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孤寡老人梁富生:花費26萬自建「活死人墓」,提前舉辦葬禮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4T12:20:10+00:00

一位92歲的孤寡老人,在一生中三次經歷喪子之痛,妻子也先他一步離去,以至於晚年孤獨一人,老無所依,最後他居然花費二十六萬元巨款,為自己建了一座「活死人墓」。

一位92歲的孤寡老人,在一生中三次經歷喪子之痛,妻子也先他一步離去,以至於晚年孤獨一人,老無所依,最後他居然花費二十六萬元巨款,為自己建了一座「活死人墓」。

沒有子女操辦後事,他只能為自己提前舉辦葬禮,挖好墳墓,只等咽氣之後就地一躺,棺材一蓋,就結束了這淒涼悲慘的一生。

這位老人叫梁富生,來自湖南永樂市,他就像余華在《活著》一書中所描述的「福貴」那個角色一樣,經歷了無數的親子離別之苦,一個人在世界上獨自行走。

即便老人沒有荒廢餘生,開始治病救人,努力地生活下去,但心中仍有無盡的孤獨與悲傷,如何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是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親人盡逝

梁富生出生於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的一個行醫世家裡,在這個時代,百姓的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一年到頭都在忙於耕耘,如果遇上氣象災害導致糧食顆粒無收,經常還會有餓死人的情況。

幸運的是,梁富生一家居住在當地一個叫好漢溝的山村中,與外面兵荒馬亂的世界相對隔絕,不用遭受戰亂中流離失所之苦。

梁富生的祖祖輩輩都是當地的土郎中,行醫多年,遺留下很多治療疑難雜症的醫書,梁富生從小就會跟著父親一起進山,尋找天然植物藥材配藥。

但為了填飽肚子,梁富生把學習醫術放在一邊,年年春種秋收,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等到新中國建立起來,鄉民們的生活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梁富生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到了一個賢惠溫柔的妻子,夫妻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忙碌又安定的生活。一年之後,梁富生的第一個孩子呱呱墜地,是個男孩,這讓梁富生的父母喜出望外,一家子人都圍著小嬰兒團團轉。

好事成雙,梁富生的女兒也很快降臨,家中兒女雙全,讓夫妻倆感到十分美滿幸福,即使生活窮困,但溫馨陽光的氛圍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頭。

大兒子長到三歲時,卻突然感染了嚴重的肺炎,梁富生急得焦頭爛額,一時間又想不到任何緩解病情的方法,這時中國的農村還沒有建設起完備的醫療系統,如果看病就必須要去幾十公里外的縣城。

還沒等梁富生把兒子送去醫院,他就已經斷氣了,夫妻倆沒來得及悲痛,就發現女兒也感染上了相同的症狀,並且越來越嚴重,梁富生開始對自己放棄學醫而心生悔意,否則好歹可以給孩子提供治療。

眼見著女兒的生命體徵越來越弱,漸漸沒了呼吸,梁富生的妻子抱著孩子的屍體,感覺自己的生機也在一點點流逝。

兩個孩子都是她的心頭肉,卻如此輕易地就被病魔相繼奪走生命,讓她心如刀絞,意志消沉,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但無論如何,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日子還要繼續下去,梁富生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只能強打精神繼續出門勞作。

夫妻倆決定趁著年輕,再要一個孩子好養老送終,他們很快迎來了第二個女兒,小女兒的到來讓梁富生心中的陰霾一掃而散,感覺生活充滿了希望,渾身都有了幹勁。

兩個孩子的離世使夫妻倆銘記了教訓,將小女兒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避免她感染上嬰幼兒的致命疾病,好在小女兒安然無恙地成長著,夫妻倆默默感激上蒼垂憐,沒有斷絕他們生活的希望。

六十年代時,一場饑荒來勢洶洶地席捲過來,整個村子都找不到糧食可吃,大家割樹根、挖菜葉,想盡辦法往空空的肚腹里塞點東西,但都無濟於事,一時間遍地餓殍。

梁富生的小女兒此時正在飯量增大長身體的年紀,她耐不住飢餓,吃了很多人體難以消化的東西,最後也死在了這場災難中。

梁富生一家沉浸在喪女之痛中,他的妻子早在前兩個孩子去世的時候,就已經積鬱成疾,最後一個女兒的死亡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茅草,妻子含著淚撒手人寰。

這對於梁富生來說可謂是天大的打擊,他怨憤老天不公,一次次奪走摯愛之人的生命,回回白髮人送黑髮人,還帶走了他唯一的伴侶,讓自己從此變成一個比的「孤家寡人」還慘的存在。

梁富生一夜之間徒增許多白髮,雙眼失去了所有的神采,看起來蒼老了十歲,儘管他現在其實只是剛步入中年而已。

1966年時,梁富生送走了自己年邁的父母,此時才三十八歲的他,徹底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緣系,梁富生瞬間心生去意,想死了一了百了。

