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老百姓,他們才會跟你賣命

狐狸先森幾點鐘 發佈 2022-02-10T14:19:10+00:00

話說,當年領袖把《資治通鑑》看了無數遍,每一頁都被翻到起毛邊,書裡面也是批註得密密麻麻,現實對手裡的任何一個小舉動,領袖都能洞察全景——撅個屁股,就知道你拉屎了。


01


談國事招人罵,還是少談吧,講講歷史故事比較安全。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現在發生的一切,其實歷史都有原型。


話說,當年領袖把《資治通鑑》看了無數遍,每一頁都被翻到起毛邊,書裡面也是批註得密密麻麻,現實對手裡的任何一個小舉動,領袖都能洞察全景——撅個屁股,就知道你拉屎了。


所以,我們談歷史,其實也是在談現實——托古說今。



今天我們說說,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前的故事——智家族長智瑤攻打趙家,趙家族長趙無恤退守晉陽。


晉國在春秋時期,可是一個超級大國,論實力,戰無不勝,論地盤,大大一片疆土,論血緣,是周天子的嫡系宗親。


但晉國後期,國君權力被架空,實際掌權者是八大家族,這八大家族也是互相爭鬥,最後留下了四大家族——智、韓、趙、魏。


四大家族中,智的實力最強。



這裡就要說說今天故事的兩個主角,智家族長智瑤和趙家族長趙無恤。


智瑤的父親智宣子在選族長繼承人時,是想選智瑤的,智瑤是嫡長子,而且高大英俊、文武雙全,這基本上是完美的候選人。


但是智家的長老智果不同意,智果認為,智瑤有才無德,他不懂收斂,所以他的才幹只會給家族帶來災難。


這個說法就很儒家了,儒家認為,聖人是有才有德,君子是有德無才,小人是無德無才,惡人是有才無德。


這裡的小人不是貶義詞,是底層老百姓的意思。


在儒家看來,寧願選個無德無才的人做領導,也不要選有才無德的。


當然,智宣子沒聽智果的話,還是選了智瑤,在動盪的年代,沒有能力,怎麼立足?


智果怕日後被智瑤連累,就帶著部分族人離開了智家。


02


說完智瑤,再說說趙無恤。


趙無恤的父親趙簡子也在選繼承人,趙無恤不是嫡長子,也沒有智瑤那麼出眾的外表,趙簡子在眾多兒子中拿不定主意。


於是,趙簡子就出了兩個題,看看這些兒子的表現。


趙簡子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心得、智慧,寫在了竹簡上,讓這些兒子去看。


三年後,發現其他兒子都把竹簡給丟了,只有趙無恤隨時攜帶,而且對內容爛熟於心。


有一次,趙簡子對兒子們說,某個山上有寶貝,你們去找回來。


其他兒子都空手而歸,趙無恤也是空手,但趙無恤說,我站在山頭,看到了代國的土地,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攻打代國,把他們的土地給搶回來。


經過兩次考驗,趙簡子就選了趙無恤作為繼承人。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智瑤和趙無恤都是一樣的人,有才是肯定的,但德嘛,在你死我活的春秋時代,誰講那麼多。


趙無恤做了趙家族長後,就真的滅了代國,代國國君是趙無恤的姐夫,趙無恤就在宴席上殺了自己的姐夫,吞了代國,妥妥的有才無德。



03


智瑤上位後,也是迫不及待想建功立業,他向韓家和魏家要土地城池,這兩家不敢怠慢,給了,智瑤得寸進尺,把手伸向了趙家。


趙無恤硬槓,就是不給。


其實這正是智瑤想要的,我向你要土地,你給自然好,不給更好,我就有理由出兵滅了你。


智瑤帶齊人馬,聯合韓家和魏家,直奔趙家殺去。



三打一,趙家當然是打不過了,所以趙無恤就跟幕僚們商量退路。


趙無恤想起了父親趙簡子臨終前的囑咐——有難找尹鐸,退路去晉陽。


這裡稍微岔開話題,說說尹鐸。


尹鐸是趙簡子的家臣,趙簡子派他去經營晉陽城。


尹鐸就問趙簡子,你是想晉陽城做兵源財源之地,還是退路之地?


