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回家,心理認同才是真正歸途

fans news 發佈 2021-12-30T07:54:06+00:00

吳迪據12月27日湖北日報新媒體帳號消息,近日,電影《親愛的》主人公原型孫海洋夫婦驅車從山東陽穀將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接回深圳。27日,孫海洋通過個人短視頻帳號透露,孩子已在當地教育部門協調下落實了就讀學校。從12月6日孫海洋一家認親開始,不少網友像追劇一樣刷著最新動態。

吳迪

據12月27日湖北日報新媒體帳號消息,近日,電影《親愛的》主人公原型孫海洋夫婦驅車從山東陽穀將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接回深圳。27日,孫海洋通過個人短視頻帳號透露,孩子已在當地教育部門協調下落實了就讀學校。

從12月6日孫海洋一家認親開始,不少網友像追劇一樣刷著最新動態。至此,大家的心終於可以「放回肚子裡」了。

人們關注這個團圓故事,不僅因為孫海洋尋子經歷充滿坎坷且家喻戶曉,也因為在認親現場,孫卓一路小跑奔向父母的細節讓人深感這孩子懂事、善良,還因為在認親初期孫卓表示「會留在養父母身邊」,讓網友們略感遺憾,希望後續能有轉機。

於是,當得知孩子改變主意後,百萬網友在線關注孫海洋夫婦駕車千里接子,「雲護送」他們返程,滿屏都是「一路平安」的祝福。這本質上是人們對於親情、團圓的認同和看重。

前不久,與孫卓幾乎同一時間被拐的符建濤也找到了親生父母。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僅僅是父母在尋找他,他自己也在找父母——4歲被拐後,一直對親生父母有印象,長大後在網上查找親生父母留下的尋子啟事並與生母取得聯繫……

類似主動擁抱親生家庭的姿態,在其他失散又團聚的家庭中並不多見。畢竟,長時間分離會帶來巨大的陌生感、疏離感,不少被拐的孩子與親生父母相認後仍選擇留在養家,有的還會和親生父母產生矛盾。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種被拐孩子願意與親生父母雙向奔赴,堪稱尋親故事中最圓滿的句號——認親只是走完了尋親路,而心理認同才是真正的「回家」。

讓每一個被拐的孩子做出回歸親生家庭的選擇,並不容易。這不僅僅是能否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問題,還牽涉不少道德、觀念、情與法的問題。

就如在認親現場,孫卓媽媽問他:「爸媽對你好嗎?」這句話讓很多人破防——明明自己才是親媽,卻要照顧孩子感情而小心翼翼地這樣問。而對於孩子,既有身份變化帶來的困惑,也有面對親人潮水般愛的表達時的不知所措,還有對養家親情的眷戀與不舍,這無疑會讓他們處於壓力和矛盾中。

我們期待,社會對拐賣兒童犯罪達成更大的共識,為促進「寶貝心理回家」構建更友好、溫暖的大環境,為更多被拐孩子認同並回歸親生家庭創造更多可能性。

當然,根本上還是要從源頭打拐。2009年,我國「打拐DNA信息庫」建立,截至2021年11月30日,各地公安機關累計找回曆年失蹤被拐兒童8307名。這讓我們看到科技打拐的希望,也對「天下無拐」有了更多信心。

「寶貝回家」後,如何幫助被拐孩子重建歸屬感、從心理上認同親生家庭,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心理回家」才是真正歸途,希望類似雙向奔赴的故事再多些,這是彌合多年的缺憾,也是在續寫有關親情的故事。

來源: 工人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