治病救人

好在街坊鄰里都了解梁富生家所遭遇的慘劇,經常三兩成群來他家看望,幾個人圍坐在火堆邊給梁富生絮絮開導,讓他好好生活,沒有什麼苦難是過不去的。

梁富生也漸漸放棄了自殺的念頭,決定勇敢地面對人生,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不能將他摧毀,他要做一個更加堅強的人。

但每每午夜夢回之時,他又總是想起妻兒們的音容笑貌,睜開眼後卻只能看見冰冷冷的床榻,他因此時常失眠。

後來梁富生就翻出壓箱底的醫書,睡不著的時候就一頁一頁翻看背誦,就像是隔著時空與老祖宗對話,他慢慢揣摩著書上的敘述,看入迷之後也就忘記了心中的痛楚。

幾本醫書,都是梁富生的祖上一個字一個字寫上去的,蘊含了他們多年來行醫治病的各種經驗,對於人們常發的各種病症都有辨認和治療之術。

親戚們有時大清早來看望他時,就會看見一個通宵都在看書的梁富生,臉上正蓋著一本發黃破舊的線裝書睡著了。

梁富生自學了幾年醫術之後,開始行醫治病,幫村民們治治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在此之前,農村中有人身體不舒服時,都只能去找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治病時,會在火中烤上一個新鮮雞蛋,等雞蛋熟透後再供在病人面前,點燃三炷香在空中畫一道驅病符就算結束,還要收上幾塊錢。

這種方式也只是醫療和文化水平落後的農村地區,對於怪力亂神之事的迷信而已,作用極其有限,梁富生的出現,給了生病的人提供了另一種可靠的治療方式。

村中老少漸漸都會來梁富生這裡看病,他心地善良,不願意收這些幫助過自己的村民們的錢,另外也是擔心自己學藝不精,拿了錢還沒治好病。

在行醫配藥的過程中,梁富生把家傳醫書上的基礎知識逐步理解透徹,開始研究起更多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梁富生融會貫通了書上的知識後,結合實戰中的經驗,研究出了一份治療B肝的辦法,他對治療B肝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吸引了很多苦於此病的人前來求教。

梁富生治病用的藥材很多都是採集自四周的山林中,是純天然的免費藥品,因此他時常把藥配好,直接送給生病的窮苦人家。

畢竟梁富生知道,能來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郎中這裡看病,應該都是家徒四壁的可憐人,他不想有人像他一樣,經歷親人生病接連離世的痛苦。

有些年輕人出過遠門,在大城市裡見過世面,就來告訴梁富生說,現在國家完善了醫療制度,杜絕招搖撞騙的假醫生,所有醫生都要持證上崗,不然就是非法經營。

梁富生儘管已經年逾花甲,也依舊想繼續治病救人,他背著乾糧從山林裡面抄近路,走了一日夜繞到隔壁鎮上,在這裡,他見識了大診所和醫院,也看見了很多正規中醫藥店。

跟人打聽完合法行醫的相關政策之後,梁富生買了幾本現代醫書就回家補習去了,有人勸他一把年紀不要再折騰,應該好好享福就成。

他一個孤寡老人,最想享受的就是含飴弄孫之福,但卻無法實現,因此梁富生執拗地要繼續從醫,在1988年時拿到了資格證,幾年之後還被任派為鄉村醫生。

梁富生因此變得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他求醫問藥,其中還有許多B肝病人。

梁富生的獨門療法讓這些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有了明顯的好轉,不禁十分感激,甚至送來了「妙手回春」的大紅錦旗。

行醫十幾年以來,梁富生經手的病人已經有三千多號人,每個人僅僅收兩百塊治療費,他孤身一人生活,既沒有父母家人要贍養,又沒有喝酒賭博來花錢,收下的治病錢幾乎全攢下來。

十幾年後,梁富生就存下來將近七十多萬元錢款,如果用來進養老院享福養老絕對足夠,但他常年待在村鎮中,早已將這裡的風土人情牢牢刻在骨子裡,完全不想去沒有熟人的地方。

建活人墓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帶走了許多梁富生年輕時就認識的鄰居朋友,漸漸只有幾個和他年紀相仿的耄耋老人,還都是兒孫滿堂,生活幸福。

每每看見別人子孫繞膝的情景,梁富生都感覺心裡一陣空落落的,他開始想到自己沒有子孫養老送終的問題。

作為一個人居住的孤寡老人,他害怕自己突然有一天溘然長逝,無人收屍,百年之後連骨頭都不知道散落何處。

因此村里人勸他拿錢去城裡住上高檔的療養院,死後直接送去火葬場,有專人安排後事。

梁富生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他多年獨居,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無法接受被人團團轉伺候的生活,而且他覺得,「用毛主席的話說,那都是養懶漢的地方。」

