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著名的溜冰場

人文之光網 發佈 2022-02-09T04:01:38+00:00

滑冰在北京有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作為清代皇家禁苑的前三海陸續被闢為公園,面向公眾開放,加之後三海與護城河,可供市民選擇的溜冰場所更為多樣。

  滑冰在北京有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作為清代皇家禁苑的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陸續被闢為公園,面向公眾開放,加之後三海與護城河,可供市民選擇的溜冰場所更為多樣。入冬後,冰上運動愛好者們時時關注水面結冰的消息,盼望著冰的厚度夠了,北海、什剎海冰場開放,就可以去溜冰了!

  最著名的天然冰場當屬北海公園。1925年北海對外開放後,陸續開設了五龍亭、雙虹榭、漪瀾堂、道寧齋、攬翠軒等冰場,其中漪瀾堂因位置優越,尤受滑冰愛好者青睞。北海各處冰場的設施較為簡單,通常是在冰面上豎起些許長杆,再用蘆席包圍起來,有時還會搭建席棚。為了保證冰面平滑,每日還需在冰上潑水。一些冰場還提供伴滑的音樂、應時的中西餐以及初學者使用的滑冰椅子。

  據天津《大公報》報導,漪瀾堂的溜冰券是「單次大洋一角、季票二元」。當時每日去北海溜冰的市民有三千人左右,若逢化裝溜冰會等重大活動,參與人數可達到萬人之多。溜冰者多為青年男女,然白髮翁嫗、稚齡兒童亦不在少數。老手們溜行如飛,初學者時有摔跤,摩登男女儷影雙雙,整個冰場洋溢著歡快、青春的氣息。正如作家林海音在《北平漫筆》一文所記:「冬日雪後初晴,路過駕(架)在北海和中海的金鰲玉蝀[dōng]橋吧,看雪蓋滿在橋兩邊的冰面上,一片白,閃著太陽的微微的金光。漪瀾堂到五龍亭的冰面上,正有人穿著冰鞋滑過去,飄逸優美的姿態,年輕同伴的朝氣和快樂。覺得雖在冬日,也因這幅雪漫冰面的風景,不由得引發起我活躍的心情,趕快回家去,取了冰鞋也來滑一會兒!」

  中南海正式開放於1929年。這片擁有廣袤水域的園林不僅交通便利、構造獨特,而且鄰近西城諸校,隆冬時節每日來此溜冰者絡繹不絕。經常是冬季冰場尚未開幕,售出之季票已達數百張。有民國竹枝詞記其盛況道:「中南海子接瀛台,禁籞[yù]宏開任往來。水泳冰戲聯士女,刀光鬢影共徘徊。」

  什剎海以銀錠橋為界分成兩大塊冰面,其中有經營冰床的店家,亦有價位低廉的溜冰場,經常人滿為患。有報導稱,位於什剎海荷花市場的一家溜冰場,遠遠望去,紅男綠女,互相扶掖,刀光刺刺,樂也融融,盛極一時。此外,北平四十多里護城河冰場雖然凹凸不平,但每天溜冰者不乏其人。

  人造溜冰場在北平也頗為常見,有的規模可觀,設施完善,如勵志社在東單廣場開建的溜冰場,場長260尺,寬185尺,占地數畝。四周是跑道,道寬30尺,中間有冰球場及花樣區,可容納一千人同時溜冰。為保養冰面,冰場專開了一眼井,每天有20個工人來管理冰面。搭建的雙層席棚,內有氖氣燈30盞,普通燈10盞。另外,播音設備、食堂、電話等一應俱全。

  有的冰場規模雖小,配備卻很齊全。如位於米市大街梅竹胡同的青年會冰棚,只有十餘丈長,四餘丈寬,棚內又有多根柱子,因而顯得十分狹小。即便如此,冰場內依然歌聲蕩漾,燈光輝映,糖果糕點樣樣俱全。此外,在東交民巷使館區等地,有不少外國人開辦的溜冰場。這些冰場票價昂貴,有的甚至不許華人入內。如位於台基廠二條的北京俱樂部堪稱各冰場之最貴族者,季票三十元,非公使館官員家眷不得入內。

  冰場的經營既受天氣狀況的制約,也受時局變化的影響。1948年6月,隨著傅作義的「華北剿總司令部」遷進中南海,而北海、太廟等地又有駐軍,公園的溜冰場不得不關門歇業,熱衷溜冰者只能到皇城旁邊的護城河上消遣。

  民國時期,各大冰場的設立有力推動了北平冰上運動的發展。如今,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成為京城冰上運動再發展的又一契機。

  (來源:《北京日報》2022年2月3日,第8版;作者:劉帥偉;圖片:原文配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