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前秦究竟敗在哪裡?兵力從來都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

說文說事 發佈 2022-02-18T11:30:56+00:00

公元383年,統一了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堅同志寂寞難耐,不顧自己的「北朝諸葛亮」王猛同志的勸告——王猛同志死前反覆勸告苻堅同志不要急著進攻東晉,舉全國之兵,要和偏安一隅的東晉政權決一死戰。

公元383年,統一了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堅同志寂寞難耐,不顧自己的「北朝諸葛亮」王猛同志的勸告——王猛同志死前反覆勸告苻堅同志不要急著進攻東晉,舉全國之兵,要和偏安一隅的東晉政權決一死戰。

這場由強大的前秦發起的進攻之戰最終發生在淝水一帶,歷史上稱之為「淝水之戰」

此戰一方是橫掃北方的霸主前秦,一方是偏安江東的弱者東晉;前秦投入的兵力是近百萬,東晉滿打滿湊也只湊集了18萬;前秦的單兵戰力方面,前秦那些套馬的漢子也是要遠超於東晉那些鐘鳴鼎食的漢族士兵的;而且,前秦是早有準備的進攻方,而東晉是倉促迎戰的防禦方;另外,前秦的主帥苻堅也是身經百戰的名帥了,而不是什麼不知兵事的糊塗蟲。這一戰,怎麼看,勝利的天平都是傾向於強大的前秦的,留給東晉的機會不多了。

可是,這一場改變歷史的戰爭最後廣為流傳,卻恰恰是因為它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轉折,前秦不光沒打贏,還是前所未有的潰敗,只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樣的成語供世人貽笑大方。

甚至在這場彪炳史冊的戰爭中,我們幾乎都沒有看到兩軍有什麼激烈交鋒、流血漂櫓、空前慘烈的記載,完全是前秦軍在臥底朱序「秦軍敗了」的響亮謠言的影響下,潰退得一發不可收拾,秦軍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前秦敗得一塌糊塗,也敗得莫名其妙!那麼這場堪稱空前絕後的「大型公共恐慌性安全事故」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它在邏輯上究竟合理還是不合理呢?

淝水之戰的整體背景

寂寞空虛冷,有時候就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很嚴重、很可怕的病。前秦的皇帝苻堅就有這種病。

王苻堅雖然是一個氐族人,但是人家對漢文化學習得非常好,吸收得也十分充分。用漢文化的優勢來侵略和統治中原文明,這一點不得不說他做得很好。所以,他身上的胡人粗鄙野蠻之氣蛻化得十分乾淨,反而是更像是一種備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明君。

那個時代的其他胡人統治者一般都是採用一些簡單粗暴的統治方式,對外不服就干,對內不順眼就殺,比如前秦的前任統治者苻生就是這樣。苻堅就覺得自己堂哥苻生這種統治方式很不友好,也不科學,這都搞得人人自危了,誰還願意給我們老苻家賣命呢?

反正苻生這種人勸是勸不過來的,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起身。公元357年,苻堅發動了政變,來不及跟堂哥說聲「對不住了」,就成功弒君奪位,自稱「大秦天王」

但是,有些東西只要你得到的時候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也就不要怪別人時時覬覦了。公元367年,苻堅的宗族兄弟們——晉公苻柳、魏公苻廋、燕公苻武,趙公苻雙等五個公爵向偉大的「大秦天王」致敬,發動了五公之亂,試圖篡位。

以下犯上的武裝政變在中國歷史上的成功機率其實一直很小的,苻堅自然也不會容許這種小概率事件在自己身上應驗,手到擒來地平定了五公之亂。對於那些個不安分的宗族兄弟,殺了兩個牽頭的,留了三個助威的,又玩了一把恩威並施的好把戲。

苻堅為了集權,雖然並不抗拒殺戮,但也真心不太喜歡純粹的殺戮。不光在自己家族裡爭權,他儘量做到能不殺就不殺;就連在其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對於那些被他滅掉的前燕、拓跋代、前涼等國,也都沒有採取斬草除根的殺戮政策。

北方的江湖和廟堂一致認為:苻堅同志是一個好同志!但好同志一定會有好運氣和好結局嗎?不一定!有些人說你是個好同志,是因為你能讓他活著,他活著才有機會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才有機會把他失去的東西加倍奪回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你苻堅建立這麼強大的前秦,那都是從屍山血海之中刨出來的,你身上焉能沒有幾筆血債?

