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武漢非遺系列直播,吸引百萬餘名網友在線觀看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04:46:18+00:00

11月27日上午,在首屆中國文化旅遊博覽會長江日報展廳,長江日報「武漢非遺,一直精彩」直播活動的第二天,漢繡傳承人王子怡、武漢剪紙傳承人毛明月做客直播間。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7日訊(記者范雅琴)11月27日上午,在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長江日報展廳,長江日報「武漢非遺,一直精彩」直播活動的第二天,漢繡傳承人王子怡、武漢剪紙傳承人毛明月做客直播間。連日來,武漢非遺系列直播累計吸引百萬餘名網友在線觀看,現場也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圍觀駐足。

王子怡的漢繡作品富有文化底蘊,讓國際友人認識武漢

長江日報「武漢非遺,一直精彩」直播活動現場。記者劉帥 攝

漢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遍布三鎮的傳統繡鋪到雲集上萬繡娘的繡花長街,漢繡風靡之時的江城家家繡花、戶戶刺繡。漢繡傳承人王子怡是漢繡國家級傳承人黃聖輝的弟子,2018年外交部在藍廳舉辦省區市全球推介活動時,她以漢繡為媒展示荊楚文化特色。當天,王子怡現場展示《我從長江來》《英雄城市》兩幅漢繡作品。

兩千多年前楚文化至今仍深植在漢繡之中、一脈相承。王子怡說:「漢繡有別於四大名繡的地方在於漢繡更注重個人設計,富有浪漫的藝術風格。」在日常創作中,王子怡遵循「一畫、二繡、三修飾」的原則,不僅在技法上下足了功夫,還通過「尋根」深入學習楚文化。王子怡說:「要做好傳承必須要以文化為基礎來進行創新,再通過融入當下的時代精神,讓作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現在漢繡已經為生活所用,大到屏風,小到卡包,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民間藝術。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現在王子怡帶著她的漢繡作品,不僅走入了社區、高校,還走向了國際。王子怡回憶起在丹麥、美國等地交流時的場景振奮不已,她說:「看到國外友人通過漢繡了解武漢我真的太開心了,還有國外友人因為喜歡我的作品將祖傳的扣子送給了我,讓我備受感動,文化魅力無國界。」

毛明月緊跟時代步伐,用剪紙講述紅色題材、時代故事

毛明月現場講解《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我與武漢同行》的剪紙作品。長江日報記者劉帥 攝

武漢剪紙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兼顧南北的技法,既有北派粗獷寫意,又有南派精雕細刻的神韻。今年60歲的毛明月作為該項目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他緊跟時代步伐,用武漢剪紙講述紅色題材、時代故事。2014年,他創作的《保衛大武漢》被武漢市政府作為友好交流禮品贈送給俄羅斯,後被俄羅斯衛國戰爭博物館收藏。近年來,他創作的英模人物長卷在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上展出,《戰「疫」日記》《武漢保衛戰》等剪紙作品則被武漢市檔案館作為抗疫實物收藏。毛明月當天帶著他近期創作的《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我與武漢同行》《建黨百年系列》作品向網友展示。

在毛明月的剪紙創作中多以刀刻為主,他說:「對人物的刻畫,刀刻更生動,神情更逼真。」這些年,毛明月用一把刻刀,將上千張紅色紙張精雕細琢。毛明月說:「我作為一個非遺傳承人,對剪紙的技藝要傳承和創新。」至今毛明月都記得師傅劉志標對他說的話:「你要在我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劉志標通過剪紙來展示武鋼的風貌,開創武漢工業剪紙的先河。「我就想我在人物的肖像上要有所突破」,毛明月經過兩年多的練習,他的剪紙作品「線線相連,刀刀不斷」。目前毛明月的剪紙工作室不時有剪紙愛好者慕名前來,他也將他的作品在社區、學校進行展出。在他的刀尖下,有時代的氣息,也有他對生活的熱愛。

11月28日,長江日報還將繼續在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現場進行非遺直播,給網友們講述木蘭傳說、黃鶴樓傳說等非遺項目的魅力。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