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新湖南 | 又見滿河白鷺飛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2T04:04:41+00:00

霜降已至,候鳥南飛,出差在外,清晨早起,沿河而走,在溫暖如春的這座南方城市,見到滿河白鷺飛,與晨練的人聊起,說江上以前也有白鷺,但沒像今年這麼多,說是治水綠化,水質改善了,生態更好了,引來眾多白鷺來此過冬,也成了這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

霜降已至,候鳥南飛,出差在外,清晨早起,沿河而走,在溫暖如春的這座南方城市,見到滿河白鷺飛,與晨練的人聊起,說江上以前也有白鷺,但沒像今年這麼多,說是治水綠化,水質改善了,生態更好了,引來眾多白鷺來此過冬,也成了這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

古人云,到處青山山有樹,如何偏起故鄉情。此情此景,讓我的思緒飛回到大山裡的故鄉。我的老家在雪峰山的深處,資江的一條小支流從村子裡蜿蜒流過,清澈如鏡,江底砂石清晰可數,魚蝦在水中追逐嬉鬧,時而躍出水面,伴著岸邊的青山、翠竹、鳥語、蟬鳴、微風、牧笛……甚是美麗,似是一幅迷人的圖畫。祖祖輩輩依山開墾了很多用來種植水稻的梯田,從山谷到峰巒,從溪邊到峭壁,層層疊疊,高低錯落,仿佛是在大山里架起的一座座雲梯。山花盛開的季節,放眼望去,五顏六色的各種野花,嬌艷欲滴,競相綻放,點綴在青山綠海之中,漫山遍野都成了芬芳的世界,木板屋、竹籬笆的周圍也被野花裝飾著,悠閒自在的牛羊低頭啃著剛剛露頭的鮮嫩小草,所見皆為自然,所聞皆為芬芳,所聽皆為天籟。

有人說,在和諧共融的大自然,鳥類是最美的精靈,以其美麗身影、翱翔姿態,悅耳歌聲帶給人無限歡樂。白鷺又稱鷺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對棲息地的環境特別挑剔。大山深處的老家,因為沒有任何工業污染,保存著自然界最原始的青山綠水,清明後,秋分前,那條叫善溪的江上,山林中,竹海間,稻田裡,常常會見到大群覓食、嬉鬧、棲息的美麗白鷺。

記憶中的老家,「五一」前鄉親們開始插秧,插了秧的稻田裡,也常常會放些魚苗,待稻穀熟了,魚就長大了,收穫稻穀時,也收穫了一條條肥美的田魚。田魚的味道十分鮮美,無論是煮湯,煎著,都是兒時難得的美味,那味道仿佛現在還停留在嘴邊,讓人回味。田魚是我們的美味,也是白鷺的美食。為了這美味美食,鄉親們常常與白鷺鬥智鬥勇,起初會扎個稻草人什麼的來嚇唬,但時間一長,知道稻草人是假的,不但嚇唬不了白鷺,還成了白鷺落腳的地方,站在上面觀察稻田裡哪兒有魚,於是乎大人們又常常要小孩在節假日,或放學後去田裡驅趕白鷺。記憶中我們兄妹常被父母安排去田裡趕白鷺,哥哥妹妹每次都很認真,但我卻因為喜歡白鷺,喜歡它們的美麗,喜歡它們優雅的姿態,喜歡它們展翅飛翔的樣子,總想讓它們也喜歡這,願意留在這,在趕白鷺時我總是不太上心。我也常在心裡想,白鷺像屋檐下的小燕子一樣,春暖花開時從遙遠的南方飛來,立秋後又飛走,一年大概也就一半的時間住這,田裡的魚分點給它們吃,有何不可呢?以致稻子成熟,干水捉魚時,哥哥和妹妹常開玩笑說,我的那份魚早已被我送給了白鷺。

我國鷺科鳥禽有幾十種,但白鷺屬最為珍貴,也是鷺鳥中極美的一種。自古以來,白鷺就受文人墨客所青睞,成為筆下描繪的對象,也留下很多關於白鷺的名篇佳作。早在《詩經》中就有「振鷺於飛,於彼西雍」的描寫。南北朝詩人蕭綱的《採蓮曲》中也有「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到了唐代,詩仙李白也留下了「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的詩句。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更是妙趣橫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描寫白鷺時,寫下了「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的佳句,辛棄疾也有關於白鷺的佳作《鵲橋仙·溪邊白鷺》。到了近現代,更是有不少描寫白鷺的名篇佳作,郭沫若的《白鷺》就是名篇,文中寫道:「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合適。水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為白鷺有心設計的鏡匣。」

這些白鷺精靈,也總是讓我想起村小學的劉老師。從我記事起,村里最大的知識分子就是在村小學裡既當校長、教員,又當炊事員的劉老師。村里過去沒出過秀才,更不用說舉人、進士之類的大人物了。村裡的人都很尊重劉老師,碰上什麼文字上的事,常去請教他。劉老師實際上學歷也不高,聽說初中只讀了一年。因為在學校代了幾十年課,也沒有其他老師來,才轉為公辦教師。劉老師待人和藹可親,教書十分認真負責。為了我們學好杜甫的《絕句》這首詩,為了讓我們真實感受詩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畫面感,他特意帶著我們整個班的十來個學生去翠柳下聽黃鸝的啼鳴,去江上看白鷺飛向藍天的場景。這事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當初的情景現在仍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

前不久,我和哥哥回鄉下老家看望父母,與父母和鄉親們閒聊時,聊起白鷺。父母和鄉親們說,是黨的好政策讓家鄉的生態更好了,地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了,也吸引來了更多的「各鷺」來客,大白鷺、小白鷺、池鷺、灰鷺等都來到我家鄉歡聚。鄉親們還說,生態變好了,環境變美了,不但「各鷺」來客多了,就是已經多年未出現的野兔、野雞、野山羊、野豬在山裡也出現了,呈現給我們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充滿詩意的生態畫卷……

(選自《新湘評論》2021年第23期)

點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