367年-368年12月,平息五公之亂;369年-370年,滅前燕;371年,滅仇池;373年,拿下漢中和蜀地;376年,滅前涼和代國;378年-379年,第一次伐晉;380年,討北大都督苻洛叛亂;看看,苻堅這些年雖然口裡一直念著仁慈,但是手裡的刀卻一直沒停過。

當然,苻堅一邊降妖伏魔,一邊勸別人立地成佛,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主要就是因為氐族人口太少。據相關學者研究,氐族最強盛的時期人口也不過100萬左右,對比之下,鮮卑族建立的前燕在被苻堅滅掉之後,有戶口245萬,人口998萬。小分隊要想統治大部隊,靠一味的殺戮肯定是不行的,你得防止狗急跳牆。尤其是自家人不能殺得過多,因為殺一個少一個,後面的問題就會更嚴重。

苻堅在建立和鞏固前秦的統治時,採用的常規方法就是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分封制,每占領一個地方,就分封一部分嫡系人員去坐鎮。比如在平息苻洛叛亂之後,苻堅就將氐族中的十五萬戶分封到地方重鎮,以便迅速穩住局勢。

看到苻堅的這種小體量團隊吞食大體量市場的弊端沒有?那就是他必須不斷地分兵才能穩住局面,他核心力量的濃度在不斷稀釋,地盤越大,他的核心力量其實越薄弱,容易被別人局部反超和突破。比如,苻堅在占據關中時,把拓跋鮮卑、鐵弗匈奴等近20萬戶鮮卑、雜夷和漢人豪強都遷到了關中,就直接導致了氐族勢力在關中不占統治優勢!

最先看到前秦政權這種致命弊端的人是誰呢?正是苻堅的政治導師王猛。王猛是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被譽為「功蓋諸葛第一人」。苻堅也正是在他的耳提面命之下,才一路披荊斬棘卻又有驚無險地創下了偌大一份家產。

王猛一直是主張邊擴張邊建設,邊吞食邊消化,他和苻堅親密合作,勵精圖治,確保前秦在擴張過程中能夠開闢田疇、充實府庫,增盈人口、夯實基礎。

王猛的這一套方案原本是在不斷調理前秦政權有先天性缺陷的體質,假以時日,前秦一定可以變成真正無懈可擊的霸主。可是遺憾的是,到了375年,王猛就病逝了。

王猛一去,就再也沒有人可以苻堅願意心甘情願地按部就班了。雖然王猛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臨終前反覆勸說苻堅不要急於征伐東晉,攘外必先安內,咱前秦雖然目前看起來是個巨無霸,但是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消化,內部矛盾重重,容易生亂。再說,東晉目前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不好打。若是戰事不順,估計咱們內部就會先亂起來了。

王猛的意見,苻堅一輩子就沒怎麼懷疑過。所以對於王猛的臨終遺言,苻堅一開始還是挺上心的,並沒有搞什麼大動作,只是順勢把北方的一些殘餘小勢力給收拾了,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但一個征戰四方、雄才大略的君主是很難得真正閒得下來的,這種人滿腔熱血,若長時間沒有一個合適的人給他透透風、潑潑水,是很容易暴走的。王猛死後第7年,苻堅終於坐不住了。

啥攘外必先安內?現在北國大地上,誰敢對我說一個不字?啥消化吸收好了才更有力氣去打敵人?我感覺自己現在吃得飽飽的了,渾身都是勁!啥東晉有長江天險?我有百萬大軍,「投鞭可以斷流」。

苻堅說:「我要討伐東晉!必須,馬上!」但他的那些心腹大臣,包括他最堅定的擁護者弟弟苻融、太子苻宏、最寵愛的妃子都蒙圈了,別人不知道,但我們還不知道咱前秦是外強中乾嗎?皇上,您得冷靜下來呀!

