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鹿台山天心寨盤龍宮

古韻汝州 發佈 2022-02-12T13:03:41+00:00

『汝州訪古』——鹿台山天心寨盤龍宮劉孟博/文陳素貞/攝影 鹿台山位於汝州市區西北二十五里許,陵頭鎮橋溝村境內,海拔751米,是陵頭鎮北部群山最高峰,因其自遠方眺望,狀若蹲鹿,故而得名。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記載曰:「鹿台山,在州北二十五里,台狀若蹲鹿,故名。


『汝州訪古』——鹿台山天心寨盤龍宮


劉孟博/文

陳素貞/攝影


鹿台山位於汝州市區西北二十五里許,陵頭鎮橋溝村境內,海拔751米,是陵頭鎮北部群山最高峰,因其自遠方眺望,狀若蹲鹿,故而得名。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記載曰:「鹿台山,在州北二十五里,台狀若蹲鹿,故名。」唐李白《題元丹丘潁陽山居》一詩原序曰:「丹丘家於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台,極目汝海,雲岩映郁,有佳致焉。白從之游,故有此作。」李白序中所指鹿台,即為此山,由之可見早在盛唐時期,該山已有鹿台之名,其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稱其為汝郡名山,並不為過。


鹿台山山勢陡峭,山間大部分岩基裸露明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裡獨具特色的地貌,形成了奇峰峻岭,怪石陡崖的山地景觀。鹿台山最令人稱奇的便是頂峰最西端的天心寨,在堅硬的石英岩山體上,卻獨有一處十餘畝大小的黃土平台。這塊獨特構造的山體,四周被突出的圓形石基包圍,內側為細膩肥沃的黃土層,外側則只有很薄一層附在山草下的風化沙土,從高空俯瞰,仿佛「天心」一般,因此古人在此修建盤龍宮及寨牆後,稱該地為天心寨。堪輿家有言:「鹿台山聖母道場,乃上古天賜,坎與嵩岳成局,離與汝繽相仰,震兌二,玉皇封協,有雲晝望八面寺庵廟,夜觀十方燈火星,故曰天心寨。」關於天心寨的成因,歷代眾說紛紜,有推測其下部為火山噴發後的火山口,有斷言這裡曾是行星墜落後的隕石坑,在形成山體凹陷後,被大洪水所挾帶的淤泥沉積覆蓋,並逐漸將山體凹槽淤平,成為一體。洪水過後山勢重現,經過雨水的不斷沖刷,凹槽內的淤土得以保存,外部山間的淤泥則隨著山洪流到了山下,最終成了今天的奇特地貌。


盤龍宮又稱無極聖母行宮,為供奉民間神祇無極老母的道場,無極老母全稱「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民間俗稱無生老母。無生老母為民間宗教中最為著名的女神,起源於明代中葉出現的羅教,創始人為羅夢鴻,在羅教及其支派的理論中,無生老母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她是人類的祖先,創造了宇宙與人類,同時又拯救沉淪於苦海中的後代,派神佛等下凡,或自己親自下凡救度眾生。無生老母在清明時期廣為流傳,諸多教派都將無生老母作為自己的最高神祗,「無生老母,真空家鄉」成為民間宗教的「八字真言」,在河南、陝西、山西、山東以及河北地區信仰十分廣泛,人們習慣親切的把無生老母稱為「老母」、「老娘」、「老無生」。相傳農曆七月初七是無生老母的誕辰,屆時各廟香火鼎盛,異常熱鬧。民間傳說老母的道場是靈山,在無生老母信仰地區很多地方都有靈山,老母的殿堂一般叫「安陽宮」、「老母洞」,裡面大多數都供奉著十三個老母,即人們俗話說的「十二老母朝無生」。無生老母的塑像通常慈祥莊嚴、面帶微笑,滿頭白髮,身披霞帔,兩手持八卦,活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或許這就是中原百姓心目中樂善好施大好人的化身。她在百姓的心中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而是一位心腸極軟、普度眾生的老母親,她專管紅塵之事,度盡受苦之人,因此,她在民間的信仰是難以動搖的。


鹿台山盤龍宮約創建於民國九年前後,廟址所在地本為孟莊人孟慶文的田產,因其客游在外,而荒蕪已久。鄉人梁萬乾自幼失明,篤信神靈,欲覓勝地營建廟宇供奉無生老母,然而遍訪群山而未有所得。此後,在與魯玉樓、張玉堂、宋金鐸等人同游鹿台山時,覺得鹿台山天心寨異於他處,十分適合修造廟宇,經過商議後,便成立公修局,由眾善士捐資,購地庀材,建成行宮一座,名曰「盤龍宮」。

廟內現存郡庠生邢炎新撰文,郡監生劉振富書丹之《創修無極聖母行宮碑記》曰:「竊聞元黃未剖以前,渾渾噩噩,此即無極之秋也。□□極生而天地初分,兩儀出而日月始照,生生無窮。自有天地以來,皆無極之所生也,無極之德,何其巍哉。然□□棲靈之所,而後方能布其德,施其靈焉。人可不為之擇地,以建其所哉。時有梁君萬乾者,幼而失明,不貪世務,清心寡欲,誠意建廟,以酹無極之德於萬一。奈勝地不常,難可猝得,遍訪名山,卒未有獲。日者,與魯君玉樓、張君玉堂、宋君金鐸同游鹿台之巔,聞風審勢,察其發脈於嵩麓,成局於汝陽,躍然喜曰:「無極棲居之地,吾得之矣。」然其地系孟家莊孟慶文之業,其人客游在外,幸有其叔金鑾、其兄慶義二人公議,將此地施於公修局,創修殿宇,以為行宮。奈慶文多年不歸,屢欠國課,同中言明,公修局給錢四拾千文,完納糧銀,始將此地承管,以為聖母營造行宮,永垂不朽焉。由是倡率善男信女,捐資創修,閱數歲而工程始竣,艱苦之勞,不必言矣。美其名曰「盤龍宮」,香火之會,每歲不斷,凡有求嗣祈禱,多所應驗,因列諸珉,特不沒眾善之實雲。」


據陳素貞老師採訪當地村民,人們在山巔創修盤龍宮的同時,發現這裡不但風景秀麗,而且西、南兩面臨崖,易守難攻,便使用黃土在廟宇外圍修築了一圈夯土寨牆,用以躲避蹚將刀客的滋擾。當年寨子曾在東南角和西南角各設一個寨門,順著寨外西南角的狹窄山脊,可直通山下的和尚廟村。現寨門已坍塌,後因風水問題,寨牆也被人為拆除,寨內只留下低矮的寨牆殘垣,仍依稀可辨。


隨著天心寨的被毀,寨內的盤龍宮建築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由於山高無路可行,建設施工難度極大,特別是沙石、磚木等建材,沒有辦法拉運上山,盤龍宮的重建也只得一拖再拖。此後,幸有信士毛相臣,發心向善,立志興復廟宇,會同理事人:張兆志、李姣、王玉珍、騰永江、毛闖、邢方、漫愛、毛保輕,參事人:毛營太、張占國、毛萬和、邢長願、毛拴、毛政衛、毛花萍、邵倫、秦淡、宋芒、漫花、胡群、騰盤、張玉花、宋潤、寧榮等人,募化善款一萬餘元,購置建廟所需物資,以肩背人抬的方式將其運至山頂。經數年鍥而不捨的搬運,毛相臣等人最終在天心寨內新建大殿三間,並延請工匠金塑廟內神像,擇吉開光,使一度消失的古蹟得以重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