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紛呈,青島「年味」獨具魅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留青過年「花樣多」

掌上青島 發佈 2022-02-07T00:08:02+00:00

青島日報編輯部家在外地的年輕記者們,也和很多青島新市民一樣選擇留青過年。他們或在青山漁村享受慢生活的愜意,或去即墨古城體驗傳統年味的溫馨,或去海天中心感受「登高」的快感,或在科技館裡感受「高科技」的洗禮,或在劇本殺中沉浸「Z世代」的激情…

不知不覺,就地過年成為一種「新年俗」,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們依然擁有歡度佳節的熱情。青島日報編輯部家在外地的年輕記者們,也和很多青島新市民一樣選擇留青過年。他們或在青山漁村享受慢生活的愜意,或去即墨古城體驗傳統年味的溫馨,或去海天中心感受「登高」的快感,或在科技館裡感受「高科技」的洗禮,或在劇本殺中沉浸「Z世代」的激情……把虎年春節過得有滋有味,年味十足。

享受快時代里的慢生活

來青近七年,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少有機會放慢腳步,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城市裡「偷得半日閒」。

機會不期而至。虎年春節,在領略過藏在購物中心裡的都市年味、感受過世博園景區裡的火熱氛圍之後,難得春節假期留青的記者,驅車來到嶗山風景區深處,在「種草」已久的青山漁村享受慢生活的愜意。

青山、梯田、村落、漁港、海灣、藍天相互映襯的美景,引來遊客駐足打卡留念。 衣濤 攝

沿途皆風景,曲折卻不失平坦的山路一側,青山、梯田、村落、漁港、海灣、藍天相互映襯……在這裡,山與海相連、海與天相接,大自然勾勒這幅美麗畫卷時顯然並未吝惜筆墨,小漁村獨具一格的「青山景觀」,引來眾多市民遊客打卡留念。「不虛此行!朋友前兩天剛來過,推薦我們一定要到現場感受,出門見山、推窗見海,簡直太美了!」初入漁村,市民陳先生一家三口手機里拍攝的「大片」的數量便已頗具規模。

像陳先生這樣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在少數,這個春節假期,嶗山風景區再次成為省內周邊游的網紅打卡地——停車場裡,掛有魯B、魯V、魯Q等省內不同城市牌照的汽車隨處可見。中午時分,在欣賞完海邊風景後,遊客們陸續走進小漁村裡的農家宴,享受獨屬於這方山海的風情漁家菜。

「假期幾乎沒有休息,今天中午已經接待六七桌客人,大多都是省內遊客。」在青山漁村的海情農家宴,老闆姜玉青告訴記者,響應防疫倡議的同時,不少遊客今年採用周邊游的方式享受春節假期,村裡的農家宴業戶們,最近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客滿,姜玉青與丈夫兩人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據姜玉青介紹,作為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歷史最悠久的漁村,已有600多年歷史的青山漁村是街道特色鄉村打造中名副其實的「明星村」,近年來,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村莊轉型發展的同時,青山漁村積極發展全域旅遊,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景區、社區融合發展的新道路,構建起一個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我們靠雙手勤勞致富,綠水青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姜玉青說。

在夕陽的餘暉中,帶著對美食與美景的不舍,我們終究還是踏上歸途。只是與來時不同,除了手機相冊里定格的春節假期回憶,姜玉青「綠水青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的話語同樣深深烙印在記者腦海中。

趁著春節假期享受「半日清閒」固然難得,尤為可喜的是,在這處小漁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年味是流淌的文化

年味是什麼?是堅果的干香和橘子的果香,是超市循環播放的新年歌單,是家家戶戶「忙年」的喜氣。

在父親的記憶里,年味是童年記憶中的「卡子」。父輩的祖籍在青島,留青過年,不僅是響應疫情防控號召的選擇,事實上,父輩對這片土地的回憶在眼前「展卷」,仿佛可以透過時空觸碰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

「卡子」學名叫做「榼子」,是用來製作花樣麵食的模具。很多年前,當先輩從青島舉家遷徙到東北這片黑土地時,也保留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飲食習慣。山東人愛吃麵食,逢年過節,都離不開暄軟潔白、刻著各類精緻花樣的饅頭,這是對一年來辛勤工作的最高「犒賞」。記憶中,家裡的「榼子」總是被用報紙悉心包好,收藏在柜子的深處。每到除夕前幾天,奶奶就會將它們拿出來,洗淨、晾乾,簡單的白面,只需放在裡面一按,就有了各種吉祥的意味,也總能讓童年的我在小夥伴面前掙足了面子。

今年的春節,留青過年的我在即墨古城又一次邂逅了它:仍然是木頭樸實令人安心的質感,熟悉的吉祥花紋中的刻痕中寫著老師傅精妙的手藝。除了傳統的圖案,師傅們還根據時令和客人們的喜好打造了許多新花樣,「虎年」自然也少不了形態各異的老虎「榼子」,栩栩如生的老虎圖樣引來不少遊客的圍觀。如今,雖然白面饅頭早已不是年節才能吃到的「奢侈品」,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在節日裡將這種普通的食物做成花色繁多的樣式,寄予對新年的美好期許。據介紹,春節前後,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選購,其中元寶、壽桃等傳統花樣的「榼子」最受歡迎,每天可以賣出幾百個。

