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之山東行:齊魯大地,孔孟之風(七)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5T22:33:47+00:00

上期回顧齊魯大地,孔孟之風。第三天 登罷泰山游孔府。泰山為五嶽之首,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關注「結緣蓮心堂」,共賞中華文化。

今天登泰山,一起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吧!

上期回顧(點擊可瀏覽往期文章)齊魯大地,孔孟之風(六)

接上文……

第三天 登罷泰山游孔府

2018年7月24日

泰山為五嶽之首,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泰山主峰玉皇峰海拔1532.7米,因四周皆平原丘陵,獨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萬鈞氣勢。

颱風安比擦身而過,經過一夜風雨,空氣濕度很大,但天空終於放晴。行程緊湊,我們選擇了最省時省力的路線:自駕至天地廣場,換乘景區大巴至中天門,乘索道至南天門,步行遊覽天街、碧霞祠、玉皇頂。

天地廣場人山人海,估計有許多昨天未能登山的遊客。等候大巴的隊伍排起長龍,驕陽似火、空氣潮悶,我們只能耐心等待。上大學時曾登臨泰山,一晃20多年過去了,但當時徒步攀登的艱辛仍歷歷在目。擺渡車全程約14 公里,需要四五十分鐘;中天門到南天門的高山索道全長2089米,單程需要十幾分鐘。

中天門海拔847米,建於清代,為兩柱單門式石坊。地處黃峴嶺的峰頂,是泰山半山腰的大平台,站在這裡可以南望泰安城市新貌,北瞻岱嶽主峰雄姿。泰山古時多虎,人們在坊北建廟祀黑虎神,廟內塑財神趙公明執鞭跨虎像。不遠處就是中天門索道站。

登上纜車,放眼四望,天空湛藍、白雲縹緲,泰山群峰連綿起伏,一個小型水庫靜靜躺在草木青翠的山間,遠處的主峰巍峨聳立。越往上行,雲霧越濃,讓人有種雲深不知處的感覺。

南天門海拔1460米,建於元代。它位於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被看作天庭的正門,直通玉皇大帝的靈霄寶殿。南天門是城樓式建築,石砌拱形門洞,上築摩空閣。門側楹聯為「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南天門後有財神殿,裡面供奉文財神比干,另外兩處分別供奉碧霞元君和送子娘娘。未了軒名稱出自杜甫詩句「齊魯青未了」,意思是此處並非泰山極頂,鼓勵人們繼續攀登。「未了軒」三字乃郭沫若題寫,楹聯為「聽天門長詠松濤依舊,凌絕頂遠眺風物日新」,軒內祭祀東嶽大帝泰山神。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600米。天街起點有天街石坊,三門四柱三樓式,「天街」二字為已故書法家武中奇題寫。

天街,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街市。石板路一側店鋪林立,一側萬丈深淵。舊時商鋪用的都是笸籮、鞭子、棒槌、笊籬這樣的實物招牌,如今這些招幌已經成為歷史文物收藏進了泰安博物館。

天街上的建築古樸沉穩,多是青磚灰瓦、紅柱紅窗。無論店面大小,都是顧客盈門。圖片為過街閣、碧雲齋和白雲居。

天街另一端是蓬元坊,正麵坊額題寫「蓬元」,取自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蓬元之天;背麵坊額題寫「升中」,乃登泰山祭天之意。

沿天街東行,有一座石坊名曰「望吳勝跡」。坊北有孔子廟,廟內供奉「至聖先師孔子像」和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的塑像。孔子和顏回登泰山時望著遠方說:我看到吳國東門外繫著一匹白馬。顏回答:看到了,我還看到栓馬的帶子哩。孔子莞爾一笑,師徒二人心照不宣,留下一段望吳佳話。

繼續東行,眼前高高的台階及門樓酷似南天門,這裡是碧霞祠的西神門,上有閣樓三間。碧霞元君乃道教尊奉的女神,傳說是玉皇的妹妹、也有的說是東嶽大帝的女兒,能福佑眾生,特別保護婦女兒童,有求必應。碧霞祠是奉祀碧霞元君的祠宇,敕建於宋真宗封禪泰山的第二年。

碧霞祠門前三幅楹聯分別為「玄門日會龍門客,道院時接翰院賓」、「自然萬籟涵虛靜,在一中和道氣清」、「碧天澤眾生春夏秋冬風調雨順,霞光普社稷東南西北國泰民安」。

正殿外匾是乾隆所題的「贊化東皇」,內匾是雍正所題的「福綏海宇」。碧霞元君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楹聯為「聖母臨風萬道霞光遮鳳輦,天仙下降千條瑞氣罩龍車」。