並且城裡實行火葬,連一方小小的墓地都要花大價錢購買,梁富生不想去世以後裝進骨灰盒裡憋悶著,他要一座寬敞的墓室。

既然沒有人替他送終,他決定像古人那樣提前修好陵墓,死了之後直接入土為安,鑑於不知道自己何時去世,他要在墳墓修好以後直接住進去,就用不麻煩其他人再搬運屍體。

這個想法在村里激起了軒然大波,一個大活人要為自己修墳,讓人感到又震驚又唏噓,別人都是子孫給去世的老人修墳,無兒無女的梁富生卻只能自己修建一座「活死人墓」。

對於老無所依的梁富生來說,提前修墳也是給他心裡的一個安慰。

梁富生很快開始謀划起修墳墓的程序,他找到風水先生請教墓地選址的學問,他不要那種地表上撅坑放棺的土葬方式,而是要像古人一樣,在山中挖出墓穴,再放置棺材

梁富生也不講究山主人丁水主財的風水準則,只求地方寬敞穩定,風水先生就替他指出了一處靠近村子的寶地,其實也就是一塊地質穩定、岩層堅硬的地方。

這樣的地理位置可以避免墓穴修建過程中出現垮塌,防止岩縫滲水濕氣毀壞棺木,梁富生親自爬上山考察了一番,覺得果然是個氣候宜人的開闊場地,他非常中意。

梁富生回家以後,又開始鑽研怎樣修建墓穴,這其中也有很多學問,他照著書親手畫出來幾份圖紙,聯繫好工人準備動工。

墓室幾乎都是用石塊打造成,雖然可以在山上就地取材,但沒辦法通電,用機器進行切割打磨,因此梁富生又從山下買來現成切好的石塊,請人從山腳背到山腰選址處。

工匠們在山壁上鑿出了一個大洞,把內壁修理平整之後,開始用石塊在四方砌牆,砌出一個長方形的空間,然後把地面鋪上石板,正中間留出一個長方形空洞,留著放置梁富生的棺材。

梁富生在修建過程中不斷修改方案,最後又在墓穴上方挖了第二層,開上一個向外的窗戶方便採光,然後用鐵皮鋼絲做的小門擋住。

墓穴修好框架之後,因為又多修建了第二層,為了使墓室保持穩定,梁富生買來一堆鋼筋和水泥,請人把墓穴上層加固。

等墳墓完工之後,梁富生在門口的石頭上刻了幾行大字:「男女老少的好同志,切莫開門進我的室內,如進室內發生危險,由你自己負責」。

原來這座山上植被豐富,野生動物很多,為了防止動物無意間闖進墓穴,梁富生就買來一些教如何給動物下機關陷阱的書,然後自己用木頭和鐵製品做出來許多暗器,安裝在墓穴內。

如果有東西闖進墓室之內,就會被機關狠狠地夾住身體,它們長記性之後,就不會再來打擾自己的安寧。

梁富生又親自上山挑了幾棵幾十年的杉樹,跟主人家買下之後請人砍倒,把樹去皮之後送去棺罩靈屋店,讓他們給自己製作一副棺材。

做好後,他不像普通棺材那樣塗上黑漆,而是塗上了鮮亮的紅色桐油漆,然後讓人把它抬上山放進墓穴里。

老人抱著木算盤算起帳來,幾個月來工匠師傅們的工錢、墓室建造的材料費和搬運費、棺材打造費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花費了26萬元。

梁富生對於打造墓室的所有材料,都用上了本地能買到的最好的材料,在半山腰上動土也頗費功夫,因此最後花了很多錢,不過相對於老人的資產來說也還能接受。

畢竟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梁富生去世後也沒有人能繼承他的遺產,因此他覺得還不如都花來修一座上好的墳墓,讓自己體面地離去。

最後,梁富生邀請全村人來自己家吃上一頓飯,就當進行自己的葬禮,他在席中感謝所有村民這麼多年來對他的照顧和幫助,這頓飯就算是請大家提前吃了送終飯。

梁富生說,他今後就直接住在了墓室里,如果自己還能動彈,那就下山繼續替人看病,如果動不了,死了,只希望大家在他去世後能幫忙蓋上棺蓋,封閉墓穴大門。

吃過飯後,梁福生就簡要打包了家裡的用具,搬進山腰上的墳墓里,每天晚上躺在棺材中入睡,如果第二天能睜開眼醒來,那就照常生活。

如果沒有醒來,那正好躺在棺材中,等人發現之後把棺蓋一合,就算是完結了他這一生。

每隔幾天,就會有村民自發上山來看望梁福生,他們發現墳墓裡面不通水電、生活十分艱難的情況之後,村里很快派人來替他的墓室通了電,再從山上直接引來山泉水作為水源。

就這樣,梁富生在他的墳墓里獨自居住了上千個日日夜夜,現在他已經九十四歲高齡,仍然頭腦清醒、身體健朗,有時還可以在別人的攙扶下下山看病。

其實,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還有許多像梁富生一樣失去了所有孩子的老人,孩子已經停止長大,但他們卻仍然在不斷變老,不知道路該去往何方。

誰來給予這些老無所依的人真正的關懷,怎樣幫助他們排遣內心深處的悲楚,都是在這個時代中應該深思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