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河口濕地:「清新福建」的一張重要生態名片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2-14T15:19:37+00:00

中新網福州2月14日電 (張小可)在福州,保護面積達2381.85公頃的閩江河口濕地,已成為「清新福建」的一張重要生態名片。

中新網福州2月14日電 (張小可)在福州,保護面積達2381.85公頃的閩江河口濕地,已成為「清新福建」的一張重要生態名片。

近年來,閩江河口濕地先後榮膺「中國中華鳳頭燕鷗之鄉」「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等稱號,入選「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並在2021世界遺產青年論壇上作為國家自然保護區最佳實踐案例向全球推介。

閩江河口濕地何以成為向全球推介的實踐案例?相關人士認為,福州市積極探索閩江河口濕地共管共治新思路和保護利用新方法,形成了獨特的濕地保護「閩江模式」。

在閩江河口濕地,福州嚴格執行濕地生態保護制度,設置濕地保護區劃界標、哨卡等設施50多處,安裝升級巡護GPS定位裝置等設施,持續推進濕地保護區常態化執法巡護;組織濕地保護志願者參與各類生態保護行動,完善愛鳥人士參與濕地保育管理機制,長年聘請濕地周邊居民為濕地巡護員和保潔員,充分調動和吸引民眾參與濕地保護。

福州也創新開展「退養還濕」工程,推行鄉土植被群落工程,打造水鳥樂園。如今,「退養還濕」區城正逐漸成為候鳥利用率最高的棲息區域,水鳥數量最多可達5500隻,是改造前3倍;越冬季保持3500隻左右,種類超過40種,更有紅頸瓣蹼鷸、長嘴鷸、半蹼鷸等罕見高光鳥種。

引人注目的是,閩江河口濕地將現有農耕地改造成水田,引導農戶種植茭白、荷花等與鳥類保護相適應的作物,並套養有鑽泥習性的泥鰍,豐富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為鳥類提供絕佳覓食地和棲息地;創新互花米草綜合治理,在治理後區域及時進行植被恢復。

據統計,截至目前,閩江河口濕地已完成除治互花米草2705畝,鄉土植被恢復1350畝,保持510畝光灘供水禽覓食與棲息。

實施閩台保育合作模式,更是閩江河口濕地保護的一個突出亮點。閩江河口濕地創建生態道德教育基地,以共同守護兩岸中華鳳頭燕鷗為契機,與台灣建立密切的保育合作模式,包括開展中華鳳頭燕鷗保育交流研討會,實現保育信息共享和策略前瞻;開展海峽青年節分論壇活動,邀請與會兩岸青少年參觀濕地,強化兩岸青少年生態保護的主人翁意識。

此外,閩江河口濕地還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開展項目合作,編制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計劃;創建濕地科研監測平台及水鳥活動網絡實時遠程監控系統,已發現鳥類266種,占福建省鳥類總種數80.4%,其中水鳥152種,占福建省水鳥種數84.4%。(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