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圖,教你認識豬身不同部位的骨頭,從此,菜市場買骨頭不迷糊

小喬的美食美客 發佈 2022-02-14T18:26:03+00:00

之前,我給大家介紹過關於豬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它們在豬身上的具體位置,以及這些肉最適合怎麼做著吃,很多朋友看了感覺很有用處,說為什麼不把豬身上的豬骨頭也介紹一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篇幅所致,沒有介紹,今天就來具體科普一下。

之前,我給大家介紹過關於豬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它們在豬身上的具體位置,以及這些肉最適合怎麼做著吃,很多朋友看了感覺很有用處,說為什麼不把豬身上的豬骨頭也介紹一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篇幅所致,沒有介紹,今天就來具體科普一下。


雖然豬身上的骨頭並不複雜,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懂,其實裡面還是有學問的,主要就是兩點:1,你去菜市場買骨頭,怎樣分辨出這塊骨頭到底是哪個部位的;2,這些不同部位的骨頭,買來後到底適合怎麼去烹飪,說白了就是到底該怎麼吃。


下面對於豬骨頭的介紹,是按照從前到後、從上到下的順序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特地製作了5張圖片,並且專門在這4張圖片裡做了標記,大家仔細看就行了。5張圖,教你認識豬身不同部位的骨頭,從此,菜市場買骨頭不迷糊。

本文篇幅可能較長,但希望大家耐著性子看下去,看到最後,可能會有不少收穫。


一,龍骨,裡面有骨髓,極有營養,適合涮火鍋,也適合煲湯,吃肉又喝湯


龍骨,說白了就是豬的脊柱骨,學名龍骨,這是一種極有營養的骨頭,剁成段之後,首先最佳選擇就是拿來涮火鍋。老北京的傳統火鍋「涮羊蠍子」,有朋友可能聽說過吧,涮的就是羊的脊柱骨,這個脊柱骨就叫「羊蠍子」。這裡,豬的龍骨跟羊蠍子的營養是一樣的,都是脊柱骨,裡面富含脊髓。

龍骨為什麼適合涮火鍋?首先,骨頭上有肉,也就是所謂的「連骨肉」,會吃的人都知道,這個連骨肉的口感是非常細膩的,龍骨在涮熟以後,撈起來啃肉,吃完肉,拿個吸管把骨頭中間的骨髓吸出來吃,營養自不必說了。吃完骨頭,還能用煮骨頭的湯涮火鍋,那個美就別提了。

魯菜里有句順口溜,叫作「無骨不香」,只要是骨頭,它就會出香味,並且煮的時間越長,這個香味就越濃,所以龍骨除了可以涮火鍋外,還適合煲湯,放點冬瓜、青菜之類的食材,葷素搭配,湯的味道出來後,香味很足,還有骨髓吸,家裡有老人、孩子的,最適合買龍骨來煲湯。

二,排骨,這個可說的不多,但是最好買中排


排骨說白了就是豬的肋骨,連帶著少許的連骨肉。排骨在肉攤上按照前後順序,一般被均勻地分成三段,「前排、中排和尾排」。前排,中規中矩,質量一般;中排,帶著肉和脆骨,肉質最好,是部位最好的排骨,老人、小孩都愛吃;尾排,也叫「子排」,肉質雖然一般化,但肉確實多,緊貼著骨頭一大塊,愛吃肉的人喜歡。

怎麼具體去分辨,這個就沒必要說了,總之中排看起來很乾淨、勻稱;尾排肉多,一眼就能看出來;前排介乎於兩者之間。同樣的價格,當然還是買中排最合適,如何挑選排骨,經常買菜的人都知道。排骨價格高,所以買的時候,儘量買品相好的中排,不要聽肉攤老闆瞎忽悠。


三,豬的前腿骨和後腿骨


這是本文要介紹的一個重點,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對這個豬腿骨太不了解了,不僅不會辨認,更不知道這個腿骨該如何拿來去烹飪,所以這裡要詳細介紹一下,大家仔細往下看。


1,豬前腿骨,其實就是一片扇骨,適合燉著吃


因為平時的活動量不一樣,豬腿骨的構造也不一樣,豬的前腿骨,其實就是一片扇狀的骨頭,豬蹄子上面是豬肘子,肘子上面就是這片豬的前腿骨,因為呈扇子狀,也叫它「豬扇骨」。這片骨頭的位置,在肘子上面,深陷在梅花肉里,大家要知道,平時說的前腿骨,就是這片扇狀的骨頭,就只有這一塊

為了好賣,肉攤老闆在剔下這塊前腿骨的時候,總會在上面留下來一部分連骨肉,因為骨頭表面光滑,肉很容易咬下來,所以這塊肉最適合做醬骨頭,或者是燉著吃。另外,因為這塊骨頭上面有不少脆骨,特別適合家裡有老人、孩子的。別管怎麼做,都是為了吃骨頭上的肉,至於煲湯喝,就沒什麼意義了。


