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控底盤賽道爆發,拿森科技拉開「國產替代」大幕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1T19:07:03+00:00

日前,本土汽車線控底盤領軍企業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拿森科技」)宣布完成5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內知名投資方中銀投資、寧德時代、國投招商、高瓴創投聯合領投。

日前,本土汽車線控底盤領軍企業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拿森科技」)宣布完成5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內知名投資方中銀投資、寧德時代、國投招商、高瓴創投聯合領投。據悉,本次融資資金拿森科技將主要用於加大線控底盤的新產品開發、產業化以及客戶服務能力,提升高質量交付的核心競爭力。


在汽車產業「新四化」的浪潮之下,電動化和智能化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底盤系統逐步線控化,線控底盤領域迎來更廣闊的空間,資本市場自然是聞風而動。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外資巨頭占據底盤系統的主導權,但是在新一輪深度國產替代的趨勢下,以拿森科技為代表的自主供應商迎來發展良機,正在書寫市場新格局。


線控底盤賽道爆發,拿森科技引領自主向上


在疫情衝擊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拿森科技一舉拿下5億元產業巨頭和頂級資本的聯合投資。而就今年披露的本土線控底盤領域各企業的融資金額來看,拿森在自主線控底盤領域展現出絕對優勢。那麼,這家公司憑什麼獲得資本重倉押注?


在產品規劃層面,自成立以來拿森科技已布局多款線控底盤核心產品,其中包括NBooster智能制動系統、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NBC集成式智能制動系統、EPS智能轉向系統,以及應對未來集中式線控底盤的域控制器。


拿森科技產品布局,圖片來源:拿森科技


在配套層面,拿森科技致力於為主機廠提供領先的完整線控底盤解決方案,服務範圍覆蓋智能汽車下的純電、混動等全部車型,目前已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長城、百度等多家主流整車廠和自動駕駛公司達成合作,配套開發項目30餘項。


更為重要的是,其線控制動產品甚至可以做到比外資巨頭更早量產,成功引領本土線控底盤向上突圍。


毋庸置疑,拿森科技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不僅是其實力的兌現,也在於線控底盤具有賽道優勢。


宏觀來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疫情衝擊下「失序」,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壁壘較高的核心零部件對外依存度高,保障供應鏈安全的戰略意義凸顯。在此背景下,政策向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安全傾斜,這有利於包括拿森科技在內的本土核心零部件企業壯大。


從行業內部發展來看,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而作為智能化和電動化變革的交匯點,線控底盤儼然成了本土智能駕駛供應鏈攻克的重點。


一方面,業界已基本達成共識,線控底盤技術是發展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必然要求。在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個核心環節中,線控底盤屬於「執行」端。相比於傳統底盤,線控底盤具有快速響應和精準執行的特點,能達到和上層感知和決策高度協同。


尤其是具備高度冗餘性的線控底盤,之於高階自動駕駛不可或缺。基於此,拿森科技開發了NBooster+ESC冗餘線控制動解決方案。據官方介紹,這套方案具備電源冗餘、通信冗餘、控制器冗餘、執行器冗餘、輪速冗餘和駐車冗餘6大制動冗餘特徵,可充分滿足L2鬆手輔助、L3/L4/L5自動駕駛及全自動泊車等不同場景里的自動駕駛應用。


拿森科技NBooster+ESC冗餘線控制動解決方案,圖片來源:拿森科技


另一方面,線控底盤技術是提高汽車能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法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續航里程不足是企業和用戶的心病,提高續航里程除了需要繼續在電池技術、補能技術上下功夫,也可以利用制動能量回收來實現目標。比如,拿森在2018年量產的中國首個NBooster智能制動系統可實現回收99.99%的制動能量。依靠這套解決方案,在原有電動車能量回收基礎上,NBooster可助力車輛再提升約10%的續航。


綜上,汽車線控底盤市場廣闊——蓋世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國內線控底盤的規模將達到6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6%左右,其中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2.2%和45.3%。資本市場已經敏銳地嗅到了潛在的商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以來自主線控底盤領域已經完成近10億元融資。


拉開國產替代大幕,且看拿森科技如何打造競爭優勢


而就當下的線控底盤市場而言,國外零部件巨頭起步較早、供應經驗豐富,占據行業主導地位。根據佐思汽研《2020-2021年中國汽車線控底盤研究報告》,2020年,博世線控制動產品(iBooster、iBooster 2.0、IPB)市場份額超過90%,占絕對優勢地位。


這意味著,真正實現國產替代並不容易。但是,這並不表示本土供應商沒有機會向上突圍。汽車產業正處在百年未遇的大變革時代,包括拿森科技在內的國產零部件供應商正在試圖打破國外零部件巨頭在關鍵細分市場的壁壘。


有業內人士直言,底盤線控長期被國外Tier1廠商壟斷,而現如今,汽車電動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變革,正在嘗試打破傳統Tier1廠商黑盒交付的模式,給國內供應商提供了難得的產業機遇。


那麼,在拉開國產替代序幕的過程中,拿森科技又是如何打造自身競爭優勢的呢?


圖片來源:拿森科技


首先,與國外供應商相比,拿森科技在技術上更了解中國用戶。尤其是深度理解中國用戶的痛點,這在拿森科技總經理陶喆看來十分關鍵。「因為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不僅僅在於車本身,還在於前期開發的時候就能深刻理解用戶的需求。」


在實踐中,拿森科技也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即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把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考慮到其中。例如,NBooster智能線控制動系統在產品定義、軟體架構、硬體架構等方面均進行差異化設計,包括像前文已經提及的加入能量回收功能等。


其次,相較於外資企業,拿森科技與上下游的合作關係更開放。陶喆認為,開放的商業模式,也是自主零部件企業用以和外資巨頭比拼的重要抓手。如果外資只是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短期來看這的確為主機廠提供了便利性,因為主機廠不需要考慮中間的關聯性。但是長期來看,主機廠也會因此喪失對零部件的「控制權」。


基於這樣的考量,拿森科技在成立初期就在思考這個行業到底需要什麼,主機廠到底需要什麼。「如果說外資企業想綁架主機廠,達到整個產品的占領,那麼拿森科技一直在思考的是怎麼幫助主機廠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做產品定義背後的邏輯。」陶喆在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如是表示。


拿森科技總經理陶喆;圖片來源: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


而開放的合作關係也是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重要基礎。如陶喆在大會上所言,在自主品牌正在考慮去超越合資品牌的大背景下,主機廠不希望它的一級供應商只有跟隨的能力,至少需要能和主機廠的研發人員一起去思考車型差異化在什麼地方。


再者,與外國廠商相比,包括拿森科技在內的自主零部件企業響應速度更快。國內「四化」的技術發展路線比國外要快,自主企業可充分利用速度優勢。另一個層面,自主零部件企業與主機廠的配合速度和聯合開發速度明顯快於外資企業。


從很大程度上來看,自主品牌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這已經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而作為擁有線控底盤核心技術和量產產品的本土公司,拿森科技已經具備足夠的籌碼和外國零部件巨頭一較高下。加之屢獲資本市場青睞,以拿森科技為代表的本土零部件供應商或將在不久的未來重塑市場格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