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普娃」逆襲的因素並不多,清楚問題所在,才能提高成功概率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5T11:17:47+00:00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些「普娃」是指什麼娃以及這篇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說到「普娃」這年頭由於各種「天花板」太多了,也導致了很多已經達到被很多人仰視水準的人也不得不自謙一句「我們就是普娃」。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些「普娃」是指什麼娃以及這篇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

說到「普娃」這年頭由於各種「天花板」太多了,也導致了很多已經達到被很多人仰視水準的人也不得不自謙一句「我們就是普娃」。

所以這裡要明確一下我在這篇文章里說的「普娃」是:成績「不高不低」,存在感「不強不弱」,學習興趣「不大也不小」,學習態度「不積極但也不消極」類型的孩子。

這麼說不是歧視成績差的學生,因為可能會有敏感的人覺得我說成績中等的孩子是「普娃」,那麼成績差的孩子是不是就什麼也不是了?

其實如果要評價成績差的孩子,我們就不能用從這個維度來說了,這要評價我會說這類孩子屬於「上升空間很大的孩子」。

沒必要給孩子「貼標籤」,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如果幫助不同情況的孩子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進步。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情況也各有不同,我所說的也只是一些「面」上的分析,具體到個體的時候,想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想要更高效解決自身的問題,還是需要結合個體做一個全面分析才行的。

但「大方向」我們清楚之後,還是有利於我們解決問題的。

制約「普娃」逆襲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清楚這個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多家長都能大概想得到,例如不少家長都會評價自己的孩子「缺少內驅力」「不主動」……

都對!

很多時候我們把這些問題歸結為是孩子不能逆襲或者說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我們還需要在更進一步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沒有這些會讓他們成績提高的要素呢?

如果是從這個角度去看,那麼這些「原因」其實就不再是「原因」了,就變成了跟「成績不能提高」一樣的「現象」了

所以只是分析到這一步肯定是不夠的。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1、對學習這件事情本身缺少「欲望」。

所謂缺少欲望也就是沒有什麼需求,如果一件事情(包括學習)對孩子來說不能讓他們有滿足感、有成就感、有被重視、被欣賞的感覺,那麼對他們來說對這件事情就會缺少就很可能讓他們無法產生克服困難也要達成的意志。

孩子對「學習」認知不夠,那麼他在學習的興趣上、毅力上就缺少了基礎。

在這種基礎之上「興趣」和「毅力」又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因為缺少興趣導致沒有毅力、意志力,而缺少毅力和意志力又會加劇興趣的缺失,所以孩子會長期處於一個「寵辱不驚」「無欲無求」的動態平衡狀態也就成為必然了。

要打破這一平衡,我們很多人總是想從「興趣」入手,這其實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不行的,因為孩子本身對學習這件事情就缺少認識,如此狀態下想要產生興趣是極難達成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自然是從「認知」這個基礎去解決,具體如何解決咱們後面再詳細說。

2、缺少自信甚至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自卑感。

學習本身帶給孩子的體驗感其實是很複雜的,因為通過「學習」他們會獲得的遠比我們想到的那些還要多。

積極的我們就不說了, 光是消極的就有麻木、自我否定甚至嚴重的話還會有很強的自卑心理。

不要看孩子還小就覺得這些東西不會存在,中小學生抑鬱的比例大幅提高的本身就說明了現在的很多孩子心理上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抑鬱」了的只是已經突破了他們的承受力表現出來罷了,那麼還有多少瀕臨突破呢?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的孩子可能距離「抑鬱」就一線之隔了呢?

