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之山東行:齊魯大地,孔孟之風(十一)

fans news 發佈 2022-01-31T17:51:41+00:00

隨著年齡增長,春節越來越成了陪伴家人的節日。在家貓著,發發文,看看書,一個平靜而安逸的春節。看了嶗山道士穿過的那堵牆,突然覺得,其實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牆。

關注「結緣蓮心堂」,共賞中華文化。

大年初一,給您拜年。隨著年齡增長,春節越來越成了陪伴家人的節日。兒子能夠替我張羅著貼窗花和對聯了,祝他今年高考心想事成。在家貓著,發發文,看看書,一個平靜而安逸的春節。今天,咱們神遊嶗山。看了嶗山道士穿過的那堵牆,突然覺得,其實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牆。心無他物,心如止水,也便一穿而過了。就像穿越凜冬,迎來春天一樣。獻上賀歲詞一首:

《一剪梅·冬去春來》

瑞雪清揚臘梅俏。銀裝素裹,天地妖嬈。凜冬有期終將逝,無需愁苦,付之一笑。

桃李芬芳燕還巢。庭前花開,艷陽高照。遠山殘雪正消融,翹首以盼,四方春潮。

2020年1月31日,於北京蓮心堂

上期回顧(點擊可瀏覽往期文章)齊魯大地,孔孟之風(十)

接上文……

第五天 游嶗山訪太清宮

2018年7月26日

昨日曲阜拜三孔後,我們驅車來到青島,今天準備遊覽嶗山。嶗山是道教名山,海拔1133米。因地處海濱,岩深谷幽,風景秀美,被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秦始皇曾赴嶗山求仙,徐福出海求仙藥時從這裡出發。

嶗山有多條遊覽路線,我們此次山東行主要是感受人文歷史,因此選擇了太清宮和華嚴寺,這條路線用時也最少。到達遊客集散中心,我們拉上導遊直奔太清宮。

青山漁村有600多年的歷史,村落依山傍海,民居紅瓦片片,茶園綠意盎然,村民以打漁種茶為生。嶗山茶是中國最北方的綠茶,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其芽粗葉壯耐沖泡,茶湯濃醇鮮爽。這一帶原來是軍事禁區,青山碼頭曾停靠過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村口三間四柱石牌坊上書對聯「東海上碧波千里浮鷗點點隨帆遠,嶗山下紫霞萬丈雲鶴翩翩乘仙回」。

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從青山漁村步行一路向下3公里,便來到了太清宮的入口。蒲松齡游太清宮時觸發靈感,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嶗山道士》,後來被拍成動畫片,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嶗山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名庵」之說,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就是建於公元前140年的太清宮。

道路兩邊各有一座樓閣,元辰閣供奉斗姆天尊神像,斗姆是北斗眾星之母;元君閣供奉前面多次提到的碧霞元君。

繼續向前,是太清宮儀門。太清宮後山屹立著一尊36.9米高的老子銅製聖像,聖像形象依據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據說老子出生時就是這個「天上地下,唯道獨尊」的形象。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與莊子並稱「老莊」。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其傳世之作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經》。

繼續朝前,是三官殿,裡面供奉天官、地官、水官(見前文千佛山三清觀-三官殿),楹聯為「輔天地掌水衡三官恩彌三界,握乾坤司欽位九府靈應九霄」。

接下來兩個殿,祖師殿供奉道教三位祖師張廉夫(嶗山道教開山始祖)、王重陽(全真祖師)、張三丰(武當派祖師),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丘處機、馬鈺、譚處瑞、王處一、郝大通、劉處玄、孫不二。

沿石階下行,一塊大石上刻有「逢仙橋」三字,此處並沒有橋,原來暗河在腳下。傳說當年一個雪後清晨,太清宮道長劉若拙在這裡遇到一位老人,交談後忽然想起沒問老人從哪裡來,只好返身尋找,誰知雪中只留下老人的兩個腳印,再也找不到來去蹤跡,劉若拙方才醒悟到自己遇到神仙了。

逢仙橋邊有一棵古榆樹,因為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劉若拙的師叔)親手栽植,所以被稱為「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又因為它樹幹盤曲,形似龍頭,被稱為「龍頭榆」。

龍頭榆旁有一組「孔子問道」雕塑。據說孔子曾四次向老子問道,涉及禮、仁、道、樂等諸多問題。兩千五百年前,兩位巨人一問一答間閃爍著關於宇宙萬物的思想精華,想想都讓人激動。

三清殿是太清宮的主殿,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見前文千佛山三清觀-三清殿)。

三清殿東廂是東華殿,供奉東華帝君(東王公)。東華帝君是王母娘娘的丈夫,主管男仙,看過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觀眾應該對他非常熟悉。三清殿西廂是王母殿,供奉王母娘娘。

