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申遺保護又有新進展 北京舊鼓樓大街完成環境品質提升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8T08:51:27+00:00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毛紅星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區宣布,中軸線申遺保護又有新進展,舊鼓樓大街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基本完成。舊鼓樓大街北起鼓樓橋,南至鼓樓西大街,毗鄰鐘鼓樓、中軸線的北延長線,全長900餘米;自元代開始成街,是北京中軸線上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毛紅星

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區宣布,中軸線申遺保護又有新進展,舊鼓樓大街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基本完成。

舊鼓樓大街北起鼓樓橋,南至鼓樓西大街,毗鄰鐘鼓樓、中軸線的北延長線,全長900餘米;自元代開始成街,是北京中軸線上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為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西城區從恢復歷史風貌、建設林蔭道路、「點亮中軸線」三個方面入手,實施舊鼓樓大街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復興傳統空間秩序,重塑街道空間意象,全力推進北京老城的整體保護與更新。

「一戶一方案」展示原汁原味的北京傳統民居建築

位於什剎海—南鑼鼓巷文化精華區的舊鼓樓大街,傳統文化氛圍濃郁。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這裡私搭亂建嚴重,車輛停放無序,公共空間秩序和色彩混亂,歷史文化形態逐漸被湮沒,居民對改造升級的呼聲強烈。

2021年初,西城區啟動舊鼓樓大街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實施沿街立面保護提升、公共空間秩序重建重塑、交通秩序整治等措施,初見成效。

為了展示北京傳統民居建築,西城區對歷史風貌建築實施「卸裝」,亮出四合院、民國時期等建築原有風貌。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岩告訴記者,為了保留歷史印記,他們將鐘鼓樓、鼓西大街、地外大街和萬寧橋、南鑼鼓巷、什剎海串聯起來,形成連點成線、聚線成片的文化景觀探訪路,助力中軸線申遺。

與此同時,西城區遵循減法原則,將沿街建築分為保留、改善、整飾、更新四類,「一戶一方案」。舊鼓樓大街建築風貌提升涉及57個點位,除1處更新、3處保留外,「微修繕、微整治、微更新」比例占到93%。

北京建築大學設計師梁建介紹:「舊鼓樓大街以住宅為主,為了展示北京傳統民居建築風貌的多樣性,我們將牆面貼砌干擺、絲縫、淌白三種效果合理搭配使用,並採用整磚到頂、海棠池子、方池子、五出五進、圈三套五豐富整體牆面整體效果。」建築細節採用海棠角樣式、冰盤檐組合、山尖樣式、門樓樣式、掛檐板樣式、朝天欄杆樣式、門窗欞條樣式多種菜單式組合,提升後舊鼓樓大街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北京傳統民居建築風貌。

街景空間共生共享串聯起鄰里交往新生活

舊鼓樓大街是西城區道路林蔭計劃的重點街道,也是北京老城歷史文保區內的重要林蔭路之一。西城區以「林蔭佳境、鄰里共享」為主題,注重營造老街悠閒慢生活的場景。

「根據民意調查問卷,景觀提升從拆除舊圍欄、增加休閒健身場地和完善綠化種植層次入手。」創新景觀的設計師梁毅說,此次舊鼓樓大街景觀提升,將封閉的綠地打開,打造一條花園式的漫步道,以花園小徑串聯起鄰里交往、商業互動、景觀視廊等,形成建築前空間與帶狀綠地鑲嵌融合、共生共享的街景空間。

據劉維岩介紹,舊鼓樓大街整條大街由北向南設計了6個景觀節點,包括妙緣匯聚、林蔭小憩、花間竹影、藤蘿鶯語、重樓綺望、嘉木入畫等。其中,重樓綺望節點位於大黑虎胡同口北側,在兩棵國槐下設置休閒廣場,形成最佳景觀視廊,可遠眺鐘樓;嘉木入畫節點位於鴉兒李記飯店的北側,增設小廣場,在古槐的掩映下,形成觀賞鼓樓和鐘樓的打卡地。

在公共空間的提升過程中,西城區拆除違建,見縫插綠,共增加綠地1000餘平方米,新增休閒場地300平方米,新增坐凳40餘處,維修現狀廊架3處。劉維岩高興地表示:「等明年開春,再栽上爬藤植物和花卉。到時候周邊居民來認養綠植,真正實現共建共管共享。」

夜景照明簡潔打造整潔有序的素雅之街

舊鼓樓大街是北京冬奧會「點亮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次提升中,西城區相關部門煞費苦心。

由於居住院落比較多,夜景照明必須簡潔,以低亮度弱對比的方式,塑造居住區寧靜祥和的夜間氛圍。據照明項目設計師胡熠介紹:「此次燈光設計以暖色光、靜態光為主,突出住宅入口以及風貌較好的商業建築,二層以上不設照明。」他表示,舊鼓樓大街提升願景是大豐則簡、簡而不空,打造整潔有序的素雅之街。「為了突出街區整體氛圍的靜謐雅致,燈具使用遵循白天隱蔽、便於維護、管線隱藏的原則。用少量的光,帶給老街溫情,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都歷史風貌。」

作為北京營城建都肇始之地,西城區反映了北京都城歷史變遷,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西城區文旅局四級調研員林小牧表示,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城市文化和空間形態的傑出代表,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8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