春節假期,市民在即墨古城選購榼子。 藺君妍 攝

「我知道!這是沙和尚!」

「這裡掛著『景陽岡』,這是武松打虎的故事!」

「過年趕廟會看皮影戲還是我小時候的娛樂活動,沒想到愛玩手機的孩子也會喜歡這些。」市民李梅帶著小孫子遊玩,即墨古城非遺藝術館裡光怪陸離的皮影讓小傢伙流連忘返。即墨古城非遺藝術館負責人劉向峰告訴記者,不久前剛剛開門納客的皮影戲上座率十分喜人,許多學生還組團到店裡研學,不但看皮影戲,還要自己動手演一演。「我們不僅講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還會將《童恢馴虎》等即墨本地民間故事改編成皮影戲,用即墨方言表演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即墨的文化底蘊。」劉向峰說。

除此之外,糖球、漢服、年畫等傳統文化也在這裡煥發了新的生機,市民遊客紛紛走出家門,競相「打卡」體驗,帶來了熱鬧喜慶的「年味」。

常有人說,年味淡了:日新月異的科技好像讓那些積累一整年的期盼、那些遠隔千里的思念也顯得不那麼珍貴;那些記憶中的物件、習慣也「老了」,成了老人口中的一段閒話、故紙堆中泛黃的文字。其實,科技只是給「年味」帶來更多的選擇,無論何時,年就是年,是邁向美好未來的燈塔,是千百年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是永遠的希望與熱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科技與年味交相輝映

「機器人舞蹈秀《中國航天夢》將在2樓『神奇的科學劇場』上演,請感興趣的朋友前往劇場前領票入場。」大年初二的海信探索中心裡人頭攢動,聽到廣播後的鐘文斌立刻帶著老婆孩子狂奔起來,就為了在限流的場地里占據一個觀看表演的好位置。

海信探索中心推出「嗨森新年季」系列活動,機器人舞蹈秀《中國航天夢》受熱捧。耿婷婷 攝

和記者一樣,來自臨沂的鐘文斌一家今年也選擇留青過年,早在年前,他們便與記者約定好,大年初二兩家人一起出門「熱鬧熱鬧」。因為有一個7歲的兒子,所以「好玩」又「好學」的科技館便成為了鍾文斌的首選地。

大紅燈籠高高懸掛,隨處可見的萌虎造型引來人們合影留念,耳畔傳來節奏明快的樂曲——與想像中「高大上」的科技場所不同,過年期間,海信探索中心裡年味十足。年味還融入了海信探索中心推出的「嗨森新年季」系列活動,除了機器人舞蹈秀,還有舞獅賀歲、新春魔術秀、非遺變臉、情景科學秀、乾冰糖畫、雕版印刷等充滿年俗的科技活動。這些活動「覆蓋」了3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同時讓家長也能參與其中。

跟隨鍾文斌在座無虛席的表演現場「搶到」一個位置,記者也近距離觀看了機器人舞蹈秀《中國航天夢》。短短20分鐘的表演讓現場的家長和孩子沉浸其中,在極具科技感的舞台表演中,仿佛親身「參與」了中國「航天夢」的發展歷程。表演結束時,「震撼」「極具教育意義」「感動哭了」等討論聲伴隨著熱烈的掌聲從觀眾席中傳來。

走在場館內,各個活動區都能看見玩得滿頭大汗的小朋友,聽見不絕於耳的尖叫聲。來自濰坊的廖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一同入館遊玩,在「哈利博士奇遇記」科學秀表演現場,哈利博士和艾倫娜公主帶領小朋友一起「製造」了火山爆發、發射了空氣炮,一場「科學冒險」引得女兒尖叫連連;在「妙筆小畫家」活動區,兒子則用心地為萌虎造型添色,學習著不同顏色的應用和搭配。

除了令人大開眼界的科技活動,海信探索中心還定製了不少春節活動,讓場館內過年氛圍更加濃厚。例如,凡是初一到初七進入場館的前500位遊客,都可以兌換包括老虎玩偶、益智積木等多款禮品。正是因為科技與「年味」交相輝映,海信探索中心等科技場館成為了島城市民過年期間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成為了青島人「遛娃」的新領地。據海信探索中心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許穎敏介紹,僅初一初二兩天,館內客流量便超過了旺季的周末。

從早上9點多入館,一直到下午4點閉館前離館,鍾文斌的兒子玩得意猶未盡,直到獲得了「下次再來」的承諾才戀戀不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年味不一定只在傳統的民俗活動中,科技館的年味一點不比大集上少啊。」鍾文斌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體驗新春的「打開方式」

人們常說,新年登高節節高。「登高」,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登山,而今年,我的「登高」,卻有所不同。

