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雙擁模範城(縣)春節慰問邊海防官兵帶來良好國防教育輻射效應

光明網 發佈 2022-02-15T22:33:22+00:00

——全國雙擁模範城春節慰問邊海防官兵帶來良好國防教育輻射效應。從上到下依次為:1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朝鮮族實驗小學學生與母親共同為邊海防官兵繪製圖畫。

跨越山河 情暖中華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春節慰問邊海防官兵帶來良好國防教育輻射效應

從上到下依次為:

①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朝鮮族實驗小學學生與母親共同為邊海防官兵繪製圖畫。 李明石攝

②重慶市渝中區鄒容小學學生為邊海防官兵製作賀卡。陳啟樺攝

③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育才小學教師張慧敏組織學生開展「巧手傳情·致敬戍邊戰士」剪紙活動。袁 芳攝

④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學生用繪畫作品,向戍守邊海防的人民子弟兵致敬。盧 萍攝

⑤福建省「八閩擁軍健康行」早癌篩查義診活動現場,福州東南眼科醫院醫生為退役軍人作檢查。 張 帥攝

⑥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鳳凰城上海外國語學校學生在製作賀卡前觀看國防教育視頻。李 璐攝

⑦阿里軍分區某邊防團官兵們看小學生寄來的畫。劉曉東攝

一份份禮包傳遞關愛,一句句祝福飽含牽掛……春節前夕,來自170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的10餘萬名黨政機關幹部、大中小學師生和鄉村社區群眾的關懷與牽掛,溫暖著無數邊海防官兵的心。

2020年以來,全國雙擁辦連續兩年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已動員295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的黨政機關幹部、大中小學師生和鄉村社區群眾,給邊海防官兵寫慰問信、繪手工畫、編平安結、制賀年卡、做小書籤、錄製祝福視頻等,將濃濃的年味和真誠的祝福送到邊海防一線。

兩年間,記者持續追蹤這一慰問活動發現,295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的春節慰問,既表達了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關心關愛,更帶來良好的國防教育輻射效應,在全社會掀起「子弟兵戍邊獻忠誠、全社會擁軍做後盾」和尊崇軍人、崇尚英雄、關心國防的熱潮。

準備禮物·了解軍人

「準備什麼樣的禮物,能溫暖邊海防官兵的心窩窩?」

2021年12月初,接到開展新年度「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的通知,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雙擁辦工作人員忙開了。

想到不少邊海防官兵因執行任務長期不能回家,青銅峽市雙擁辦工作人員決定:一定要讓官兵嘗到家鄉的味道!

他們精心挑選了麻花、鍋巴、桃酥、豆乾和花生米等10餘種特色食品,放入暖心禮包。禮包內,附上祝福卡;禮包外,印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眾向戍邊守防的人民子弟兵學習致敬,獻上新春祝福」字樣。

分裝禮物過程中,志願者張樹文講起了「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和戰友的故事。「為了節省焦炭,祁發寶組織大家每隔一周去山裡砍一次柴,他給大家設置的重量是不超過50斤,可他自己總是背100多斤,有一次背柴回來累倒在地。」聽到這裡,在場裝禮物的一位志願者說:「希望這些禮物能快點送到邊海防官兵手中,讓他們早點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溫暖。」

目送滿載禮物的汽車在視線中消失,青銅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肖吉元感慨道:「歲月靜好,不能忘記邊海防軍人常年堅守在艱苦環境中。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值得我們付出更多的關懷!」

青銅峽市市民劉如意平時熱愛旅遊,自駕走過10多個繁華城市和古城。參加籌備「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後,她決定把未來3年的旅遊目的地改為邊疆地區。她說:「我一定要到一代代邊防軍人堅守的精神高地去看看。」

這樣的故事,許多全國雙擁模範城(縣)都在上演。

某邊防連官兵常年戍守高海拔地區,不少人臉部有不同程度的紫外線曬傷。甘肅省天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專門組織人員在慰問禮包中準備了防護面罩和防曬霜等物品。

中標後負責籌備平板電腦禮物的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人員,了解到守島礁官兵的娛樂休閒活動不多,緊前籌劃,將北京市向海島官兵的致敬圖片置入一千台平板電腦的開機界面中,並內置多部優秀文藝作品,提前數天完成交付任務。該企業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只想儘快準備好,讓官兵能早點收到大家對他們的心意。」

「準備禮物的過程,就是了解邊海防軍人的過程,就是增強國防觀念的過程。」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擁軍優撫處一級調研員侯雅彬表示,不少人在籌備慰問禮包的過程中,了解了邊海防官兵的奉獻事跡,「認識」了戍邊英雄群體……

「雙向奔赴」·崇軍愛國

前不久,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第一小學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回禮——來自祖國邊疆某邊防連寄來的一面國旗。

在「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中,九江市濂溪區第一小學的學生了解邊海防官兵的戍邊事跡後,給他們寫信、製作賀卡,向他們表達敬意。某邊防連官兵收到慰問信與賀卡十分感動。給小學生們回信的同時,他們寄來了在祖國邊境線上宣示主權的國旗。

