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面對美國要求,沙特開始說不,日韓更是敷衍應對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12:18:05+00:00

好笑的是,宣布消息的當晚,油價就漲了3%,臉打得啪啪響。不過美國這一行動還是得到了不少國家的支持,包括歐盟、印度、日本、韓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宣布積極跟進。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實力世界第一。但近十幾年來,美國對全球各地的控制力再下降,對世界的影響力再衰落。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證實了這一論斷。

前段時間,美國宣布將動用石油戰略儲備,向市場釋放5000萬桶戰略儲備原油。好笑的是,宣布消息的當晚,油價就漲了3%,臉打得啪啪響。不過美國這一行動還是得到了不少國家的支持,包括歐盟、印度、日本、韓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宣布積極跟進。中國恰好也在這個時候拋售了一點原油儲備,無意中助攻了美國。

統計顯示,多國聯合釋放原油6070萬桶,數量之龐大,史無前例,當然美國是絕對主力。

與此相對的是,歐佩克態度強硬,表示不會增加石油產量,並擬在12月召開的歐佩克會議上通過這一決定。另一產油大國俄羅斯也明確不會增加石油產量,因為有俄羅斯撐腰,歐佩克膽氣大增,根本不懼美國的警告。

市場的神經一下子繃緊了,空前強大的拋儲聯盟和供油聯盟擺開了對決的架式,世界石油大戰一觸即發。

人們不禁要問,石油大戰究竟何為?石油大戰一旦爆發誰輸誰贏?在全球疫情持續反撲、全球經濟復甦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空前激烈的石油戰最終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首先,搞明白一個問題,美國為什麼要拿油價開刀?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毫無疑問,美國這次大規模拋儲,目的就在於通過平抑油價,遏制美國嚴重的通貨膨脹。自從拜登上任以來,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特別是9月以來,美國汽油價格暴漲了49%,無數美國人手拿鍋碗瓢盆去加油站囤油,生怕第二天油價又漲了。

通貨膨脹和高油價已經影響到了拜登的支持率。維吉尼亞州州長選舉,民主黨落敗就是個危險的信號。站在拜登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事情既簡單又緊迫,不把通脹壓下去,僅憑高通脹這一條,民主黨在明年中期大選就會成為輸家,而中期選舉失敗又會直接威脅到拜登2024年的總統寶座。

10月通脹數據出來後,拜登就發話了:美國高通脹已經嚴重「損害」美國人的錢包了,扭轉通脹趨勢已經成為他的首要任務。

拜登認定,油價上漲是通脹的罪魁禍首。他的近期目標是讓油價先下跌10%,以遏制通脹指數上升的趨勢。如果不成功,那麼還將進一步釋放數量更多的石油戰略儲備,並將動用各種手段降低能源成本。

然而極具諷刺的是,拜登搞了半天,都沒能讓油價下跌,結果南非出現新型變種病毒,倒使油價大跌了13%。超級大國搞不定的事情,一個變異病毒卻辦到了。當然變異病毒對油價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影響價格的還是供需關係。

美國通脹指數雖然高,但至多也就算中上水平,在世界範圍內,比他通脹指數高的國家多了去了。為什麼美國非要壓低通脹不可?關鍵原因在於,疫情導致美國經濟困難。過去2年,為了提振經濟,美國大量印錢,市場釋放了海量美元,物價不漲才怪。但之前幾次放水的刺激效應過去了,現在美國經濟再次遇困,亟需再次放水,不然美國聯邦政府都有可能因為無薪水發放而再次關門。

這就使得拜登政府和美聯儲騎虎難下:不搞經濟刺激和擴張,經濟就上不去;搞了刺激和擴張,通脹又將失控,兩者成了惡性循環。但他們比誰都清楚,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必須挺住。債台高築的美國走出經濟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繼續加大投入和支出,即使付出透支未來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拜登要拿高油價開刀。因為這樣做操作簡單,立竿見影。只要油價往下,通脹就能控制,通脹控制住了,市場情緒就穩住了,就業和股票就穩住了,經濟就有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歐佩克、俄羅斯財政與經濟雪上加霜,必然不會讓步於美國

