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奶奶帶孫子每天做一件事,孩子大腦發達智商高,值得學習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3T00:00:58+00:00

想讓孩子優秀,給孩子讀故事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朗讀手冊》鄰居奶奶是老家的幼兒園園長,退休後剛好趕上兒媳懷孕。兒子和媳婦就邀請老媽來城市幫助帶孩子。兒子和媳婦都是研究生畢業,對於這個「縣城」出來的老媽園長也不太放在「眼裡。孩子出生後,婆媳在育兒方面產生了很多矛盾。

想讓孩子優秀,給孩子讀故事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朗讀手冊》


鄰居奶奶是老家的幼兒園園長,退休後剛好趕上兒媳懷孕。兒子和媳婦就邀請老媽來城市幫助帶孩子。兒子和媳婦都是研究生畢業,對於這個「縣城」出來的老媽園長也不太放在「眼裡。

孩子出生後,婆媳在育兒方面產生了很多矛盾。好在六個月後,兒媳開始上班了,婆婆一個人掌管了看孫子的大權。

兒媳給孩子買來一大堆的所謂「智力開發」玩具,讓婆婆帶著孫子一起玩,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很多玩具的包裝還沒有拆開。

兒媳跟老公開始嘮叨對婆婆的不滿:還是幼兒園長呢,也不知道每天都帶孫子做些什麼,這樣會不會耽誤孩子的發展啊?

兒子說:你看我現在不是挺好的,應該放心才對。

等到2歲以後,孩子在各方面都展現出了「高智商」,婆婆沒有教識字,孩子卻認識了1000個漢字,還能講故事。對於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也遠遠超過同齡人。

等到孩子開始上了幼兒園,優勢更加明顯,大部分孩子出現的「分離焦慮」,羞澀,不自信,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等等,在孫子身上一點看不到蹤影。這個孩子的大腦發育智商比同齡人高出一大截。

同班的小朋友紛紛來取經,可是兒媳婦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回家請教婆婆去了。

原來婆婆這三年來,一直堅持一件事,就是給孩子朗讀故事,風雨不誤,哪怕是春節過節或者出去旅遊,也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故事。

兒媳婦不得不感嘆:這幼兒園老園長經驗就是豐富,深諳育兒之道。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說:給孩子朗讀故事,增加孩子的聽力詞彙,就是讓孩子和其他孩子產生距離的根本原因。


如果家長能在這個時間內,給孩子朗讀故事,就能促進孩子的大腦智力」爆發式增長。

育兒專家一致認為,孩子聽故事聽得多了,他們專注能力就強,認知能力也強,有強大的背景知識,以後學習新知識就快。

用故事餵大的孩子,優勢很明顯

※給孩子講故事,開發孩子的智力

有神經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用MRT掃描大腦腦波,圖片顯示:大腦負責情緒控制的部分會被激活,故事聽得越多,大腦這部分突觸就越發達,連接就更緊密,大腦也就更發達。

孩子經常聽故事,大腦不斷被刺激,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大腦細胞一直在發展,這就比那些大腦處於休眠狀態的還要聰明,智力發育好。

※讓孩子有更強的理解能力

為什麼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有的學生理解的就快,有的學生理解的就慢?是他們天生智力就有差別嗎?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德樂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做過一項追蹤調查,發現孩子聽課效率的高低,除了跟孩子專注力有關外,還和孩子的背景知識有關。

背景知識越強大的孩子,對於新進入大腦的知識,理解就越快,他們能很快地把新知識和已經存在於大腦裡面的知識連接起來,理解和記憶就更快。

那麼孩子的背景知識是怎麼來的?

研究顯示,那些從小聽故事或者聽父母朗讀書籍的孩子,理解能力越強。

我家孩子從小故事聽多了,在四歲左右就能夠發現很多故事的共同特點,比如很多外國童話都會有一個後媽,善良的公主最後都會嫁給帥氣的王子,很多故事讀了開頭,她自己就能猜到結尾,這就是強大背景理解能力積累的結果。

※激發孩子的探索欲

故事內容豐富,低幼兒童的故事有顏色形狀等對於世界最初的認知。

隨著孩子的成長,故事聽得越豐富多彩,他們的認知範圍也就越大,探索欲也越來越強。

我家孩子最開始聽得就是動物主人公的小故事,後來它開始想要了解更多的動物,就開始讀專業的科普書籍,再後來少兒動物科普已經不滿足她了,開始轉向更加專業的動物書籍。

孩子對於動物世界的探索欲,就是從最開始基本薄薄的小書得來的,促使她不斷主動學習,吸收知識。

※培養孩子判斷力和分析能力

黃穎在《家庭教育:幼兒版》中發表了一篇文章《用故事培養孩子判斷危險的能力》。

文章中提到:生活中有許多觸目驚心的險象,孩子少有目睹,多有耳聞,更不可能親自經歷。而給孩子講故事,把前人的經驗變成孩子頭腦中的存儲,就能訓練孩子對於現實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

給孩子朗讀,能彌補孩子缺少的關於現實的經驗,能夠增加他們大腦中判斷的數據基礎,為分析能力的增加提高保證。

什麼樣的故事書適合孩子?

對於家長几乎從未或很少進行朗讀的孩子來說,專家建議選擇生活場景相關的故事,然後滲透到對世界的感知,情感的認知和培養,性格的形成,道德教育。

這樣的故事說教意義強,聽三遍故事勝過家長苦口婆心三百次。

有一套40冊的故事書,被稱為「故事小寶書」,能讓孩子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就能懂得很多大道理。

1、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李玫瑾老師說孩子3歲之前是培養情緒的關鍵時期。故事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孩子情感的一種體現,孩子的壞情緒不應該被遏制,而且應該讓孩子學會管理,有張有弛。

2、培養孩子的日常行為

孩子的日常行為包括不講衛生,自主進食。

比如一個故事中說「媽媽我餓了」。寶寶要媽媽餵飯,旁邊的小狗小貓就會笑話這個孩子。

這個場景就讓孩子有極強的代入感,能感知到總讓媽媽餵飯是不光彩的事情,讀了幾次故事以後,大部分孩子就開始主動要求自己吃飯。

3、培養孩子的品行

放棄,攀比,怕吃苦,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就要教孩子的品質。

《小鷹學飛翔》通過小黑鷹學習飛翔的經歷,告訴孩子不能放棄,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一定會學有所成。

4、提高閱讀能力

這套書包括了四十個場景,用詞非常豐富。但是它的句子簡單,而且有一定的重複頻率,這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記憶力。

很多小書在家長讀過幾次之後,孩子就可以自己指著字讀出來,這個過程也能幫助孩子識字。


全部書籍都標註了拼音,有助於大一點的孩子進行自主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