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印發《今冬明春應對拉尼娜科學抗災穩產保供預案》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5:48:13+00:00

近日,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了《今冬明春應對拉尼娜科學抗災穩產保供預案》,強化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落實主動防災、科學抗災措施,努力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

冬春季是奪取明年夏糧豐收、確保春播順利開展最重要時期,也是保障元旦、春節、冬奧會和全國兩會期間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最關鍵時期。預計冬季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響,今冬明春階段性極端強降溫、局部地區冬春連旱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機率大,農業防災減災任務艱巨。近日,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了《今冬明春應對拉尼娜科學抗災穩產保供預案》,強化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落實主動防災、科學抗災措施,努力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

今冬明春應對拉尼娜科學抗災穩產保供預案

「預則立,不預則廢。」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關鍵之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今冬明春農業防災減災,力爭明年夏糧首戰告捷,穩定今冬明春蔬菜等「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目前,全球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農業自然災害防範形勢嚴峻複雜,防災減災任務異常繁重。為提早落實防範措施、積極應對、精準指導、主動避災、科學防災,切實減輕災害損失,全力贏得夏季糧油豐收主動權,確保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穩定供應,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案背景

據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會商預測,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下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發生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明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偏多,旱澇並存,春季(2022年3月至5月,下同)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發生春旱。

(一)黃淮海麥區冬季可能發生低溫凍害、春季可能發生春旱。今年秋季黃淮海地區降雨量250~3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積水過多、田地過濕,秋收騰茬慢,冬小麥播期普遍推遲,晚播面積大,長勢總體偏弱,抗寒防凍能力較差。預計冬季,北方冬麥區氣溫較常年偏低1~2℃,對晚播麥安全越冬不利。春季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1~2℃,降水偏少2~5成,局部可能發生春旱。

(二)冬季階段性極端寒潮可能影響蔬菜生產。冬春蔬菜生產主要看光溫條件,後冬(2022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東北、華北、西北東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東北地區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北方設施蔬菜生產,造成蔬菜運輸受阻,產地運不出、銷區運不進,局部地區蔬菜供應出現階段性波動。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但西南東部、江南西部等地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南方局部露地蔬菜生產易遭受凍害。

(三)東北地區春季可能東澇西旱、旱澇並存。秋季東北地區降水量100~2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大部地區濕封凍。預計冬季東北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雪,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1~2成,黑龍江東部偏多2~5成。春季黑龍江中東部降水仍然偏多2~5成,與冬季降水多、積雪厚相疊加,可能發生局部春澇;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南部等傳統旱區氣溫偏高1~2℃,降水偏少1~2成,可能發生春旱,不利於適時春播。

(四)江南華南降水偏少、可能出現冬春連旱。秋季南方大部氣溫偏高1~2℃,降水偏少1~2成,江南中部偏少2~5成,江河來水和庫塘蓄水減少。預計冬季江南大部、華南東部降水偏少2~5成,部分灌溉條件不足的地方可能出現旱情。春季氣溫偏高0.5~1℃,降水偏少1~2成,局地可能發生冬春連旱,不利於油菜生長發育和早稻泡田整地、育秧栽插。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近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發生頻率顯著增加,多災並發、連片發生。特別是2021年氣候顯著異常,1月多地出現極端低溫、春季強對流天氣頻發、汛期北方發生歷史罕見的強降雨洪澇災情、秋季出現破紀錄的持續連陰雨,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較大不利影響。預計未來災害重發,疊加生產成本、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將給糧食和重要副食品供給安全帶來更大挑戰。必須始終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立足抗災奪豐收,把災害影響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方案做得更完備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早研判、早謀劃、早動手,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以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確定性應對災害的不確定性,千方百計把災害影響降到最低,全力以赴奪取明年夏季糧油豐收,保障元旦、春節、冬奧會和全國兩會期間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