但他們都不是王猛,他們的意見苻堅聽不進,苻堅表示:咱不羅嗦行不行,直接開干好不好?花花江山、萬世功名不都是打下來的嗎?哪有在家裡等出來的!

苻堅的這種想法讓他曾經征服的對手們心裡竊喜,NND,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機會終於要來了。於是,以燕慕容垂、羌人姚萇為代表的其他胡族首領都極力贊成和支持苻堅。

苻堅一看自己的想法是這麼深得民心,更加堅定了伐晉的決心,此時,時間定格在公元383年。

淝水之戰的戰前分析

黑雲壓城城欲摧,形勢如此危急,此時的東晉政權又是如何一個狀態呢?

不得不說,東晉的運氣還不錯!因為這段時間正是司馬政權難得的平穩時期,他們司馬家自從偷了老曹家的桃子之後,似乎就把家族的運氣給掏光了。西晉那些蠅營狗苟的事情就暫且不說了,都被胡人打得寄人籬下了,也沒什麼好說的!單說東晉,其實權柄就一直沒有拽到他們司馬家手裡過,東晉政權的本質是門閥共治。而此時,恰巧是門閥大佬相繼離世卻又後繼無人的空閒時期,所以朝堂之上相對平和。

當時東晉的皇帝是孝武帝司馬曜,這傢伙和自己的好弟弟司馬道子通過一連串的陰謀陽謀總算是收攏了一部分皇權,而且當時東晉的兩大家族桓家和謝家也握手言和了,桓溫的弟弟桓沖與宰相謝安相處十分融洽,朝廷秩序整體上十分穩定。

也就是說,當時的東晉有外患但沒有內憂!這是東晉唯一的利好條件,也是最大的利好條件。因為東晉的軍權基本上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裡,如果世家大族像之前那樣貌合神離、明爭暗鬥,這仗根本就沒法打!

軍中兩位大佬,桓家的桓沖鎮守著荊州,手下有桓石虔、桓伊、毛虎生等一眾出色的將領,還有一位未來在淝水之戰中的關鍵人物——朱序。而謝家最傑出的將領——謝玄377年10月被任命為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在鎮所京口(今鎮江),他招募了彭城劉牢之、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之士,重建了一支由北方流民為主的武裝——北府軍!這是一支在南北朝大放異彩的傳奇軍隊!

此外,東晉從375年就開始休養生息了,也算是為連年征戰的東晉恢復了一些國力,同時也是在為重返北國家園在積蓄力量。

整體上,東晉的統戰基礎和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整體實力上與北方前秦差距太大,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角色。

反觀一心想要統一天下的前秦,其在北方已經橫掃一切對手,大有天下無敵之勢。只是苦於東晉的長江防線實在讓人頭疼,而王猛同志在臨終前又反覆提醒苻堅要小心自己內傷爆發,在內傷沒有被完全治癒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強行攻打東晉。

把東晉視為自己成功登頂前最後一個障礙的前秦一直在等機會,當然,他們也不會一直乾等。378年四月,前秦就曾經對東晉發動過試探性進攻,這就是淮南之戰。苻堅先是派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後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就是17萬,準備一舉拿下襄陽這個南下的關鍵通道,為日後大軍南下提前做好準備。

當時襄陽的守將就是朱序,他率領著不到2萬人在死守了近一年後,城池被攻破,朱序被俘,被迫投降。苻堅沒想到朱序是詐降,繼續玩他禮賢下士的那一套,對朱序予以重用,任命他為度支尚書(管財政的)。他更沒想到自己這一招收買人心,成為了5年後關乎兩國國運的淝水之戰的勝負手。

383年7月,決定南征的苻堅,對於自己王圖霸業中最後一塊硬骨頭東晉,還是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即將一錘定音的大業,必須要有大場面。他全國徵兵,一共徵集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看得出,他是想大幹一場,也是想干最後一場。

