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把孩子玩具送人,寶媽一番話點醒寶爸:分享不可以強迫

小魚奶爸日記 發佈 2022-02-06T15:47:21+00:00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受謙讓思想的影響,中國父母在教孩子分享這個教育話題上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意見,慷他人之慨,而且習慣犧牲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受謙讓思想的影響,中國父母在教孩子分享這個教育話題上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意見,慷他人之慨,而且習慣犧牲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並不是說謙讓不對,但也要看具體情境,不是一味為了自己作為家長的面子「強迫」孩子分享就是謙讓。

孩子的玩具父母有權力處理嗎?

下面這位寶媽跟丈夫的聊天內容,我認為值得家長們聽一聽。

事情的起因是丈夫的外甥一家過來串門,兒子很友好,拿出玩具和零食分享。不料小外甥看上了兒子的新玩具,臨出門時還抱著不撒手,可那是孩子爺爺送的新年禮物,兒子不願意。

丈夫作為舅舅很大方,沒經過兒子的同意,就答應外甥「送給他」。

過年把孩子玩具送人,不用想也知道這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客人走後寶媽知道了這件事,便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他新買的手機送給小舅子,丈夫一口回絕。「你自己心愛的東西不能送給別人,為什麼孩子的就可以?你這是雙標」。

丈夫表示,自己的手機價格遠高於兒子的一個小玩具,但寶媽接下來的一番話還是點醒了這位寶爸。

在爸爸眼裡手機是有價值的物品,但在孩子眼中玩具車是爺爺新買的禮物,同樣是很寶貴的,但凡他換位思考就能理解玩具對於兒子的重要性。

對於兒子玩具的處理,寶爸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可以借給其他小朋友玩,但不能擅自做主送給別人。正如寶媽所說,孩子能主動跟小夥伴分享玩具,應該被表揚和認可。

懂禮貌和忍氣吞聲是不同的,外甥抱著玩具不撒手,還可以跟他講道理或者用別的條件交換,為了面子和避免麻煩,就自作主張,「強迫」孩子割捨自己心愛的玩具,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一則影響親子感情,二則長此以往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父母眼中的玩具和孩子眼中的玩具有不同的意義

多數父母都認為,孩子玩具那麼多,隨便送一個給別人又能怎麼樣?這類父母只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玩具,殊不知對於孩子們來說,每一個玩具都是獨一無二不可缺少的存在。

玩具可能是他們最親密的夥伴,他們通過玩具建立起自己與世界的聯繫,進行探索和學習。

泛靈論認為,幼兒心理和認知在發展過程中認為所有存在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玩具也是如此,他們會把玩具看作有生命的夥伴,玩玩具的過程即可建立親密。

玩玩具還能給孩子安全感,尤其是毛絨玩具,能安撫孩子的情緒,減輕壓力和緊張,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有時孩子喜歡玩玩具或者經常抱著玩具,就是因為需要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不經同意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其他人時,孩子的安全感就被破壞。當他們有了物權意識後會感覺到屈辱和不被尊重,如果不能及時拿回自己的玩具,會因此否定自己的能力。

分享是不可以強迫的,分享的真正含義就是要發自內心的。

那到底如何處理才妥當?

別用父母的權威破壞孩子的物權

真正破壞孩子物權的多數都是父母,利用自己長輩的身份和父母的權威,強迫孩子對自己的物品做出讓步,傷害孩子的自尊、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激發孩子產生反抗行為,更會影響以後的社交。

其實解決方式很簡單,那就是不要利用自己的權威替孩子做決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別要求孩子太「無私」,要培養孩子對自己的物品合理分配,學會拒絕。同樣也讓孩子尊重別人的物權意識,任何物品都要經過主人的允許。

送給孩子的禮物就要交由孩子處理,事無巨細地強化物權意識。

允許孩子的「不分享」

很多父母愛面子,也希望孩子給自己「長面子」,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些,但強迫的分享並非孩子的本意。

我們平時完全可以引導孩子分享,在孩子有分享行為的時候給予肯定,讓孩子體驗快樂和成就。

當家族中有孩子的時候,玩具分享和占有經常發生,父母可以在其他小朋友到家拜訪前,告訴孩子即將到來的是客人,要有主人的風範,或者教孩子換位思考,自己學會分享,到別人家玩的時候才能被同樣對待。

若是碰到上文那樣的矛盾,可以提前預防。比如只拿出自己可以接受送人的玩具出來分享,又或者事先告訴對方孩子,這個東西對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他想要可以徵求父母的意見也買一個。

另外,小孩子對玩具的興趣是很難琢磨的,有時只是因為自己先看到就認為自己擁有,可能玩一會就沒興趣了,有矛盾就多給孩子講幾次,慢慢就會適應了。

晚上睡覺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復盤,這種復盤行為能讓孩子更快成長,而且對於遵守規則很有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