面對美國拋售原油儲備,要求石油輸出國增產,壓低油價的行為,歐佩克不僅要取消原先承諾的每天增產40萬桶石油的計劃,還可能在12月份的歐佩克會議上通過一項大幅減產的決議,以此對抗拜登打壓油價的企圖。全球石油價格大戰一觸即發。

以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為主導的石油輸出國聯盟別無選擇,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只能持相反立場。他們很可能放手一搏,拼個魚死網破。對產油國來說,他們希望油價飛得更高,因為這些國家目前的債務已經創造記錄了。

疫情爆發前,阿拉伯國家其實已經採取借貸的方式,來應對低油價和經濟衰退,然而疫情綿延使得情況加劇。到明年,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公共債務將達到近20年來的最高點。2022年底就是還債高峰,現在這些國家全指望著高油價來增加收入,減輕財政壓力和債務壓力。

不過換做20年前,沙特哪怕國內在困難,也不敢這樣硬懟美國,不得不說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衰退了很多,連鐵桿小弟沙特都不聽話了。

俄羅斯的情況更糟糕。去年底,油價因疫情爆發驟跌,俄羅斯經濟幾近崩潰,盧布大幅貶值。好在後面油價觸底反彈,一路走高,俄羅斯才得以起死回生。

俄羅斯差不多一半的收入都要靠出售的石油。克里米亞危機時,西方國家通過打壓油價,讓俄羅斯損失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外匯,元氣大傷。現在油價高漲,俄羅斯大賺一筆,也有底氣跟美國對抗了。

如果油價繼續漲下去,俄羅斯就能滿血復活了。

拜登怎麼能允許這種事發生?所以才祭出了拋售儲備石油的殺手鐧,一方面壓低國內通脹指數,另一方面打擊俄羅斯經濟。

俄羅斯的行為很合理,那麼作為美國堅定盟友的沙特,為什麼這一次也不給美國面子呢?美國自從收縮中東戰略後,在中東的影響力就大為削減,歐佩克開始不聽話了。美國要求歐佩克增產時,沙特直接就把話挑明了,高油價不是俺們導致的,是你美國自己的問題,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換作20年前,沙特絕對不敢這麼剛。美國全球影響力下降,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再有,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議最後敲響了化石燃料的喪鐘。全球資本已不再對化石能源工業投資,轉而投向綠色能源。阿拉伯國家、歐佩克和俄羅斯十分清楚,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周期性的高油價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利用最後的機會,積累更多的石油收入,以對付未來出現的財政窘境和國家危機。

看其他國家的反應,日本和韓國更像是在演戲。

美國打壓油價,並非單獨行動,而是聚集了一批小夥伴,形成聯盟,一起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施壓。

在這次美國的拋售行動中,各國的表現很有意思。

首先說日本,國運與石油相輔相成。當年為了東南亞石油發動二戰,二戰結束後經濟騰飛又挨了70年代石油危機的當頭一棒,所以日本從70年代開始瘋狂囤油。

根據國際慣例,一般保證90天以上的石油儲備即可。但日本覺得不夠,繼續增加石油儲備,省著點用可以扛145天。再加上鼓勵民間企業儲備汽油的政策,這讓日本林林總總最後擁有約240天的石油儲備。不得不說,日本人居安思危的意識太強了。

好了,現在這些石油就被美國盯上了。美國想平抑油價,又不想自己出太多,那就讓小弟出血唄。日本有個《石油儲備法》,僅允許在戰爭引發供給不足和發生自然災害等情況下,釋放石油儲備,這其中可並不包括油價上漲這種情況。

不過既然美國開口了,日本哪能扛得住?岸田文雄「冒著違法的風險」,也要從儲備中釋放約420萬桶石油,來應付美國。只不過,420萬桶連日本1%的儲備都不到。

韓國雖然答應拋售戰略儲備,卻表現得扭扭捏捏,到現在還沒有公布釋放原油的規模。英國比較雞賊,只釋放150萬桶原油,就是個氣氛組。

最讓美國感動的是印度,美國宣布釋放原油儲備後,日本和韓國老鐵都沒表態呢,印度就一躍而出,宣布釋放500萬桶原油儲備,規模僅次於美國。

日本人有6億桶石油儲備,才釋放420萬桶,給大哥有個交代就行;印度總共有2650萬桶的石油儲備,硬是拿出了500萬,接近20%!