八月初八,苻堅親率前秦前軍從長安出發。前秦軍組成有3萬羽林軍(苻堅)、前鋒軍25萬(主將苻融),幽冀兵團(主將未詳),龍驤將軍姚萇的梁益兵團涼州兵團(主將梁熙)。南征軍聲勢浩大,前後綿延千里。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前秦軍中的3萬羽林軍其實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因為這支軍隊都是一些富家公子哥組成的,他們到戰場上去只有兩件事:湊個人數和陪好領導,然後戰事一結束就算鍍金完成了。

古代打仗,一般都是將軍隊分為前、中、後三軍,前軍負責衝鋒陷陣,中軍負責坐鎮策應,後軍負責後勤供應。所以,苻堅的前軍才是淝水之戰中直接與東晉對決的兵力,而不是其號稱的百萬大軍。

可是,前軍中除了3萬羽林軍是湊數的,據相關史料記載,幽冀兵團在淝水之戰中正開赴彭城;羌人老大、龍驤將軍姚萇率領的梁益兵團受阻於巴東,和東晉守將毛虎達成了巧妙的對峙;涼州兵團在淝水之戰前才剛剛到達咸陽;也就是說前秦軍真正參與淝水之戰的只有苻融率領的25萬人。但即便如此,從帳面上來看,前秦兵力也是遠超東晉的。

為什麼苻堅徵集了87萬大軍,實際上真正能在淝水之戰發揮作用的只有自己家族苻融率領的25萬人呢?聰明的讀者是否讀出了一點不一樣的意思呢?沒錯,就是因為其他的州郡兵團從將領到士兵大部分為鮮卑、羌、羯諸族的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的心思並不是真正和苻堅站在一起的。

東晉王朝一聽說苻堅這個老小子失心瘋地要過來找茬,壓力山大,因為他們畢竟不知道苻堅的百萬大軍中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就算他們知道苻堅的實際兵力就是那25萬人,那也不是強於自己的實力呀。但關乎國運,這仗硬著頭皮也還是要打的!

怎麼打?把自家底子都搬出來打唄。桓沖麾下的10萬桓家軍在荊州、襄陽一線,荊襄防線是不能丟的,否則江東的門戶就丟了。淮河防線就只能交給老謝家了,謝石被任命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建威將軍戴熙等共八萬人出征。

因此,歷史上的淝水之戰,雙方在前線對壘的兵力實際上應該25萬對8萬,雖然雙方實力沒有史書中那麼懸殊,但是壓力還是集中在東晉一方。據傳,前秦大軍渡過淮河時,東晉朝野上下震恐,氣氛凝重至極。謝玄入朝,詢問謝安破敵之策,謝安只能安慰性地說一句「已有打算」,就一言不發了。

總結一下,兵力優勢、戰力優勢、心理優勢、後勤優勢,明面上所有的優勢幾乎都傾向於前秦,但前秦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他的內傷隨時會發作,他的陣營之中,人心不齊,有太多定時炸彈,東晉如果要贏,必須在短時間引爆那些定時炸彈。

詳解淝水之戰全過程

來吧,直奔主題吧!

淝水之戰全局的第一個關鍵點在壽陽,也就是三國時的壽春(因避孝武帝司馬曜的皇后鄭阿春諱而改名壽陽)。壽陽作為淮河第一重鎮,總括了中原諸水系,東晉選擇了支流淝水作為確保淮南之地的預設陣地,但因為雙方是以陸戰為主,最終的決戰遲早要集中到壽陽。

前秦的戰鬥經驗十分豐富,自然也看到了壽陽的戰略價值,於是率先對壽陽進行搶攻。383年十月十八日,前秦陽平公苻融攻克壽陽,俘虜了平虜將軍徐元喜等人,慕容垂則攻下了鄖城(今湖北安陸),前秦衛將軍梁成率領五萬人據守在洛澗,沿淮河布防。相當於前秦已經搶先布防了淝水之戰的核心陣地,占據了戰場的地利之先。

形勢對東晉來說,越來越不利,被實力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率先搶占了優勢地利,這對於軍事戰爭來說是致命的。