如果是兵源財源之地,那我就儘可能榨乾晉陽城老百姓,那晉陽城老百姓就不會對趙家感恩戴德。


如果是退路之地,那就要對晉陽城老百姓好,讓利於民,這樣他們就會跟你同生共死。


趙簡子一聽,決定把晉陽城選為退路之地。

晉陽城老百姓在尹鐸的治理下,也是過得舒舒服服,紛紛對趙家死心塌地。


說回趙無恤找退路的事,當時有幕僚說,要不我們去長子城吧,那裡離我們最近,城牆也很高。


趙無恤說,長子城的老百姓為了築城已經很辛苦,如果要他們跟我們一起禦敵,他們是不會心甘情願的。


又有幕僚說,要不我們去邯鄲城吧,那裡物資充足,可以長守。


趙無恤說,邯鄲城物資充足,不就是因為我們榨乾當地老百姓嗎?他們都痛恨我們,怎麼可能會跟我們一起抗敵。


這個時候,是考驗趙簡子的政治智慧的時候了,趙無恤聽了老父親的話,去了晉陽城。


04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以前晉陽老百姓日子過得舒服,現在到還的時候了。


趙無恤帶著大部隊進了晉陽,智瑤和韓魏兩家也緊隨其後。


晉陽軍民同心,如果強攻,傷亡很大,智、韓、魏都不想自損肥人,只好採取圍城策略。


智瑤很聰明,他引晉水包圍晉陽城。



這裡的工程量就很大了。


需要先築高壩,把晉城圍起來,然後讓晉水改道,流入高壩內,這樣晉水就能包圍晉陽。


但晉陽城牆也高,晉水沒能進入城內,只是把它泡在水裡。


智瑤也不著急,就這樣圍著吧,等你城內自亂,或把城牆泡爛了,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就這樣圍了三年,晉陽糧食儲備早就吃光,老百姓「易子而食」。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晉陽老百姓哪怕不造反,也會統統餓死。


趙無恤派人出城跟韓魏兩家接洽,打算策反這兩家。


其實韓魏兩家也不想看到趙家被滅,他們知道,趙家沒了,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了,但迫於智瑤的淫威,不敢亂動。


所以,趙韓魏三家是一拍即合,聯合起來滅智。



其實趙韓魏的合謀,也不是天衣無縫,智瑤的謀臣就說,韓魏必反。


智瑤說,你沒證據啊。


謀臣說,我不需要證據,人性如此。


這裡就很高明了,用人性來推測對方的心思,往往比證據更有力。


智瑤當然不信,還找韓魏兩家對質。


韓魏兩家當然否認,說趙家滅了,我們就能分到土地,反你沒好處啊。


這個說辭當然沒問題,智瑤也選擇了相信。


但智的謀臣知道智家將要大禍臨頭,所以找了個理由,離開了軍大營。



一天深夜,趙軍衝破高壩,晉水反衝智瑤大營,韓魏兩家從兩側殺入,智軍大敗,智瑤被活捉,最後智瑤被趙無恤虐死,頭顱被拿來當夜壺。


智家人被殺光,還好智果那一脈出走,保留了性命,智家的土地,被趙韓魏三家劃分。


所以,三家分晉,準確說是三家分智。


05


智家的命運,智果早就猜到了,那是不是真的是因為智瑤有才無德,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場呢?


這其實運氣的成分很大。


趙無恤其實也是有才無德,他宴請代國國君,也就是自己的姐夫,然後宴會上手起刀落。


你說趙無恤的德行好?


雖然趙家善待晉陽老百姓,但這也是政治策略,他們對長子城和邯鄲城的壓榨可不手軟。


論德,趙家和趙無恤根本配不上。


所以,智家的失敗,不在於選了個有才無德的智瑤。



如果智瑤引晉水圍攻晉陽城成功,也就沒趙家反攻的機會了,在圍困晉陽三年的時間裡,各種變數很大,要是城牆早點被泡爛,要是晉陽城內更早出現斷糧,要是趙無恤突然病死,這些都很可能改變結局。


所以,運氣成分很大,時也命也。


那選有才無德的人作為繼承人,對不對呢?


在春秋這個動盪的年代,這是對的。


那時候競爭激烈,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你沒有才幹,根本保護不了家族,至於德行,你要開疆擴土,你要建功立業,就需要霸道,就需要耍計謀,就需要殺人,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是在大一統的穩定年代,就不能選有才無德了,這只會折騰老百姓,漢武帝不就這樣嗎?硬生生把文景之治的家底給敗光了。


那大一統的帝國,選有德無才的皇帝,這天下守得住嗎?


當然可以,大明萬曆帝,幾十年不上朝,靠著成熟的官僚體系,大明照樣運轉。


在儒家看來,帝國穩定時,皇帝就不要瞎折騰了,把事情交給大臣們做,自己就在宮裡好好呆著就好。



這些大臣是誰?還不是這幫儒生。


所以,你說儒家要求皇帝有德無才,是真的為了這個帝國著想嗎?還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權力?


沒有什麼非黑即白,沒有什麼二元對立,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考量。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皇帝表面上重儒家,其實是用法家的原因,都聽你儒家的,那這江山還屬不屬於我了?


權力的遊戲,總是那麼精彩。

本文由@狐狸先森幾點鐘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