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 | 在新社區里收穫「穩穩的幸福」——白河縣積極推進移民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1T15:59:50+00:00

編者按:12月20日,《陝西日報》要聞版刊發稿件《在新社區里收穫「穩穩的幸福」——白河縣積極推進移民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講述了白河縣將易地移民搬遷後續扶持作為改革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不斷完善移民搬遷社區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搬遷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

編者按:12月20日,《陝西日報》要聞版刊發稿件

《在新社區里收穫「穩穩的幸福」——白河縣積極推進移民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講述了白河

縣將易地移民搬遷後續扶持作為改革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不斷完善移民搬遷社區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搬遷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

住、快融入、能致富。

12月8日,安康市白河縣的天氣已較為寒冷。每年的這個時候,胡海山都喜歡買點甜酒喝,這是他原先住在山上時的習慣。

胡海山2016年住進了陳莊社區,75平方米的新房子窗明几淨,廚房裡有燃氣灶,家中液晶電視與冰箱也被擦得乾乾淨淨,電視裡,越劇《孔雀東南飛》正在播放中,這是胡海山老伴喜歡看的節目。

說到冬季取暖,胡海山樂呵呵地說:「現在我已經不再用火盆了,而是改用了更加環保的電暖爐。住進社區後,我將家中的衛生收拾得很好,該享受的政策我也很清楚。」

住進社區後,胡海山在山上點了些豌豆,總的蔬菜種植面積有2畝多。「我常去地里觀察蔬菜的長勢,社區內有臨時用工的情況,比如採摘茶葉,我也會去務工來增加收入。」胡海山說。

作為陳莊社區的防返貧監測戶,胡海山一家的情況受到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遠飛的關注。

「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的群眾會被納入監測範圍,我們會為這些群眾確定好幫扶幹部,因戶施策。」陳遠飛告訴記者,陳莊社區2013年開始建設,於2015年投入使用,社區內現有198戶居民,都是從山上搬遷下來的群眾。

陳莊社區有新建的文化廣場、幼兒園、小學等基礎設施,學生可以就近上學。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陳莊社區現已發展茶園2500畝,在茶葉採摘旺季時,有300多人在茶園內務工,就近增加收入。同時社區內還發展了香椿示範園區,未來陳莊社區的香椿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00畝,同時發展林下養雞與中蜂養殖產業。

今年9月,陝西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陳莊社區建好了廠房並正式投產。這家新社區工廠主要加工天麻等中藥材。「我主要是看中了這邊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潛力。目前公司可以為社區內居民提供就近的就業崗位,包裝好的產品可以銷售到江蘇與上海。」公司負責人張守建說。

白河縣友利達電子廠是位於陳莊社區的另一家社區工廠,主要是加工電子線束。社區居民紀紅梅已在這裡工作了2年多,她幹活熟練,基本工資加計件工資,每月有3000元左右。「加工電子線束也可以拿回家做,這樣就方便大家照顧家中的老人與小孩。」社區工廠的領工陳付霞說。

為做好社區的網格化管理,陳莊社區按照地緣相近的原則將社區分為16個網格,由16個網格員負責管理,實現「事在網中辦、件件有人管」。

從陳莊社區出發,再沿著紅石河向南走,就來到了中廠鎮石梯社區,一排排二層小樓沿河而建。社區內,3個主要加工木瓜產品的企業成了帶動搬遷群眾穩定增收的「火車頭」。

「目前引進的木瓜企業可以為社區內的村民提供150多個就業崗位,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延長產業鏈,提高木瓜的質量與產量,更好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設木瓜產業園區,讓群眾能真正穩定增收。」中廠鎮黨委副書記方賢東說。

陳莊社區與石梯社區是白河多個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縮影。為鞏固移民搬遷成果,白河縣努力為群眾解決好「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快融入、可致富」問題,在全縣範圍內通過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全面了解搬遷群眾後續發展需求,相應開展解憂、解困、解疑「三解」工作,紮實推進人崗精準對接、服務精準對應、權益精準保障。

截至目前,白河縣先後建起了475家小微企業、135個農業園區、461個農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35萬多畝,創辦新社區工廠105家,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的目標。

「我縣以建設一個搬遷安置社區、配套一個農業園區、興辦一個社區工廠、組織一批勞務輸出、培育一批職業農民為載體,確保搬遷下來的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拓寬大家的就業渠道並開展技能培訓,讓大家的日子更有奔頭。」白河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縣移民(脫貧)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陳興波說。

來源:陝西日報 記者:方敬堯

—END—

主編:楊宗發丨副主編:汪銀春

責編:楊蓉

投稿郵箱:1094975737@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