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島灣北戴河段榮膺生態環境部「2021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8:58:06+00:00

守護碧海金沙 打造美麗海灣秦皇島灣北戴河段榮膺生態環境部「2021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武藝群) 乾淨、湛藍、寂靜……小年前的一場雪為秦皇島的海岸披上了白色的新裝,海邊「精靈」海鷗成群結隊在海面上翩躚飛舞,與冰海一起成為冬日裡一道絕美的風景線,

守護碧海金沙 打造美麗海灣

秦皇島灣北戴河段榮膺生態環境部「2021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武藝群) 乾淨、湛藍、寂靜……小年前的一場雪為秦皇島的海岸披上了白色的新裝,海邊「精靈」海鷗成群結隊在海面上翩躚飛舞,與冰海一起成為冬日裡一道絕美的風景線,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觀賞拍攝,讓「親海」「趕海」的人們感受冬日大海的無限魅力。

多年來,秦皇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精心呵護著一灣碧海。圖為北戴河新區沙灘。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1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秦皇島灣北戴河段榮膺生態環境部「2021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作為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秦皇島依海而生,向海而興,1805.27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62.7公里的海岸線,是秦皇島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

多年來,秦皇島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精心呵護著一灣碧海。秦皇島市大力開展海域環境治理和海水質量改善工作,實施重要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和水系連通工程,堅持綠色發展,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入海河流水質和水系生態環境逐年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已成為渤海灣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生態修復,讓藍色海灣重現美麗容顏

海水波光粼粼,碧波蕩漾,遠處一望無垠,海天一線……冬日的午後,三三兩兩的人們走在秦皇島北戴河金屋浴場至淺水灣浴場海岸線上,踩著平坦柔軟的沙灘,沐浴在暖陽下,恬靜而愜意。

秦皇島市大力開展海域環境治理和海水質量改善工作,不斷提升市民和遊客親海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圖為臨海旅遊項目葡萄島。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這裡灘軟潮平,我們很喜歡來這兒散步。」市民趙女士說,北戴河海岸線的環境一年比一年好,而她感受到的變化源於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金屋至淺水灣浴場沙灘曾基本被侵蝕殆盡,岸邊的部分木棧道也被毀壞。經過2年時間的海岸沙灘整治修復,干灘由原有的0—5米增至50米左右,擁有了比以前更優質的沙灘。」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四級調研員姜集偉介紹,近年來,由於入海泥沙減少、極端天氣頻發等多種原因所致,秦皇島海灘侵蝕後退嚴重,部分濱海棧道傾斜損壞,沿海防護林和濱海大道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浴場海灘生態功能和旅遊休閒價值下降,為此,秦皇島打響了一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秦皇島海洋人首創「覆植沙丘—灘肩補沙—人工沙垻—離岸潛堤」的海灘靜態平衡生態修復模式,將近岸海域恢復到最原始的自然狀態。

為了保護好彌足珍貴的岸灘資源,恢復沙軟潮平的濱海景觀,從2018年以來,秦皇島市強力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科學編制了《秦皇島市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保護項目庫(2018-2021年)》,篩選並實施9個生態修復工程,實現了濱海濕地整治538.28公頃,岸線整治修復14.623千米。

依託海灣資源,近年來秦皇島市多次舉行中國家庭帆船賽,提升公眾親海滿意度。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位於北戴河新區的七裏海是華北最大潟湖,隨著「藍色海灣」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全面竣工,越來越多的鳥兒將其當成自己的家園。長腳鷸、蠣鷸、白鷺、灰鶴……數不清的鳥兒們在七裏海海面與沙洲間飛翔、捕食。

「七裏海瀉湖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啟動以來,已完成了退養還濕449.7公頃,恢復岸坡植被68.35公頃。」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四級調研員姜集偉說,七裏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助於擴大潟湖水面面積,增加七裏海納潮量,恢復潟湖濕地的生態功能,實現生態修復與防災減災能力的協調統一。

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秦皇島市紮實開展「美麗海灣」整治行動,強化海洋生態修復,推進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北戴河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與建設,實施新河口濕地修復工程,通過地形整理、恢復植被、生態補水等措施,不斷改善自然環境條件,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其中,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成效明顯,鹼蓬生長茂盛,紅海灘景觀吸引大批遊人前來觀賞,濕地內已發現鳥類412種,占中國總鳥類的三分之一,屬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近70種,是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和國際四大觀鳥勝地之一。