二、農業防災減災主要技術措施

(一)防範北方冬麥區低溫凍害。一是開展冬前鎮壓。對秸稈還田量大、播後鎮壓不到位、表土層疏鬆的麥田,抓住越冬前的有利時機,在無霜凍晴天上午、土壤墒情適宜時,適度開展鎮壓,使根土密接,提高保暖防凍能力。也可以採取增施農家肥、均勻覆蓋秸稈等方式防凍保苗。二是堅持以水調溫。早春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降溫之前及時灌水改善墒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化幅度,防禦凍害,灌水不要過量,做到當天澆當天滲。三是強化早春田管。立足於「早」、抓好「促」字,抓緊開展鎮壓劃鋤增溫保墒,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轉化,減輕凍害影響。對弱苗及時追肥,合理調控肥水,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提高抗寒防凍能力。四是堅持以肥促長。寒潮過後及時調查受凍情況,對遭受凍害的麥田,分類施肥補救,促進恢復生長,爭取小櫱趕大櫱、大櫱多成穗。

(二)防範露地和設施蔬菜凍害。一是及時檢修。抗風雪能力差的棚室,及早檢查維修,加設立柱,更換嚴重老化的鋼管、竹竿等骨架材料,及時清除積雪,防止壓壞設施結構。土牆日光溫室後屋面及時加蓋薄膜,防止雪水下滲損傷牆體。二是防寒保溫。設施蔬菜產區,及時加保溫棉被、草苫等材料,覆蓋防寒,有條件的地方,配備燃熱塊、熱風爐、電熱風機、取暖器等應急加熱設備。露地蔬菜產區,加強中耕培土,防止根系凍傷,寒潮過後加強遮陽覆蓋,延緩凍融,防止凍害。三是科學肥水。抓住晴好天氣進行葉面追肥,快速補充養分,提高植株抗性。結合滴灌補充中微量元素,促進花芽分化,提高產量品質。四是病蟲防控。設施蔬菜產區,重點預防低溫高濕病害和蚜蟲、白粉虱、蟎類等害蟲。露地蔬菜產區,重點預防軟腐病、霜霉病等十字花科病害,小菜蛾、斜紋葉蛾等膜翅目害蟲,以及粉虱、薊馬等茄果類刺吸型口器害蟲。

(三)防範北方冬麥區春旱。一是澆水增墒。提前檢修灌溉設施,加強旱情監測,一旦旱情發生,在有灌溉條件的田塊,採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澆水保苗,推廣噴灌、滴灌、壟灌、隔壟交替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水源不足的地方採取輸水管或水袋灌溉,擴大灌溉面積,減輕乾旱損失。二是農藝保墒。早春大力推廣耙耱劃鋤鎮壓等措施,去除枯葉,彌合裂縫,消除坷垃,提溫保墒,促進小麥返青生長。有灌溉條件的田塊,在灌溉後採取淺中耕,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蒸發;無灌溉條件的等雨蓄水,採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減少土壤蒸發,增加土壤蓄水量。三是化控增濕。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可用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或過磷酸鈣浸出液連續進行多次噴霧,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溫增濕,為葉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及養分。

(四)防範東北西部春旱。一是合理調整結構避災。指導東北西部老旱區順應天時,結合種植結構調整,主動調減非適宜區玉米,改種耐旱雜糧雜豆、優質牧草等作物。提前儲備所需種子,滿足生產需要。二是推廣抗旱播種技術。在有水澆條件的田塊,及時灌溉,造墒播種。在坡耕地、水源不足地區推廣免耕播種,減少動土次數,降低土壤散墒。大力推廣抗旱「坐水種」、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抗旱技術,組織好跨區機耕機播作業,做到滅茬、整地、起壟、鎮壓一條龍作業,加快播種進度,確保種在適播期。三是科學確定作物品種。根據積溫等氣候條件、調結構需求,科學確定主推品種,及早搞好種子調劑調運。一旦出現毀種補種,及時指導農民選用大豆、穀子、綠豆和蕎麥等短生育期作物和品種。