因為喜歡攝影,我常在假期用鏡頭去記錄城市裡的節日氛圍。在青島,棧橋是人氣最旺的景區之一。春節期間,棧橋的景致依舊盎然,幾百米的堤壩上人鷗相伴,共沐新春暖陽。但不同的地方在於,今年,我的觀賞地從岸邊換到了其對面四樓的一家網紅咖啡館,館內的一架望遠鏡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棧橋最南端回瀾閣上的每一片磚瓦。

這家咖啡館所在的太平路33號,是青島日報社舊址。如今,這棟面朝大海的建築已變身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成為島城的時尚會客廳,搭建起集產、學、研於一體的時尚文化交流平台。

從青島海天中心高空觀景平台俯瞰,浮山灣畔「虎虎生威」主題燈光亮化一覽無餘,十分喜慶。劉棟 攝

驅車向東約5公里,是這座城市的另一個時尚會客廳——青島海天中心。去年,青島海天中心盛裝歸來,在老海天大酒店的原址崛起,以369米的高度刷新了城市天際線。如今,這裡已成為新春登高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在高空觀景平台上,浮山灣畔「虎虎生威」主題的燈光亮化一覽無餘,福虎迎春、羲和逐日、冬奧形象等元素不斷變換,喜慶又洋氣。

近幾年,我總是聽到有人感嘆年味淡了。可或許,不同歷史階段的「年味」,也有著不同的時代感。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幾乎每年都會去李村大集上尋找傳統年味。雖然市集上少有年輕的面孔,但各個攤位前依舊人氣不減,「福」字、窗花、對聯等新春用品銷售火爆,而這大抵就是屬於我們父輩那代人的迎年方式。對年輕人來說,其實家裡照樣很有新春氛圍感,只不過這些年貨可能是以快遞的方式送達的。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是在「登高」中度過的,不似小時候會串門去親戚家拜年,而是通過微信和視頻的方式發送了祝福。以往春節假期,要好的同學們總要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而今年,大家是相約在滑雪場上相見的……

這樣說來,「年味」好像真的變了,大家迎年的消費方式、拜年的祝福方式、過年的團聚方式都在不斷改變,但「年味」好似又一直都在,人們對新年的期許、對祝福的熱情、對團聚的意向始終如初。

的確,「年味」變了,變化的是人們過年的方式、生活的習慣;當然,「年味」也未曾改變,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那顆始終熱忱的心。羅伯特·E·帕克在《城市》一書中寫到:城市實際上根植於其居民的習慣與風俗之中。其實,於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而言,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事內,我們是這座城市平穩運行的參與者,也是這座城市有機更新的創造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Z世代」過年新玩法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即使不能回家過年,我也會在每年歲末年初寫下自己的新年計劃清單,滿懷希冀地在各種社交軟體的攻略搜索中計劃該怎麼過年。

新年期間青島各個文化場館、體育場所不打烊,推出了涵蓋非遺、民俗、戲曲、滑雪、滑冰等各個領域的活動,各大景區的新年主題活動也十分應景。各種青島過年攻略信息的「轟炸」預示著留青過年一定妙趣橫生。青島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各式可供選擇的娛樂方式讓我和朋友制定了一系列春節留青計劃。

臘月二十八,我和妹妹早早買好了燈籠、春聯、窗花,熱鬧地裝飾起來,家裡立馬有了過年的氛圍感。年味就沉浸在這些獨特又珍視的習俗中。

賽博時代的年俗除了燈籠、春聯、窗花這些春節必有經典元素外,還有各個App一股腦兒推出的影單、外賣,或者約著好友一起去喊海、劇本殺、密室逃脫。

大年初一一早,我和朋友便開車去石老人浴場看海,和身邊的市民遊客一樣,在海邊大喊上幾句「新春快樂」,順便在沙灘上寫下新春心願,此時石老人海水浴場沙灘宛若大型朋友圈,每走幾步就會「刷」到一句新春祝福,每個人都在節日的喜悅中留下對新一年的期待。

「Z世代」的年當然也少不了一場劇本殺,晚上,去市南區打劇本殺時發現很多年輕人不約而同地將劇本殺作為新年社交活動的首選,劇本殺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年期間青島大多數劇本殺店都是正常開門營業,有不少年輕人除夕當晚和大年初一都過來玩。」

很多年輕人將劇本殺作為新年社交活動的首選。 張芝萌 攝

在外度過了一天,回到家時發現入戶門的門把手上被套上了一隻帶有小紅花圖樣的護套,發消息問物業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他們為在青過年的業主準備的一份新年小驚喜。新年的這朵「小紅花」讓一座城市的溫暖生動不僅存在於豐富多彩的活動里,更在人與人誠摯的互動中。

你看,那些真誠的、善良的、美好的東西永遠在閃閃發光,就像你我無論身處何地,依然在每個新年以各種方式祈願,這個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的節日,經歷了千年的歷史光陰,讓我們不斷留戀著的是人與城,人與人之間的小小溫暖、歡快和慰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芝萌)

青島日報2022年2月7日6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