2,豬後腿骨,由兩段骨頭組成,一段適合煲湯,一段適合燉著吃


豬後腿骨的位置,同樣也是在肘子的上面,但是與豬的前腿骨不一樣,後腿骨分為兩段,下面那一段,緊連著豬的後肘子,上面那一段,深陷於豬的後腿肉里。


下面的這段,像一根棒子,一般被叫作「豬棒骨」;上面那段,一般被叫作「豬大骨」,又因為它在豬身尾部的位置,豬屁股下面,也有人叫它「尾叉骨」。與後肘連接起來的後腿骨,分為兩段,豬棒骨和尾叉骨,下面有圖,我標註出來了,大家仔細看。

這個豬棒骨,一分為二被敲斷後,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骨頭中間有骨髓,骨頭和骨髓放在一起小火煮,那個純自然的、濃郁的「香」味就出來了。所以,這段骨頭最適合煲湯,街頭的羊肉湯館、牛肉湯館、麵館之類的,熬製高湯時,這個豬棒骨是必不可少的,魯菜里的吊高湯,更是離不開它。


所謂的「無雞不鮮,無骨不香」,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說,熬製高湯所用到的食材,除了雞架子之外,最重要的食材就是這個豬棒骨了,用豬棒骨煲湯,那個香味是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煲湯時再和雞架子搭配,就會使這鍋湯產生出最原始的「鮮香」味道。


這個尾叉骨呢?其實也是可以用來煲湯的,但是味道要比豬棒骨差半個檔次,不過要是實在沒有豬棒骨了,也可以拿它來替代。其實尾叉骨和前腿骨也有些相似,因為上面的肉比較多,最好還是拿來做醬骨頭,或者燉著吃,主要還是吃肉。

上面這張圖,是豬棒骨和尾叉骨的對比,買的時候要看仔細了,別因為不懂讓老闆忽悠了。買的時候,不要跟老闆說後腿骨,就直接說買豬棒骨還是買尾叉骨,東西畢竟不一樣,有一點要切記,如果你買的是豬棒骨,一定要讓老闆幫你把骨頭砸開、露出骨髓,不砸開,燉不出味道來,這個要切記。


四,最後,再補充一下前、後豬蹄吧


其他部位的骨頭,都自有它們的可用之處,而這個豬蹄里的骨頭,是最沒有用處的骨頭。但是,之前的文章介紹的是豬肉,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骨頭,一直沒說豬蹄的事兒,其實前後豬蹄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所以這裡也當成個重點來介紹一下吧,至於肘子就不再多說了。


1,前豬蹄,比後豬蹄要好太多,分辨出來有訣竅


之前介紹豬腿骨的時候也說了,因為活動量不一樣的關係,前後豬腿骨的構造不一樣,這裡,前後豬蹄的構造也不一樣。首先就是外形,前豬蹄因為活動量大,外形粗而短,皮多、肉多,也可以形容為「皮糙肉厚」。正因為這樣,前豬蹄更適合燉著吃,紅燒豬蹄、燉豬蹄、醬豬蹄隨便做。


前豬蹄除了皮厚、肉多外,區別於後豬蹄的是,它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裡面有根豬蹄筋,在根部的橫截面處,能很明顯地看到這個蹄筋,後豬蹄就沒有。當然,這個蹄筋的營養價值自然是很高,所以後豬蹄的價格也要比前豬蹄的價格高出不少。

你去菜市場買豬蹄,你說要買前豬蹄,老闆給你拿過來後,你就看下橫截面,如果看不到蹄筋,情況有兩種:要麼就是老闆用後豬蹄冒充前豬蹄;要麼就是老闆早就把蹄筋抽走了,另外單賣給別人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你扭頭就走,下次也就不要再來這家了。


前豬蹄還有一個特徵很有意思,那就是在根部後面的表皮上,會有七個很明顯的小孔,這個小孔,後豬蹄就沒有,所以前豬蹄也被叫作「七星豬蹄」。很多人不知道,以前有哪家的婦女生完孩子後不下奶,老人就會趕緊跑去買根「七星豬蹄」,用它燉湯,下奶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所以前豬蹄確實是個好東西。前豬蹄上面的七個小孔,見下圖。

2,後豬蹄皮薄、肉少,燉著吃真不合適,但可用來煲湯


怎樣區分前後豬蹄,上面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後豬蹄皮薄、肉少,口感不好,也沒有蹄筋,所以想吃肉的還是不要考慮它了,但是拿來煲湯喝,還是可以的,畢竟後豬蹄要便宜不少,喝湯還能吃點肉,也還行。

但辨別前、後豬蹄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知道,菜市場裡有些不太講究的肉攤老闆,可能就覺著你不懂,所以就會用後豬蹄替代前豬蹄,或者事先就把前豬蹄的蹄筋抽走了,大家一定要注意,發現了,下次就不要再去了。


最後的總結


上面說了這麼多,也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以便增加記憶,下次去菜市場買骨頭,就不會太迷茫了,也知道買回來怎麼用了。挑選食材,學習廚藝,不僅要知道方法,更要知道原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學習廚藝的正道。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