所以「缺少自信」不僅僅只是表現出來的影響,其背後的深層影響可能會危害更大。

以上是兩個原因僅僅只是一部分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不主動的關鍵所在。

其實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環境的問題、方法的問題等等,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大多數的原因剝絲抽繭之後也可以歸為以上兩個原因。

所以如果家有「普娃」家長想讓孩子逆襲,那麼在分析孩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上面這兩個問題,好好捋一下都存在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出現上面兩個問題,然後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具備逆襲的可能。

僅僅只是從「學習方法」等角度去做,無數家長已經用結果告訴我們收效幾乎是沒有的。

解決辦法

既然我在這裡把問題集中在了上面說的這兩點上,那麼我們就重點從這兩點入手來解決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適用性」所以我在這裡提供的方法會側重「一般方法」,對個體而言,需要家長或者學生本人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1、創造「需求」

對孩子來說,很少會有孩子「少年老成」到對什麼都無所謂,很多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無所謂」其實更多是一種因為想得到卻得不到(或者知道得不到)而自我產生的自我安慰。

這點一般來說從小學3、4年級之後開始在一些孩子身上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時間的早晚很多時候取決於孩子的經歷以及其自身的自尊等人格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在「學習」這件事情上被認同、被肯定得太少,導致孩子無法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無法形成「好好學習就會獲得更多認可」的動機。

而過強的自尊或者是其他因素又使得孩子為了躲避更多的「被否定」就會開始嘗試著用「逃避」「消極」這樣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有一種「我並沒有盡力」而產生的自我原諒的感覺,因為自己沒有盡力、不在乎、沒去爭取,所以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上面說了,只有孩子對某些事情有「需求」才會形成「動機」,才能激發孩子克服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的意志力。

那麼家長是否清楚自己的孩子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

這裡我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家長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一定是「好成績」,也許孩子最需要的僅僅只是父母的陪伴或者是父母對自己一些表現的肯定……

在這點上無論是什麼年級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會存在這方面的需求。

而且這種「被認可」「被欣賞」「被關注」「被需要」等等不僅僅只是局限於學習,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孩子能夠在其他方面獲得滿足的話,也會有利於促進他們在學習上形成動力。

很多的孩子從一開始就「想學好」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會覺得通過「學習」能夠得到很多來自父母的積極反饋。

所以如何讓孩子覺得他要學習、他應該努力學習就變成了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了——我們怎麼樣做才能夠讓孩子覺得他有「我要好好學」「我要克服困難好好學」的動力。

1、積極的肯定

2、濃厚的學習氛圍

3、樂觀的生活態度

4、積極的視角、欣賞的眼光

「講道理」可不可以呢?

可以,但是你要知道道理這東西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聽不懂,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說則又聽不進去。

所以道理可以講,但不要講太多了,真要「講」那就換個方式——通過講的內容讓孩子自己發現、意識到自己應該努力、認真、積極等那些「道理」,我們需要做的是啟發、引導和鼓勵,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是什麼。

2、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的培養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我們自己掌控不了的。

例如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在學校在同學圈子裡肯定是很難獲得各種認可、表揚、肯定的,這種情況下我們硬是跟孩子說「你很棒」「你很聰明」等等,說真的大家覺得孩子自己能信多少?

但是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肯定是離不開表揚、肯定的。

那麼這個矛盾怎麼破解呢?

我們可以試一下:弱化對「結果」的表揚、肯定,多發現「過程」中孩子的積極表現並給予及時的肯定。

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積極表現、積極態度,並給予孩子正面的認可,多從態度、習慣、毅力等品質上給予孩子認可。

當孩子的自信心一點點被培養起來之後,他們對「需求」的欲望也會隨之提高,就會有再進一步的想法。

當然,過程中不是不能有批評、否定,適當、適量的負面評價只要度控制得好也是可以起到積極效果的。

另外一個培養孩子自信的小竅門就是「以點帶面」。

孩子身上一點長處、優點都沒有的可能性是非常少的,而任何的優點背後都會帶來自信、自尊、意志力等培養,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好這些「點」,讓孩子從這些「點」上獲得這些積極的品質,如此也是可以增強孩子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的。

其實幾乎是所有的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都渴望自己也能「逆襲」,因為誰都不可能拒絕這種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當你發現孩子開始變得「無所謂」的時候,更多的其實是因為他們在這件事情上遇到的阻力太大、自信心不足、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或者是有辦法了但卻堅持不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