河湖灣長,以灣河共治實現海清河淨

開展近岸海域綜合治理,秦皇島堅持」四治「理念——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並提出「不讓一滴污水入河進海」的高難度目標,紮實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從末端治理向源頭管控轉變,嚴格杜絕各類污水違規偷排和超標排放現象,從根源上改善近海海域水質。

北戴河區通過實施戴河生態治理工程、洋河-戴河水系連通工程,使戴河生態水量恢復,水質逐年向好,由2017年的Ⅳ類穩步提升至Ⅲ類及以上,成了市民遊客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在洋河入海口實施了蒲河濕地生態治理工程,在新河中下游實施了新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使北戴河地區主要入海河流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圖為沙軟潮平的秦皇島海岸線。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2015年以來,秦皇島市率先在全省實施「河湖長制」,持續優化河流治理工作體系,構建形成了由2069名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32名企業河長、69名民間河長、36名記者河長組成的群防群控河流管理機制。2017年,作為全國首批灣長制試點城市,秦皇島市建立起完善的沙灘保潔、岸灘修復及海洋垃圾清理等常態化監管體制和工作機制,設立34個基層灣長,嚴格落實片區、浴場、漁港、河口屬地管理職責,確保每一米岸線、每一片沙灘都有人巡查、有人監管,為海洋生態的修復和治理奠定了穩固基礎。

與此同時,秦皇島市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和固定污染源治理,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造了沿海農村乾淨整潔的美好環境;不斷完善、建立健全河道清理漂浮垃圾和河岸保潔機制,實現河道撈漂清理、外運作業的無縫銜接;從生物防治濕地、雨污分流截污工程及河道清淤三方面進行生態修復,全區入海河流水質全部滿足國家要求;開展洋河、戴河等重點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增強河道水系的流動性和河道水源的自淨能力,加快城市管網截污納管、雨污分流等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堅決杜絕一滴污水直排入海。

通過海陸統籌、灣河共治,秦皇島灣入海河流國家、省考核斷面及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達標率實現三個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100%。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旅遊旺季期間,秦皇島市13條主要入海河流全部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北戴河8個海水浴場水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高,海洋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和提升。

加強管理,提升親海品質享人海和諧

乾淨整潔的街道、裝飾有海洋漁業元素的廣場,粉刷一新的民宿……沿著北戴河區新駝路行駛,傳統漁村陸莊、丁莊、河東寨村的新面貌讓人眼前一亮,曾經以打魚為生的村民上岸如今家家戶戶端上旅遊飯碗,經營民宿開旅館、搞餐飲開飯店,過上了新生活。

傳統漁村變身旅遊特色漁業村,村莊的變遷與當地漁港的轉型發展和海域環境治理一脈相承。

隨著北戴河近岸海域治理不斷深入以及海洋資源恢復保護的需要,北戴河區通過贖買漁船引導漁民轉產,推動漁業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逐年減少海洋污染源,著力提升漁港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

2010年至2011年,北戴河區全面取締筏式海水養殖,回收銷毀筏式海水養殖用船87艘,贖買海洋捕撈漁業船舶159艘;2017年12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取締「三無」船舶任務,集中拆解銷毀海洋涉漁「三無」船舶273艘,還原了海灘自然風貌。此外,通過生態廊道建設、水系疏通等手段,北戴河海陸之間的生態聯繫得到加強,海水潮漲潮落通道保持暢通,物種繁衍生息空間及生態緩衝帶等得到保障。

北戴河海域是秦皇島灣的核心,岸線長68公里,海域面積617平方公里,以「沙軟潮平、灘緩浪柔」著稱於世,是秦皇島市重要的旅遊度假區和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量超600萬人次。

為了更好提升市民和遊客親海區域生態環境品質,秦皇島市不斷完善海上油污、海藻、赤潮、海蜇等應急監測和處置機制,有效提升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水平,確保轄區內浴場和岸灘生態環境優美;規範海水浴場管理,建立浴場日常保潔和管護機制,提升海水浴場的整體環境;建立北戴河「海上環衛」制度,健全海上垃圾清理和岸灘保潔機制,為遊客提供良好的休閒環境,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景觀、休閒、趕海、戲水等親海需求,增強公眾臨海親海的安全感、幸福感,提升公眾親海滿意度。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