(五)防範黑龍江中東部春澇。加快排水降漬。利用春季溫度回升、風力較大的有利條件,翻耕晾曬散墒。土壤水分飽和地區充分利用大機械及早耙耮地,加快融雪和耕地化凍。對化凍後明水多的地塊,採取挖排水溝、積水坑、疏通溝渠和機械強排等措施,搶排積水,除水降漬。及早騰茬整地。加快清除田間秸稈,檢修調試整地、播種機械,一旦適宜機械進地,立即組織農機搶早整地,翻耕晾曬散墒,頂漿滅茬起壟,剎漿後適時播種。實行深松整地,推進科學整地、標準化整地。適時適墒播種。及早確定適宜熟期品種並做好種子準備。一旦播期推遲,及時選用適期和偏早熟品種(或播前曬種1~2天),播前催小芽,淺播淺種,確保一播全苗。水稻推行智能催芽、大棚育秧,提早扣棚,提升地溫,保證秧苗正常生長。提高播種質量。加強機具調度,組織好跨區機耕機播作業,大力推廣機整地、機插秧、機播種,加快播種進度。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主體,開展好全程託管、環節託管、聯耕聯營、聯合作業等服務,帶動小農戶高質量開展春耕春播。

(六)防範江南華南冬春連旱。千方百計廣辟水源。修繕建設農田集雨蓄水設施,蓄積雨水。攔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庫蓄水。維修和開掘灌溉水井,擴大灌溉面積。冬閒田提早蓄水、備耕。抗旱田管保油菜。有水源的地區及時澆灌保苗,做到能澆盡澆、能保則保。葉面噴施保水劑,合理追施鉀肥,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油菜等在田作物抗旱性。同時,通過秸稈覆蓋和中耕鬆土減少水分蒸發、提升土壤保水能力,減輕旱情影響。對因旱絕收地塊,因地制宜搞好改種補種,減少因旱損失。推廣節水播種技術。推廣水稻集中育秧,優先保證育秧用水。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組織工廠化育秧,推廣水稻旱育秧、地膜覆蓋、乾濕整田、淺水平田等旱作節水技術和噴灌、微灌、滴灌、乾濕交替等節水灌溉技術,確保作物全部種在適播期。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監測預警。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溝通會商,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第一時間獲取災害性天氣發生變化趨勢,及時掌握苗情、墒情、災情的發展動態。加強跨部門專家會商,在關鍵農時和災害多發期,及時組織專家科學分析研判災害影響,及早制定完善技術預案,提出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技術措施。要會同氣象部門通過廣播電視、微信短視頻等聯合發布預警信息,擴大知悉範圍,讓農民知道防什麼、怎麼防,提早做好應對準備。在重大災害發生時,要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掌握災情,及早報告。

(二)做好應急準備。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分環節把災害及影響預判清楚,把預案定出來,把措施落下去。針對今年晚播麥面積大的實際,及早做好用肥、用藥等農資需求調度,抓好生產儲備,加強餘缺調劑,強化質量監管,保障明春增施返青肥、促弱轉壯需求。及早檢修設施機具,備足種子等應急救災物資,引導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好抗災救災準備。特別是大中城市要做好速生葉菜、芽苗菜等短生育期蔬菜種子調劑調運,提早安排應急保供蔬菜品種生產。

(三)精準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專家和農技人員在災害評估、科技抗災、生產恢復中的作用。利用冬閒季節,創新方式方法,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技術指導和培訓答疑,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災害發生後,及時派出專家指導組和技術小分隊,包縣包鄉、進村入戶精準指導,讓農民知道有災怎麼救、災後怎麼種,做到真指導、真服務。

(四)加強政策支持。強化與發改、財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根據災害發生預測預判,及早爭取出台防災減損、穩產增產政策,落實「一噴三防」、弱苗增施肥等關鍵防災措施。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調度反映受災情況及抗災工作進展,研判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下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購買種子(苗)、化肥等救災物資,幫助農民儘快恢復生產。

(五)暢通產銷銜接。加強生產、市場、儲備等信息監測調度,及時分析研判,適時發布產銷信息,引導蔬菜優勢產區通過「訂單生產」等形式,與大中城市加強協作,建立穩定的供銷渠道。引導蔬菜經紀人、配送企業、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等購銷主體根據蔬菜上市情況定向採購,推動生鮮電商企業擴大生產基地直采規模,有序組織市場投放,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區域間快速調運。

(六)強化宣傳引導。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手段,加強正面引導,主動宣傳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普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和科學避災防災抗災技術措施,大力宣傳農業抗災救災的重大行動、重大措施和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為農業防災減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