀟[2]提到了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差異,在中文裡,永恆被理解為「時間的無限延續」,但在英文裡,除了 everlasting, eternal 等, 還有 timeless 一詞,timeless 的結構表示,永恆即「沒有時間」。聖奧古斯丁《懺悔錄》的第十一卷就在探討基督教中的時間概念,他寫道:「你的歲月無往無來,我們的歲月往過來續,來者都來。」

綜上,《信條》的故事,是一個在無可見中鐫刻光點的故事,是格萊特與漢塞爾的故事[3]。回家的路就在那裡,但你要一次次地在黑暗中勾勒它,丈量它,走過它。

這就是自由意志的起點。


你渴望,你相信,你選擇,於是你就得到。在時間的因果序列上,此刻與下一刻緊緊相連。

凱特的選擇是,如果殺了丈夫,那麼世界就得救。

尼爾的選擇是,如果介入行動,那麼行動就進行。


假設你曾深深地傷害女兒,今晚是她給你的最後的和解機會。

你選擇走進今晚的家門與女兒和解,那你就與女兒和解。

你選擇離家出走,那你們就決裂。


你讓它發生的,它就會發生。

無論哪條路,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即使你回頭倒推,說大腦如何操控了你,命運如何毀滅了你——你清楚地知道,那就是你自己選的。


諾蘭的電影與特德·姜的故事,形式燒腦,內核卻建立在最平易的日常生活中。他們想講的是全世界最簡單的一個故事。他們想說,請你成為,你想在世間所看到的那一項改變。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念頭,每一項決策,都是永恆,也都是通往永恆之永恆的光點。

你決定,並且你相信,未來的你成為了你理想的人,過著你理想的生活。於是這一刻開始,一筆一畫,你在勾勒你的未來。

像一幅永遠鮮活跳動的量子繪畫,每一個比特,都是億萬年的壯麗。



[1]Lachel,網際網路經理人,公眾號「L先生說」

[2]黃瀟瀟,譯者,譯作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指南》《我的妹妹是連環殺手》等,公眾號「叩門錄」

[3]格萊特與漢塞爾,《格林童話》中的人物,往返森林與家中,需往地上撒石子、麵包屑以辨認路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