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潘寶明:溢光流彩映華年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02:33:50+00:00

潘寶明揚州民間彩燈造型精巧,色澤幽雅,動靜兼備,既可實用,又能觀賞,歷來有「火樹琪花」之稱。隋煬帝的「燈樹千光照」,唐李紳的「夜橋燈火連星漢」,王建的「夜市千燈照碧雲」,杜牧的「揚州盛地也,每重城向夕,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列空中,九里十三步街中,珠翠嗔咽,邈若仙境」。

潘寶明

揚州民間彩燈造型精巧,色澤幽雅,動靜兼備,既可實用,又能觀賞,歷來有「火樹琪花」之稱。隋煬帝的「燈樹千光照」,唐李紳的「夜橋燈火連星漢」,王建的「夜市千燈照碧雲」,杜牧的「揚州盛地也,每重城向夕,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列空中,九里十三步街中,珠翠嗔咽,邈若仙境」。這些詩文都是揚州燈景之美的形象描繪。傳統地方戲揚劇劇目《觀燈》中可以看出,每逢燈會,藏在深閨中不與外面接觸的女子,都可以出來觀燈。「觀燈」中歷數了各式花燈,有龍燈、鳳燈、財神燈、五子登科燈、八仙過海燈等等。明散曲家王磐在《元宵》中再現了高郵燈會的繁盛:「四圍瑪瑙城,五色琉璃洞,千尋雲母塔,萬座水晶宮,錦繡重重。影晃的乾坤動,光搖的世界紅。半空中火樹花開,平地上金蓮瓣涌。」

清周生《揚州夢》詳記揚州燈彩。「燈以玻璃為上,琉璃次之。玻璃有方有六角,琉璃有圓有長,皆有華蓋有綏(穗)。綏有線有珠。色有紅有彩,素者用白用藍。別有洋燈,上下錫盤,中安台,貫以鉤索。有四面鏡,紫檀十字架,鑲花板面,鏡前短簽插燭正中,亦有綏。有畫燈,蕪湖鐵畫,有山水,有草蟲,有蘭竹,生鐵打成,象形惟肖,凌空結撰,正背皆工,內必承以紗絹,多巨片。時人綏畫墨畫必白絹古綾,間有作四種書者。玻璃、琉璃,則於背面畫之。有花燈,剪琉璃片染五色製成,花類不一,多有至百頭者。有珠燈,方者以木為胎,穿珠成草成花紋,玲瓏者,以鐵絲為膽,穿珠成寶蓋,成禽鳥式,然燃燭處必雕檀木,嵌玻璃;有紗燈,大紅縐紗糊成;有壁燈,或錫或木,或護以紗。巨燈宜廳中楹,次者宜檐宜廊,花燈宜別室,畫燈宜齋。」

彩燈大致有三類:提燈類,體積小而輕,多以花卉造型,如荷花燈、蓮藕燈、瓜燈、球燈、花鼓燈、小宮燈,適宜小兒提玩;舉燈類,體積略大,多以鱗魚昆蟲造型,如蝴蝶燈、魚燈、蝦燈、金蟾燈、秋蟲燈,也有以人物、飛禽造型,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八仙燈;牽燈類,多以獸類動物造型,如獅子燈、麒麟燈、馬燈、兔燈,體積大,下裝輪子,適於牽玩。彩燈是形美與意美的結合。燈的「骨」都是以篾竹或鉛絲等做成,加以彩扎、裱糊,要求線條簡潔、流暢,還要易做耗時少。彩燈只求大概的形似,又要討喜,好玩。一般以方、圓、六角、八角為基本形狀,誇張、變形,突出動物、植物、人物的主要特徵而捨棄細微末節,即強調傳神,意美。

彩燈是色美與光美的結合。燈以閃光源為主,這樣就要求內部空,外部的裱糊質料薄、透、鮮、亮,往往以色紙、綢綾、玻璃、琉璃為材,四周鑲嵌花邊,燈下墜以流蘇,形成精美的外形和典雅的裝飾,數盞點亮,交相輝映。

彩燈也是靜止美與活動美的結合。簡單的彩燈造型靜止,複雜的彩燈則以活動見長。如走馬燈,利用空氣對流,自動旋轉;金魚燈利用風力,魚尾自動搖擺;官員的紗帽翅上裝了細彈簧,風吹就動;青蛙的腿以懸著的細線勾連,腿就能活起來。大型彩燈運用現代科技,孔雀可開屏,金魚能吐泡,荷花燈在水中飄動,孫悟空可上天入地。

彩燈還是民間藝術和詩文書畫藝術美的結合。彩燈最初起於民間,多以日常生活中美好形象為題材,如「魚」象徵「年年有餘」,「荷」象徵「和美幸福」,也有將不同燈形組合表示意思,如魚背上馱一亭,該亭象徵「龍門」,喻意是「鯉魚跳龍門」;也有在燈的四周貼些剪紙,如「牡丹」喻富貴,「鴛鴦」喻夫妻團圓,「葵花」喻多子,「仙桃」喻長壽。文人雅士則喜歡在燈上寫詩,寫燈謎,使彩燈充滿文化味。比如在《紅樓夢》中就有多處寫到猜燈謎。可見彩燈表示了我們民族喜歡美化生活的習俗,也反映出人民對幸福的祈盼和追求。

如今,民間的彩燈在現代生活中正走向更大的舞台。1982年,上海運動會上,揚州工藝廠製作10條大型龍燈,每條龍長25米,龍身直徑0.45米,每龍13節,可裝可拆,拆開時11節龍身是11朵荷花,龍尾是只蝴蝶,合在一起,蛟龍騰舞,吞雲吐霧。1992年與中央電視台在涿州外景基地聯袂舉辦揚州燈會,3000張宮燈和30組大型組燈,以溫馨祥和的氛圍和古樸高雅的品位鬥巧爭奇,炫人眼目。至今元宵燈節,揚州在許多城市舉辦燈會,上海城隍廟每年舉辦燈會都是由揚州原工藝廠的藝師領銜,與時俱進,將傳統燈彩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融進現代科技,動與靜,光與影,形與意有機交融,成為上海春節民俗大餐。

作者簡介:

揚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致力研究文化的傳承守正,開拓創新。

【來源:揚州網_揚州文化】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