印度這麼做自然有原因,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高油價讓印度很難受,也需要抑制油價上漲。只是印度沒想到,這次壓價計劃失敗了。

國際石油市場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大賭場,目前看石油輸出國組織贏面很大。

從1973年以來,石油輸出國與石油消費國之間的角力,集中體現在四次「石油危機」上。一方手中的武器是「拋儲」與「消息」;另一方手中的武器是「禁運」與「提價」。

最經典的當屬歐佩克成立後1973年10月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東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產量,並對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石油禁運。一桶原油從3.01美元突然翻了將近四倍,達到11.65美元每桶。

一直進口中東石油的發達國家受此影響,突然增加了巨額的國際收支赤字。而全球經濟在高油價和高通脹的雙重衝擊下,出現了長達數年的嚴重衰退。這就是著名的70年代的滯脹。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數百億美元流向中東,阿拉伯國家因此增強了經濟實力。據統計,僅提價一個舉措,就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10億美元。

石油輸出國VS石油消費國,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石油輸出國這邊可謂萬眾一心。比較這些國家除了賣石油等自然資源,並沒有什麼其他賺錢渠道。石油就是國家的核心利益,油價如何讓步?

美國這邊,日韓就是隨了個份子,歐洲各國明顯靠不住,印度雖然是豁出去了,但是實力太差,最後也就美國承擔了所有。

僅憑一己之力的美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宣稱拋售的5000萬桶聽著不少,然而美國每天石油消耗就有1812萬桶,也就是說,搞了這麼大動靜,最後只拋了不到3天的量。

說難聽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美國的戰略儲備石油是6.125億桶。有本事把這6億桶全拋了啊,油價准能降下來。出來救個市都摳摳嗖嗖的,難怪市場早已看穿了拜登的把戲,不跌反漲了。

最後談談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是最淡定的主要玩家,或許會成為最大贏家

石油價格的漲跌,對中國有啥影響?實事求是地說,有影響但不大。普通老百姓不用擔心出現汽油翻倍的情況。

石油關係國計民生,中國是石油第一進口國,對外石油依賴度在70%左右。石油不僅僅意味著汽油柴油,還滲透在各行各業,比如我們穿的衣服、戴的口罩、用的塑膠袋以及中國出口的主要原材料都與石油息息相關。

為了避免國際油價波動影響經濟,中國為成品油制定了上下限。上限是每桶130美元,下限是每桶40美元。如果處於40—130美元之間,那就隨行就市波動;如果高於130美元,國內油價也不會再漲;如果低於40美元,國內油價也不會再跌。這樣就能最大限度保證物價穩定。

中國的底氣來自於自己的石油儲備。去年石油跌破20美元地板價後,中國就趁機買買買,去年3月中國派出了84艘最大巨型油輪船隊去沙特拉油,去年5月又派出了117艘,今年年初又派出去127艘。

一艘巨型油輪的載重噸位在20萬噸至30萬噸之間,也就是說每艘最多可以裝載200萬桶原油。按照這個數字來算,僅這幾次搶油,就搶到了6億桶。

而且中國也緊鑼密鼓在2020年底完成了第三期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石油儲備容量新增2680萬平方米,使中國的石油儲備成功達到國際規定的90天「安全線」。

手中有油,心內不慌。中國的政策比較穩健,在年度輪換儲備油時,釋放了一部分,主要面向國內煉化一體化企業,目的是緩解國內企業的原材料上漲壓力。只是這次剛好趕上美國釋放石油儲備,被美國碰瓷了而已。

當然,中國是樂見石油價格回落的,因為如果石油價格繼續上漲,對中國加工業和整個國家的物流成本不利。所以對美國此次拋售石油儲備,中國雖然不摻和,但也樂見其成。

成功了,中國也有好處,不用出大力就能成為贏家,一個不小心成為最大贏家也不好說呢。如果不成功,反正美國比我們難受就是了。

總之,對於油價,中國有自己的處理對策和步驟,只會堅定地按照既定政策走,而不是跟著美國的指揮棒瞎打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