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類生兒育女之事,門前楹聯為「抱來天上麒麟子,送與人間積善家」。東配殿祀眼光娘娘,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門前楹聯為「日照碧霞金世界,月臨泰岱玉乾坤」。

走出碧霞祠,有石階通往大觀峰和玉皇頂。一路之上,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我對書法並不精通,只是隨手拍了幾張彭真、鄧穎超、李鵬、徐向前等名人的字跡。

泰山上題刻著許多毛澤東的詩句,一代偉人的華麗詞章與五嶽獨尊的泰山堪稱絕配。

泰山上還有一塊有名的石刻——蟲二,這是清朝才子劉廷桂題寫的。很多人不解其意,郭沫若給出了答案:「蟲二」兩字各加兩筆,變成了"風月"二字,此乃"風月無邊"之意。

大觀峰位於玉皇頂前,它削崖為碑,布滿了歷代題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登封泰山時御書的《紀泰山銘》,該題刻高13.3米,寬5.5米,全文1008字,書體為唐隸,文辭典雅,書法遒勁,金光燦燦,頗具盛唐風格。據統計,此區域現存石刻共有160處,時間跨度1200多年。石刻多有重疊,常有後人為占好位置而將前人石刻覆蓋的情況。比較著名的石刻有:知泰安州事仲言永所書的「壁立萬仞」、山東布政使吳廷斌所書的「置身霄漢」、康熙皇帝所書的「雲峰」、乾隆皇帝的詩刻《夜宿岱頂作》等。

沿著大觀峰旁的石階直上,我們來到青帝宮。青帝即太昊伏羲,被道教尊奉為神。傳說青帝主萬物發生,位屬東方,故祀於泰山。正殿供奉青帝,東西配殿為財神殿和觀音殿。此外,宮中還供奉文曲星君、武曲星君、壽星、月老、泰山奶奶和太上老君等神仙。

再走一小段台階,終於來到了泰山之巔。玉皇頂海拔1545米,因建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旁有兩塊石碑非常有名,「五嶽獨尊」碑是清代光緒年間泰安府宗室玉構所書,而無字碑的來歷就眾說紛紜了,據說它是秦始皇泰山封禪時的石闕(多立於廟、陵之前,作銘記官爵、功績或裝飾用)。

玉皇廟內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銅像,門上匾額「柴望遺風」為徐州葉汝明題書,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楹聯為乾隆御筆「統馭群靈端紫極,絪縕(yīn yūn)真宰肇元功」。

廟院中央有極頂石,旁立石碑,上刻「泰山極頂,1545米」,周圍掛滿了連心鎖。院子角落有「古登封台」碑刻,說明這裡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

「五嶽獨尊」碑對面不遠處有一塊石頭上刻著「孔登岩」三個字,此石刻是工作人員於2006年6月綠化時無意中發現的。被發現的時候,岩石傾倒,埋於土中。這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遺蹟。

時值正午,泰山之巔突然被雲霧籠罩。放眼四望,好似仙界。時間緊迫,我們無暇細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便匆匆與泰山告別。

《沁園春·登泰山》

天降神峰,五嶽獨尊,齊魯高台。看日出東方,蒼茫雲海;晚霞夕照,大河金帶。玉帝下界,伏羲創世,碧霞元君有慈懷。問生死,直言千鈞重,史家豪邁!

自古多少聖賢,登絕頂豪情望天外。始皇初封禪,有碑無字;玄宗鑿壁,紀銘感慨。聖人望吳,閶門白馬,萬世師表展雄才。遍寰宇,天佑我華夏,四方安泰!

(作者註:泰山乃齊魯最高峰,被譽為五嶽之尊。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被稱為泰山四景。玉皇大帝、少昊伏羲、碧霞元君是泰山供奉的主要神靈。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秦始皇首創泰山封禪,並留下了無字石闕。唐玄宗則留下了泰山石刻中最著名的《紀泰山銘》。望吳勝跡留下了孔子與弟子顏回的一段佳話。)

未完待續,下篇《齊魯大地,孔孟之風(8)》將帶您訪孔府……

本文節選自遊記《齊魯大地,孔孟之風——2018年夏山東自駕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素材,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