1月17日這天,這面國旗在濂溪區第一小學操場上冉冉升起,3200餘名學生肅立行注目禮。同一時間,千餘公里外的某邊防連,也在舉行升旗儀式。

「聽到國歌、看到國旗升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我們今天能幸福地學習生活,都是因為可愛的軍人在負重前行。」活動結束當天,該小學六年級學生宋佳琪在日記中寫道,她要好好學習,將來像軍人一樣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愛,軍民情誼跨越山河。

前不久,在海拔5200米雪域高原駐訓的某工兵團官兵,收到烏魯木齊市第十三小學、第十三中學等7所學校寄去的3000餘封信件與賀卡,學生們用稚嫩的畫筆和真摯的語言向邊防官兵表達崇敬與祝福。

仔細閱讀學生們的信件,該工兵團官兵感動不已。官兵與學校聯繫,通過視頻連線,給幾所學校的學生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視頻這頭講得認真,視頻那頭聽得投入,官兵衛國戍邊的忠誠與擔當,在學生心裡生了根,發了芽。

「沒有他們的守護,就沒有我們的安寧生活。」「我以後也想像他們一樣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課後,烏魯木齊市第十三中學的學生討論熱烈。

在一次春節慰問活動中,西安市高新區錢學森第二小學學生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來手套、圍巾等禦寒物品,寄給某邊防連的官兵。該邊防連派出官兵代表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學校看望,與師生結下深厚感情。

2021年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安市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為了給西安市高新區錢學森第二小學的師生加油鼓勁,邊防連的官兵們穿行在皚皚白雪間,擎著鮮艷的國旗,巡邏到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打開手機,與學生們視頻連線。他們還把繪有各種圖案的「戍邊石」寄給學生們。

「我們深切感受到孩子們對邊防官兵發自內心的崇敬。看到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我和戰友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值!」某邊防連指導員吳玉田說,為祖國守邊,是責任更是榮耀,他們一定會繼續守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效應釋放·關愛繼續

日前,全國雙擁辦組織的2022年「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落下帷幕,但關心關愛邊海防軍人的行動並沒有結束。

「後續還有什麼困難請及時向我們反映,我們一定儘快落實。」前不久,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前往一位身患重病的退役軍人家中慰問,並送去應急救助資金。

「為官兵服務,帶不帶感情大不一樣。國防觀念的增強,提高了關愛軍人行動的自覺性。」談起這兩年工作的變化,順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一位工作人員感慨,「連續兩年參與春節慰問活動,讓我把無數堅守在邊海防一線的軍人裝進了心裡,總是不由自主地牽掛他們,想為他們辦點事。」

據了解,2021年以來,佛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堅持為基本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幫扶援助資金,救助困難退役軍人97人。

春節前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戰士熱色拉瓦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的喜報。他們沒有耽擱,第二天就組織工作人員敲鑼打鼓前往熱色拉瓦家,為軍人家屬佩戴「軍屬光榮」綬帶,送上喜報和慰問金。

「參加慰問活動,越了解邊海防官兵的戍邊故事,就越感到軍人的偉大,國防觀念也就越強。」該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深有體會。

兩年多來,全國雙擁辦在組織春節慰問活動的同時,還指導各地持續開展以「走訪慰問送關懷、愛老助老送健康、家屬就業送幫扶、子女教育送關愛、保障權益送溫暖、尊崇功臣送喜報」為主要內容的擁軍優屬「六送」活動,常態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庭,幫助解決老人就醫、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實際問題,以實在暖心的舉措提高軍人軍屬的幸福感獲得感。

「專家直接到家門口義診,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些老兵的關心。」前不久,福建省「八閩擁軍健康行」早癌篩查義診活動走進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為當地退役軍人、軍屬及老區群眾開展癌症早期篩查、老年疾病檢查、眼病篩查等「一站式」服務。剛做完胃部檢查,退役老兵吳國平連連表達感謝。

福建省愛國擁軍促進會會長黃序和表示,活動由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愛國擁軍促進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未來還將繼續為退役軍人及軍屬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服務。

「班長,我們巡邏執勤和訓練的照片,以徵兵海報形式在北京、陝西等地戶外電子大屏上推出啦!」前不久,某邊防團戰士廖勇高興地和戰友們分享驚喜。春節期間,多個省市徵兵辦公室聯合央視國防軍事頻道《軍事報導》欄目,在重點商業街區、公交站台的大屏上推出徵兵宣傳海報,吸引來往路人駐足觀看。

海報的主角是邊海防官兵。這組以責任、深情、信念、誓言為關鍵詞的海報,展現了軍人守護萬家團圓、國泰民安的堅守與奉獻。

「每次路過這個路口,一抬頭就能看到軍人保家衛國的照片。這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在萬家團圓時,還有這麼一群父母的兒女、兒女的父母在邊疆地區守護著我們的平安。」家住北京市西單商業區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說,徵兵海報為春節的北京增添了一份感動,希望通過循環播放宣傳海報,吸引更多適齡青年參軍報國。

談起開展兩年的「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慰問活動,不少邊海防官兵說,活動的輻射效應不斷釋放,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更廣的關愛,更加堅定衛國戍邊的信念。(本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劉曉東 通訊員 位龍剛)

來源: 解放軍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