向東拐是關岳祠,裡面供奉關羽和岳飛。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必然吸收一些民族精神,關羽和岳飛的忠義自然受到推崇。

關岳祠邊有一書亭,傳說是蒲松齡創作《嶗山道士》的地方,亭子對面便是小說中嶗山道士穿過的那堵牆。《聊齋志異》共有四百多篇故事,其中有八篇以嶗山為題材。一天深夜,蒲松齡坐在亭子裡凝思,忽見對面白色牆上有人影一閃,像是穿牆而入,定睛一看,原來是道童的背影。他突生靈感,揮筆寫成了名篇《嶗山道士》。童年的記憶瞬間萌發,我不由得哼唱起:「我穿牆過去,我穿牆過去……」

附近有一棵奇樹和一眼神泉。漢柏凌霄,樹齡2150餘年,相傳是嶗山道教開山祖師張廉夫所植。共生的凌霄樹齡百餘年,緊緊纏繞在柏樹幹上,在青翠的柏葉中,橘紅色的凌霄花開滿枝頭。神水泉長0.8米,寬0.5米,深1.4米,有一種樸素的美感。「神水泉」三個字,據說是太清宮道長劉若拙親筆手跡。

三皇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神位,即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神農和黃帝。伏羲是三皇之首,分陰陽、畫八卦,創立婚姻制度,教人結網漁獵;神農是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嘗百草、播五穀,教人稼穡;黃帝正衣冠、訂禮儀、創文字。

救苦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又稱東極青華大帝,他是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一側供奉的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女弟子,她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智慧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類似於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另一側供奉純陽帝君,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他是道教「北五祖」之一,成仙得道後,不登仙界,普化眾生。

弘道院在太清宮的出口,這裡是講經和交流書畫和道家音樂的地方,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宗教教學基地。至此,太清宮的遊覽告一段落,又增加了不少道教知識。下一站——華嚴寺。

華嚴寺是嶗山規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佛寺。寺廟由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韋陀閣、藏經閣、客堂等建築組成。在「華藏世界」山門前面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尊高大的漢白玉「東海觀音」造像,菩薩左手持舵輪於胸前,右手施無畏印,慈悲殊勝,遙望東海。

不遠處有東晉高僧法顯像。法顯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西行取經比玄奘早230年。赴天竺等國取經後,法顯由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乘船渡海回國,同去11人,只有法師一人回還,並在嶗山南岸登陸。

已是正午時分,因為晚上要迎接重要人物,我們必須趕回青島。未能入寺參拜的遺憾,只能留待今後有緣時。桔子精選酒店大堂里的藝術品蠻有創意,稍事休息,先去棧橋逛逛。

棧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碼頭,現在是青島的標誌性建築。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從海岸探入青島灣。入海一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兩層八角樓——回瀾閣。回瀾閣由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內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素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

回瀾閣對面是小青島,距離海岸720米,海拔17.2米。青島1929年建市,由此島而得名。島上有一座白色燈塔,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高15.5米,呈八角形,燈光射程15海里。

到了海邊自然要坐快艇。駕駛員模樣極酷,付過小費後,駕船技術更酷,一路劈波斬浪,引來我們聲聲尖叫。在遊艇上與棧橋、回瀾閣和海軍艦艇合影,感覺棒極了。

我們有幸目睹了中國第一艘新型飛彈驅逐艦——濟南艦(舷號105)。濟南艦隸屬北海艦隊,1971年入列,2007年11月13日退役。該艦長132米,寬12.8米,主桅杆高29米,最大排水量3800噸,最大航速38節。

長征一號核潛艇(舷號401)是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當天下水,1974年8月1日入列,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2003年退役。

又一天的行程結束了,略感疲憊的我們終於迎來了親人——兒子的姥姥和大姨風塵僕僕地從北京趕來。之前一路風風火火,既不想錯過景點,更為了今天的會師。接下來,我們將一起進行後面的行程。明天遊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鷓鴣天·嶗山》

黃海之濱有仙山。綠樹茶園藏道觀。萬物之本出自然,唯我獨尊天地間。

神鬼事,荒唐篇。世間奇聞眾人參。絳雪巧成他人美,道士穿牆為哪般。

(作者註:嶗山是黃海之濱的著名仙山,山上綠樹成蔭、茶園層層疊疊。太清宮中有老子銅像,手指天地、道法自然、唯我獨尊。蒲松齡在嶗山中寫《聊齋》,其中《嶗山道士》和《香玉》兩篇膾炙人口。好逸惡勞的王七一心學道成仙,卻因心術不正自食惡果。黃生與白牡丹幻化的女子香玉相戀,二人在山茶幻化的絳雪的幫助下再續前緣。)

未完待續,下篇《齊魯大地,孔孟之風(12)》將帶您探尋極地海洋世界……

本文節選自遊記《齊魯大地,孔孟之風——2018年夏山東自駕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素材,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