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用鋼絲綁女兒雙手致殘:多少父母不是在教育,而是發泄情緒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1T19:15:29+00:00

在手機上看到一個短視頻,五歲的女兒淘氣劃掉父親新買汽車的車漆,父親一怒之下,用鋼絲綁住女兒的雙手,然後不管不顧忙自己的事情去。

在手機上看到一個短視頻,五歲的女兒淘氣劃掉父親新買汽車的車漆,父親一怒之下,用鋼絲綁住女兒的雙手,然後不管不顧忙自己的事情去。女兒的手因為長時間血液不流通壞掉了,最後不得不截肢。

事情的發展令人痛心!相信這位父親一定後悔不已,痛心疾首!女兒刮掉了車漆,父親竟然讓女兒失去雙手!這結果誰也無法料到,如果父親不那麼衝動,如果父親能細心一點,悲劇就截然不會發生。

父親不是不愛女兒,他只是生氣,只是想教育女兒…然而世上沒有後悔藥,只願這個教訓,能給總是抑制不住情緒,總愛帶著情緒教育孩子的父母以警示。

是人都會有情緒,但千萬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

帶著情緒教育孩子的現象非常普遍,幾乎隨處可見。

剛剛在小食店遇見這麼一幕:母親正忙著,看見回來的兒子,她捂著臉問道:「怎麼回來這麼晚?」兒子低著頭說:「同學叫我去踢球。」母親立馬大怒,將手上的抹布砸向兒子的頭,大聲罵道:「我叫你放學馬上回來你不聽,你同學叫你踢球你就聽,你去你同學家吃飯呀!」

母親顯然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在教育孩子。或許孩子沒有按要求及時回家是錯誤的,但母親衝動甩抹布,大聲叫罵,且叫罵的內容也敲不到孩子錯誤地點上。如此的教育更多的是反作用。

現實中這樣類似的情景很多,畢竟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壓力常常會讓人心情處於焦燥之中,孩子不妥的言行,往往會成為點燃父母怒火的導火線。更何況孩子是弱勢的一方,更容易成為傾泄情緒的對象。

生活不易,尤其當孩子觸碰、損傷到父母在乎、珍惜的物件或事情時。

去朋友家,剛好撞見她在暴打兒子。我拉住她,很不解地發問:「你不是暴力型的家長呀,怎麼今天變成這個樣子?」她氣咻咻推開大哭的兒子說:「若不這樣打他,他哪能長記性!」原來,兒子不小心將她花了一年的工資,好不容易買到的,很心愛的一件藝術品碰倒摔壞了。

我看了看正不知所措哭泣著,年僅三歲的孩子,問朋友:「兒子是不是故意的?」朋友搖了搖頭,依然處於氣憤之中。

我再問朋友:「如果兒子碰倒的是一個普通杯子,你會這麼生氣,這樣打孩子嗎?」朋友怔住了。我知道,我這句話問醒了朋友,只見她慢慢蹲下身子,擁抱住孩子…

身為父母,生活中難免有情緒,孩子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但需要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心平氣和中教育孩子。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才不會傷害到孩子。然而不少父母總是難以做到,尤其是在生活、工作不順利的情況下。

在網上看過一位網友的話:「做了父母后,真的活成了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樣子。」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事後是能夠自我覺察,並後悔的,只是當時無法自我控制。

父母帶情緒教育孩子,危害不少。

短視頻中的父親因帶著情緒懲罰孩子,導致孩子失去雙手是典型的個例。但因帶著情緒教育孩子,使孩子身心受傷,影響孩子正常成長卻並非個別。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很吸引人的求助帖子:「我的女兒因為我撕了她的筆記本絕食了,怎麼辦?」非常明顯,母親衝動的教育方式,撕掉女兒的筆記本已嚴重傷害了女兒,她以絕食的極端方式向母親抗議。她的女兒是一名高三學生,喜歡寫小說,筆記本記錄了是她日常產生的靈感,她打算高考後正式動筆創作。母親擔心她不專心學習,在勸說無效之下,一怒撕了她的筆記本,簡單、粗暴,尤其是充滿怨氣的衝動的所謂「教育」,讓女兒徹底絕望了。母親不僅無法讓女兒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還讓女兒連飯都不吃了…

帶情緒的教育,常常混亂了教育的目的。

父母教育的出發點和孩子的錯誤,往往會被情緒化的言行掩蓋,孩子感受到的更多是父母的惱怒,和對自己的傷害。孩子可能會分不清是非,會因過於情緒化的批評,乃至打罵,變得膽小、自卑。

人一旦有情緒,理性會大大減弱。情緒中的語言,常常帶有很強的傷害力。情緒中衝動的舉止,包括砸壞東西,實施暴力,後果很可怕,有時幾乎是毀滅性的。

未成年的孩子,在經歷父母多次帶情緒的教育後,一些孩子會失去安全感,性格變得內向,行為舉止上會表現出畏縮和恐懼;一些孩子則變得叛逆,衝動、任性,喜歡跟人作對。

可以說,帶情緒的教育,不僅失敗,而且害處不少。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何不帶情緒?

既然父母對孩子教育情緒化會存在很多弊端和危害,那麼父母就要努力規避之。

首先,父母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並能自我控制情緒。

社會競爭大,生活節奏快,未成年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內上有老下有小,在外正是挑重擔的時候,壓力較大。平和的心態很重要,人一旦陷入焦慮,就容易發脾氣,易喪失理性。所以,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多雜,跟孩子在一起時,要釐清邊界,把平靜的心給予孩子。

網絡上曾流傳一種做法,在邁進家門之前,讓自己在外先安靜一下。

跟孩子相處時,一旦出現不好的情緒,要迅速提醒自己,讓自己控制好情緒後再去處理問題。

其次,在孩子犯錯誤時,別急著批評孩子,先要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孩子犯錯誤時所處的環境怎樣?弄清楚之後,再整理好思路,對孩子諄諄善誘。

尤其在孩子造成較大的損失或傷害時,更要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已經發生的無可挽回,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後果,並知道如何做才不會出現這樣的後果,然後再用合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再則,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孩子不管碰到任何情況,都能跟自己敞開心扉。

懂得孩子,並跟孩子暢通交流,會讓自己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更為愉快,少去不快的情緒。縱然偶爾夾帶情緒,也能跟孩子做好解釋和事後彌補,減少對孩子的傷害,使教育有一定效果。

對孩子的教育不帶情緒,全靠父母日常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