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黃昏孤獨」寂寥,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同居住」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9:05:32+00:00

老伴擺賣香蔥和蒜苗,我在一旁看人來人往,發現在圩上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意見》明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等多個方面的規劃引導,其中「一碗湯」的距離獲鼓勵。

化解「黃昏孤獨」寂寥,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同居住」!

11月25日,陪老伴赴江口圩。老伴擺賣香蔥和蒜苗,我在一旁看人來人往,發現在圩上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想到前一日的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

《意見》明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等多個方面的規劃引導,其中「一碗湯」的距離獲鼓勵。

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住處送去一碗湯,湯送到老人手中還不會變涼,親子間居住得相對獨立,又不失親密。

這個概念恰恰照應了《意見》中最受關注的一句話: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階梯電價、水價、氣價政策,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那真是: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撫育子女健康成長,一生為其傾注全部心血,卻從不曾有一句怨言。

但當我們的父母逐漸年老,精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的時候,作為仍然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兒女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如何才能和年邁的父母和諧相處,更好地適應年齡差距在共同生活中所帶來的問題?

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的父母「就近居住」或者是「共同居住」,這樣的倡導雖然只是鼓勵層面,但也是有現實意義的。眼下的居住方式多數是父母和子女「各過各的」,很少有「同住一個屋檐下」「一個鍋里摸勺子」的生活方式了。應該說,這是導致「黃昏孤獨」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新聞節目裡看到,上海一位老人想與兒子一起居住,結果兒子兒媳都不同意。

後來,無奈老人將兒子兒媳告上了法庭,最終法官判決「兒子必須與父母一起居住」。

可是,「共同生活」如果是這樣的結果,一定是強扭的瓜不甜。

父母的生活習慣,子女的生活習慣,兒孫的生活習慣,會有著天壤之別。

不在一起居住的時候,這些矛盾顯露不出來,居住在一起了,就會成為一些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如何引導父母和子女之間互相包容,包容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是需要提前謀劃的。

這需要多些親情理念的包容教育。也就是說要有「容得下父母的心」。

化解「黃昏孤獨」寂寥,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同居住」!我贊成這個觀點。

退一步來說,萬一出於老人本身的原因或者其它緣故,不能一起居住,就一定要做到「常回家看看」。

真的希望「常回家看看」別只停留在唱上。「常回家看看」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中華傳統的美德。

不管你離家多遠,工作多忙,都要永遠記掛著不在身邊的前輩老人,記得唱著「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勤於行走在「回家看看」的路上。

讓我們拿出自己的忠孝之心、儘自己所能來給老人多一點關心多一些孝道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孝敬老人當做一根弦時常繃緊在自己的腦海里,一刻也不能松。


笑鈾

2021,11,2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