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條胡同,九曲十八彎,你知道在哪嗎?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1T21:52:28+00:00

濟南人曾經是生活在水上的。老城區西城根,今歷下區啟明街 49號院東側有華家井,屬於珍珠泉群。被此井養活了的啟明街與慈林院街中間的這條短而九曲十八彎的胡同,就是水胡同。它是老濟南僅存的一條以水胡同命名的巷子。

濟南人曾經是生活在水上的。

老城區西城根,今歷下區啟明街 49號院東側有華家井,屬於珍珠泉群。被此井養活了的啟明街與慈林院街中間的這條短而九曲十八彎的胡同,就是水胡同。它是老濟南僅存的一條以水胡同命名的巷子。

華家井沒有銘牌標記,年過八旬的奶奶說:「這華家井的水清澈甘甜,以前這條街就叫華家井街。我們女人家天天在這裡打水燒飯的。〞有騎自行車的住戶扔下一句:「華家井啊,太好了,我們家以前也有一處泉眼!〞人已走遠,聲音猶在。

翻開清末民初濟南地圖,標註的「水胡同」可有十餘處之多。可以想像,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老濟南人吃水全靠這些泉水和泉井,因此還出現了賣水的行當,水夫天天走街串巷,久之有了固定的泉源和運水路線,用擔子挑,或用水車拉,水花不斷打濕石板路,生出了人煙,有人方有靈動,水胡同的出現成為泉水和人家的紐帶。

如今的水胡同尚有住戶。老舊木門上依稀看得出摘自《笠翁對韻》的對聯「綠楊鶯晛睆,紅杏燕呢喃」。趙奶奶是嫁到水胡同來的,從前常會挑著擔杖去華家井汲水,也有專門賣水的人,一分錢一木桶。老人說,從前華家人用三合士修築的這口老井,堅固得很。井口很小,只能放進一個桶,往下卻越來越寬。旺季時泉水能溢出水面,流淌到街上。

水胡同中間拐彎處一塊街碑,碑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 年)《重修水胡同街碑》,宇跡經歲月雕蝕己漫漶不清,算起來此水胡同己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據說,這街碑是濟南唯一塊清代留下來的街碑。

翻開那時的老地圖,西城根內叫水胡同的巷子遠不止這一條。比如,今連接王府池子街和芙蓉巷的平泉胡同在 1924年《續修歷城縣誌 •城廂圖》中就記載為「水胡同」,湧泉胡同更名前也叫水胡同,泉水多時常漫街而上,故名。生活在湧泉胡同里的人們取的是胡同口劉氏泉的水。胡同是青石板鋪街,狹而窄,不足兩米,曲水亭顧盼左右,處處生景。

再比如從前沿南護城河一代也有多條水胡同。這一代的人家在河裡、泉子裡洗洗涮涮,周邊商鋪也多,有錢的商人家是買水的,價格和西城一樣。這自家挑水的,用擔杖挑木桶:這賣水的,用推車或毛驢子運鐵桶。由此看來,挑水的、運水的、玩水的、洗水的都是來自水胡同的人家。

從古至今,濟南以水命名的街巷之多令人遐想無限,且刨除那些以泉命名的和文中介紹的水胡同,什麼水月寺、水長街、東流水、水潮巷這類的街名,讓人懷疑生活

在文人墨客的詞裡,而那些水官廟、山水溝、水屯又讓人回到市井平民的生活。這就是濟南,一座雅俗共賞的城。

「搖搖晃晃鐵木筲,水濺胡同人雜嘈。汩汩清泉擔入戶,世上辛苦兩肩挑。〞水夫的辛苦換來濟南水文化的繁錦,市井的趣味換來今人的探尋。水胡同的史料記載固然不多,濟南泉水的錄入卻比比皆是,水夫、人家、泉水一起構成了水胡同。

來源:歷下區文化和旅遊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