好在天不滅東晉,名將劉牢之率領北府軍五千精兵直插洛澗,順利破局。在敵人布置的牢不可破的大口袋裡,最有效的破局方法就是找到一把鋒利的錐子,出其不意地扎破這個口袋,敵人要麼趕快分兵來補口袋,要麼任由你繼續紮下去。

劉牢之率領五千北府軍精兵氣勢如虹地直奔梁成扼守洛澗的5萬人,以驚人的戰鬥力和誓死不退的精神大敗前秦軍,斬殺主帥梁成,並切斷了敵軍後退的渡口,兵敗如山倒的前秦軍死傷無數。

這一戰,東晉斬殺了前秦十名大將,消耗了對方五萬主力,並為東晉主力向前推進戰線創造了條件。謝玄隨即率軍推進到淝水東岸,與前秦軍隊隔水對峙。

為什麼軍事主帥的心理素質必須要非常強?因為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心理素質不過硬,就容易失去冷靜和理智。所以,戰爭心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很多戰爭其實敗就敗在心理崩潰上。

苻堅得知己方在洛澗遭受一場慘敗之後,心理上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南人什麼時候這麼能打了?5000人就能幹掉我5萬精兵,他們難道有什麼秘密武器?他站在壽陽城南望向晉軍,只見對手軍容肅殺,心想對方主帥肯定也是個狠角色,對方肯定也是搞出了大場合,迷迷糊糊之間,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覺得那就是一個個殺氣騰騰的晉兵。

我們也不要在此嘲笑苻堅的疑神疑鬼,畢竟絕大多數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和創傷時,精神上都容易進入不同程度的幻覺,這和很多人一遇到點事便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是一個道理。

心裡發虛的苻堅卻偏偏又想玩一下心理戰,他決定派東晉降將朱序去東晉軍中勸降,好的想法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即便不成功,借朱序的嘴嚇唬嚇唬你們也是極好的。

可是,苻堅不知道中國有句老話叫「身在曹營心在漢」,朱序的心一直緊緊地系在東晉人們身上。他到了晉軍大營之後,不但沒有勸降,還把前秦軍隊的底細和盤托出,並且提出建議:壽陽的大軍雖然只有不到三十萬,但戰力還是很強的,關鍵後續部隊還在陸續向戰場靠近,若等到他們都到位了,那就沒法打了!所以,同志們,大家必須趁著前秦還沒有達到最強狀態,一下把他打痛、打怕、打垮,才有機會贏!

朱序的建議引起了東晉軍方高層的慎重考慮,因為他說的確實是唯一的獲勝機會,但是風險又極大,畢竟就是提前決戰,己方的贏面也是很低的,有點送上門給人家吃肉的感覺。後來在輔國將軍謝琰(謝安的第二子)的勸說下,原本準備穩打穩紮的謝玄終於決定梭哈了,渡河決戰。

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呀!你要決戰,你得前秦願意和你決戰才行,你得過河或者讓對方過河才行呀!不然隔著淝水打嘴炮或者各自憑藉淝水打阻擊戰,那能行嗎?

怎麼辦?協商呀!看看,打仗這種你死我活的事情都能協商,還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協商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一定要學會溝通協商,在溝通協商之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謝玄派人跟苻堅說:「我知道這次你們是想徹底弄死我們,說實話,我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按照目前這種狀況,估計你一下也弄不死我,我一下也弄不死你,這樣下去變成持久戰了!咱們也別婆婆媽媽了,乾脆利落,一把定輸贏行不行?其實你心裡肯定是這麼希望的!這樣,你讓你的人馬往後退一點,給我們挪出一個過河的地,我們過了河就和你們痛快地打一場,如何?」

強者有時候會有強者的偏見,那就是會認為弱者的主動靠攏都是給自己送吃的。苻堅心想,我正愁沒有機會跟你硬碰硬,你現在卻送上門來,天予不取,反受其亂,我實在沒有理由拒絕你!你過了河,被我們擊敗了,退路都沒有了,到時候不就是一擊功成了?再說,我還有增援部隊在路上,你們啥也沒有!苻堅越想心裡越美,自然就答應了東晉的請求!

