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話太多是好事還是壞事?教他分清表達的場合,其實很重要

小魚奶爸日記 發佈 2022-02-07T15:47:22+00:00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作為父母,我們很希望看到孩子能說會道的一面,可真當孩子到了需要爆發期,話變多,成為"小話癆"以後,也會有些抓狂。我家女兒馬上2歲了,周末的早上,無聊的我跟她說:"媽媽聞一下你的手臭不臭?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作為父母,我們很希望看到孩子能說會道的一面,可真當孩子到了需要爆發期,話變多,成為"小話癆"以後,也會有些抓狂。

我家女兒馬上2歲了,周末的早上,無聊的我跟她說:"媽媽聞一下你的手臭不臭?"接著她就告訴我:"媽媽還有腳"「把腳從被窩裡伸出來讓我聞」"媽媽,爸爸有腳""奶奶有腳""舅舅有腳""媽媽有腳"……

這並沒有結束,後續把她的寵物和喜歡的玩具也都陳述了一遍,讓我哭笑不得。

孩子慢慢長大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維,也學會了語言表達,他們的小腦袋裡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喜歡問各種有的沒的,一旦小宇宙爆發就滔滔不絕。

孩子內向家長憂,話太多卻也愁,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主要看場合。

即使罰站,也能帶動"看罰"老師一起嘮嗑

這位來自吉林省白山市的小姑娘,罰站的時候跟"看罰"的老師也能聊得投緣,小姑娘一會捂嘴笑,一會又繪聲繪色地和老師講著,把旁邊的老師逗得哈哈大笑。

旁邊的老師覺得有趣,還忍不住湊到她跟前,繼續聽她講。

據媽媽介紹,女兒當天在課堂上犯錯了,不管老師說什麼都在下面接一茬,攪得課堂紀律有點不受控制了,無奈之下老師只能讓她到後面罰站,沒想到還能跟派過去看著她的老師嘮起來。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5歲寶寶和父母一起去動物園玩,看到老虎隔著玻璃撲向了爸爸,他以為老虎是要吃他的爸爸,於是對老虎開啟了"話癆"模式。

最開始勸說老虎不要吃爸爸,後面又開始給老虎講故事,最後老虎扛不住壓力,只好躲在爸爸身後把頭埋在了地上,比「緊箍咒」還好使。

孩子變身"小話癆",其實好處多多

當孩子在你身邊"嘰嘰喳喳",廢話不停的時候,請不要推開他。因為,這說明你的孩子很聰明。

有研究表明:不管家庭是否富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區域的活動就越強,在標準化的測試中越容易取得高分。

"話癆"的孩子有一個共性:好奇心重。他們就像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問號,在沒完沒了地用語言表述這些的時候,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而且喜歡說廢話的孩子,大多很快樂。

心理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廢話率達到90%,那麼說明這個人很快樂;如果廢話率低於50%,那麼這個人很可能過得不如意,不開心。

一個不停說廢話的孩子,大概率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得到了父母很多的關心和愛。

為什麼語言爆發期的孩子話特別多?

孩子變身"話癆",最重要的原因是語言敏感期作祟,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0-1歲的過渡期、1-2歲的成熟期和2-3歲的爆發期。

2-3歲的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後,不僅會自言自語,還會模仿父母講話,瞬間變成了讓父母上頭的話癆,這也就解釋了為啥孩子2-3歲是貓嫌狗不愛的年齡。

孩子滿2歲以後,他們的思維會變得非常活躍,尤其對於那些性格外向、愛表現的孩子而言,如果父母表揚了他們,他們的表現欲被激發,會更樂意於用滔滔不絕的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

其次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掌控能力相對薄弱,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喋喋不休地說一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表述不清楚,抓不到重點,讓父母覺得一頭霧水,只覺得是孩子的話多。

如何有效引導話多的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話多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談吐不俗。

但孩子話多是一把雙刃劍,教他分清表達的場合其實很重要。不恰當的話多不僅沒好處,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只會讓人心生厭惡。

語言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那父母具體怎麼做呢?

1.父母應該與孩子立規矩,不應該粗暴打斷

粗暴打斷孩子說話,不僅會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還會傷害到他們的內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定好規矩,約束他們的行為,如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

2.教會孩子言簡意賅

孩子年齡小,語言邏輯能力較弱,父母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使得孩子在表達中可以做到條理清晰、抓住重點和簡單明了,如「我要穿那件紫色的外套」。

3.讓孩子分清楚場合

如果孩子不分場合的話多,就會引發別人的反感,甚至會牴觸和他們相處,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分清楚場合,如不能在圖書館、電影院等公共場合說話,否則就會打擾到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另外,還要引導孩子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告訴別人,如果確實需要幫助和分享可以說出來。

相信話多的孩子在這些引導下,會成長得更加優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