前秦的將領都是軍事經驗十分豐富的人,自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半渡而擊」這一經典戰術。可是,半渡而擊一則不能實現全殲的目標,二來需要極強的資源調動能力,幾十萬大軍的進退不是一句話的事,而且東晉要求的安全距離也不是瞬息可達的。

東晉在前秦軍隊後退之後,立即軍集中最核心、最精銳的八千人全副武裝渡過淝水,並迅速組成陣型,衝殺敵陣!

東晉這種做法很聰明,因為前秦的軍隊剛剛撤退,正是舊力已消、新力未生的混亂時期,再加上前秦也想不到他們會如此迅速地主動出擊,正好打他們一個出其不意。若是他們中規中矩地在過河後擺好防禦陣容,為後面的主力部隊過河做好保駕護航,不光貽誤了戰機,隨著前秦調整好陣容之後,又將再次陷入被動。

前秦被突然襲擊之後,迅速陷入了一片混亂。老大不是說帶我們出來打別人的嗎?怎麼現在挨打的卻變成我們自己了?人心一亂,那就是真正的天乾物燥,要小心火燭了,這個時候只要有人在往混亂的局勢之中,拋下一個火苗,場面就會瞬間失控。

就在這節骨眼上,臥底朱序噹噹機立斷地站了出來,四處大聲呼喊:「秦軍失敗啦!」

這種火上澆油的行為,對於那些不明所以的士兵是最有效的,大多數人都只能打順風仗,敢於敗中求勝的永遠只是極少數。聽聞己方已敗的秦軍陣腳大亂,人馬互相踩踏,死傷無數,潰不成軍。

越來越多的晉軍沖入敵軍,愉快地割著麥子,而前秦軍隊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節節倒下。

前秦軍隊的戰場總指揮苻融見勢不妙,率領親衛軍企圖穩住陣腳。但是,有時候大場合有大場合的弊端,苻融那點親衛軍根本就穩不住這麼大的陣勢,幾十萬大軍的倒灌,不是一般的力量可以止得住的。最後,苻融自己也死於亂陣之中,群龍無首的前秦大軍徹底崩潰。

痛打落水狗這事誰都會幹,晉軍乘勝追擊,追殺了三十里地,收復壽陽,一直殺到壽陽城西才鳴金收兵。

前秦這次是徹底被打痛了。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之所以會覺得無所畏懼,是因為自己受到的傷害不夠嚴重,當自己真正被打怕了,就會覺得什麼東西都是敵人的拳頭,杯弓蛇影。奮力逃命的前秦兵卒徹底肝膽俱裂了,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兵追殺過來了,所以一路上根本不敢停。

大家能想像幾十萬人一窩蜂往前擠的場面嗎?自相踐踏而死的人絕對少不了,再加上凍死的、餓死的、受傷不治的,前秦軍隊損失得七七八八,算是差不多了。

此戰,東晉收復了之前所有丟掉的地盤。而苻堅同志也在戰鬥中身中流矢,光榮掛彩,最後只帶領少數人退回淮北。順便說一句,前秦軍隊中,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這個信息細思極恐,王猛當年搞金刀計要殺掉慕容垂和慕容垂後來成功復國,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失敗,有時候就像是病毒,它的擴散足以摧毀一個看似很強大的生命體。強大的前秦經此一敗,徹底引發了自己的內傷,那些本就與氐人同床異夢的胡人梟雄紛紛開始在背後謀算了起來。不久,丁零、翟斌、慕容垂、慕容泓、慕容沖、姚萇等各族梟雄趁機先後起兵反秦,強大的前秦就此被瓦解了。

淝水之戰,不光破滅了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還直接導致了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就是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的,前秦隨之滅亡。

思考與評價

很多人都覺得淝水之戰,前秦敗得不可思議,但其實存在即是合理,現實之中沒有那麼多詭異。雖然前秦在帳面上,主要是兵力上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如果真正了解戰爭的本質,大家就會發現,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從來都不只是兵力或者實力。

如果戰爭的勝負只依靠兵力的強弱來決定,那歷史上的戰爭將會失色許多。戰爭其實是一場綜合博弈,它牽涉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資源調配、信心士氣、戰略戰術、時機地形、應變決斷,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改變它的結局。

就前秦來說,它在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比東晉強大許多,但是大有大的難處,大有大的弊端,你的強大是你短時間內不斷兼併而形成的,你學的是速成班,就必須重視自己基礎不牢靠的問題。就像練武功一樣,你用吸功大法吸過來的內力,能比得上自己一步一步修煉出來的內力嗎?

所以,王猛才是前秦最清醒的人,早就看清了前秦這個嚴重的弊端。但一直仰慕漢文化的苻堅,卻並沒有學到漢文化的精髓,他其實並不懂什麼叫做厚積薄發,而是會在表面實力的迷惑下喪失清醒和理智,所以他會逐漸遺忘王猛的勸告。

我們生活之中也會有很多如苻堅這樣的成功者,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成功有清醒的認識,自己的成功是否穩固?是否有後遺症?不要盲目地用成功者的優越感與自信感去看待問題。放心,那些一取得一點成績,就不知道自己爹媽姓什麼的人,遲早會把吃進去的東西加倍吐出來。

另外,在前秦那裡,我們一定要明白,有些東西放在碗裡,不代表就是你能吃得到的;吃到嘴裡的,並不代表是你已經消化了的。你使勁地往自己嘴裡扒拉扒拉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會不會撐到自己。要是感覺吃撐了,一定要停下來慢慢消化一下。任何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的,很多事情不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要學會永遠掌握對自己最有利的節奏。

前秦四處吞併,那些被他打得國破家亡的人真的不想重建家園?苻堅步步升高,那些臣服於他的亂世梟雄真的心甘情願當他的墊腳石?你打下的江山越大,需要的維護成本越高,你的核心力量就在逐漸被稀釋,當你在某個點上的控制力被稀釋到不足的時候,那個點就會變成一個動亂因子。這個時候以不變應萬變才是王道,靜下心來培養自己的新力量,加強控制力,或者磨掉其他人等待的希望和耐心,你就贏了。

所以,苻堅在淝水之戰的慘敗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他選擇的時機就不成熟,看看那些輔助兵力是什麼態度就知道了,人家擺明就是隔岸觀火,見機行事。

當然,從客觀上來講,苻堅發動淝水之戰並不是完全沒有勝算。但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這事你不能急。你不能七月徵兵,八月就開干;你不能大部隊還在集結,自己就帶人先上;說得腹黑一點,你不能把外人留在後方,自己先頂上去。你最科學、最理想的方式是,把鮮卑和羌族的武裝力量先集結起來,把他們給先推到前面去,即便敗了,你的損失也會降到最低,不會敗一次就徹底崩盤。

從具體戰術上來看,苻堅犯下的主要錯誤有兩個:輕敵和激進。

雖然你實力占優,但沒有必要瞧不起對方,人家打的是絕地反擊的生死戰,一定會拿出拼命的態度和你死磕的。你得瑟個啥勁?打贏了再得瑟不行嗎?特別是被人家突襲消滅了5萬主力後,還不長記性。人家說怎麼打,你就怎麼打?看不起誰呢?

總想著把人家一鍋端,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狀況。這種人手裡有5萬塊錢,他便敢裝出500萬的逼格來。晉軍要過河,可以,拖他幾天,等外圍勢力逐漸到場了不行嗎?你20幾萬的大軍分批後撤不行嗎?或者你保持戰鬥序列撤退不行嗎?又或者你就半渡而擊,先吃掉你一部分實力再說,不行嗎?老想著和時間賽跑,老覺得怎麼玩自己都贏定了,這不是一個幹大事者的風範。

當然,朱序的臨陣反水和東晉的上下一心、臨機應變也極大地影響了這次戰鬥的勝敗,鑑於篇幅,就不一一分析了,畢竟這些都是一些偶然因素,可遇不可求,對現實沒有太大的必然參考價值。

總而言之,淝水之戰,苻堅敗得並不冤枉。因為成大事者,永遠不能過於迷信自己手裡的牌面,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牌面,去嚴謹地、合理地制訂和選擇自己的戰術方案,不能投機取巧,更不能急於求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