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承重牆,還有一面牆也不能砸…

住範兒 發佈 2022-02-21T23:02:10+00:00

前者咱們已經細細討論過了,今天趁著開春的裝修旺季到來前,我們就著後者來說說「那些一定不能拆的牆!」這句話,是很多人在裝修中了解的第一個常識,但現實情況是,戶型結構真的奇奇怪怪,影響採光、不合理不占面積的房子一堆,砸牆,改戶型是很多人在裝房子裡的常規操作!

家居新聞能成熱搜的新聞事件,屈指可數,最近一次讓全民共憤的恐怕就是夢改的農村自建房改造和半年前轟轟烈烈的「杭州蕭山拆牆事件」了!


前者咱們已經細細討論過了,今天趁著開春的裝修旺季到來前,我們就著後者來說說「那些一定不能拆的牆!


來!看官們,先同步下信息:



一句話總結就是,坐標杭州,某家裝修砸了牆,塌了樓!36戶搬了家,賠了錢!多少錢?不多不多,20w+!還要面臨,刑事責任!


這件事是個警醒,財房兩空,即使加固到B級加也不能讓房子回到從前!


承重牆不能拆!不能拆!不能拆!


這句話,是很多人在裝修中了解的第一個常識,但現實情況是,戶型結構真的奇奇怪怪,影響採光、不合理不占面積的房子一堆,砸牆,改戶型是很多人在裝房子裡的常規操作!



來,把視野拉回到裝修前,咱們一起看看


· 除了承重牆,還有什麼牆不能動?

· 怎麼分辨不能拆的牆?

· 拆改要注意什麼?


溫馨提醒:本文不提倡亂砸亂拆,建議大家在必須時經過專業機構評估不會影響樓梯結構、物業同意、再尋找專業施工隊完成,任何未經同意私自拆改得根據民法典都將付諸刑事責任。


除承重牆,還有什麼牆不能動?


剪力牆不能動!


剪力牆,又稱抗震牆、抗風牆或者結構牆,其實嚴格意義上還是屬於承重牆。



相比大家在「老破小」里常見的承重牆,它們倆設計的受力結構是最大的不同點。


傳統的承重牆是縱向受力為主(也承擔橫向受力),剪力牆是橫向受力為主(也承擔縱向受力),防災防震性更好。


黃色線是剪力牆牆身

圖,住范兒自製


第二點是材質不同傳統的承重牆大多是磚混結構,厚度多以24cm、37cm、50cm在室內常見,多存在於2000年以前老房子裡或者新建的中低端別墅、農村自建房。


住范兒在北京的《真實人家》,就很常見。



大家見的最多的,比如門梁樑柱、陽台旁邊的矮牆或者配重牆都屬於承重牆,不能拆!


上圖為梁,下圖為配重牆


剪力牆的材質大多是鋼筋混凝土牆板承重剛度大,能很好地分割空間,房屋內不外露梁、柱、稜角,釋放室內面積更好設計。



國內00年以後的新建高層住宅樓,大多是這種結構,因為樓越高越危險,實際建設中,越高的樓層,剪力牆也越多,不能拆的地方也越多。



在房子內部,剪力牆可能是一面牆,也可能以「窗洞、門洞」的形式存在,絕不能拆,厚度也多在20cm-24cm居多。


上圖中黃色箭頭所指的門洞也是剪力牆結構,專業術語中門洞上方的稱為「暗梁」,下圖結構圖中白色陰影表示「暗柱」。

圖,住范兒自製


還有一種是框剪結構,就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的簡稱,常用於大型商場、寫字樓的建設。


上為框剪結構,下為實際施工完成的寫字樓


大家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剪力牆也是承重牆,越是高層住宅,越不能亂拆牆!


除此以外,燃氣管道、水電線路、門窗都不能隨意拆改,要改都需要找到對應的部門報備,比如燃氣公司,這部分感興趣我們單開一篇在講~


怎麼分辨能拆、不能拆的牆?


先看戶型圖,靠譜還得看原始結構圖


戶型圖中實體填充的黑色部分就是承重牆或剪力牆,這部分絕對不能改,空心的不承擔大面積受力,但原則上非必要也不建議拆除!



有時候,戶型圖上也不準確,更保險的方法是通過物業或「當地城建部」拿到戶型的原始結構圖


按照規定,原始結構圖一般在開發商、設計施工方處有,城建局備案,不好拿!


原始結構圖分建造方式,包括分牆圖,梁圖,板圖,舉個栗子。


下圖就是某小區的牆面結構圖,圖中沒有完整連接的牆體,這些牆體嚴格意義上不論虛實,都不能動。



如果買的是二手房,就會碰到很尷尬的情況——你買的房子結構可能已經被前主人動過了!



這時候,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裡吞,找第三方機構評測後恢復補救,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了!


所以,大家在決定買二手房時一定要謹慎,戶型好固然重要,也要問問牆動沒動過,動了哪?一聽承重牆跑就對了!


看牆體厚度,邊敲邊聽聲音


區分承重牆,看牆體厚度,聽聲音。



磚混結構里的房子,室內基本上都是承重牆。


厚度多在20-24cm,也有37cm的,敲起來聲音低沉厚實厚度一般在10-12cm的,一定是非承重牆敲起來聲音清脆且回聲較大。


通過專業工具看牆體內部材質


開工前,不確定的話,可以請第三方機構通過專業工具查看牆體內部結構,碰到鋼筋的絕對不能拆,一定是承重牆。


圖 來源於網絡 反面案例,是鋼筋剪裁器,請勿效仿


碰到鋼骨架+水泥蓋板的、加氣混凝土砌體牆的、輕質隔牆板的、輕鋼龍骨板牆,一定是非承重牆,這些牆體的厚度多在10-12cm之間,更薄的甚至有6cm的,碰到這些材質的,放心拆。


我們通過圖來認識一下這幾種材質:


上圖為鋼骨架+水泥蓋板

上圖為加氣混凝土砌塊牆

上圖為輕質隔板牆

上圖為輕鋼龍骨板牆


正常情況下,非承重牆一般都是在主體結構完工後才進行的,在砌築接近樓板時,為了使牆體與樓板之間更加密實,磚混最上面一層磚一般採用斜砌的方式。


圖 住范兒自製


掛掉面漆塗層發現這個細節,這面牆就可以動!


反之,如果是直砌的方式,就不能動,是承重牆


圖來源於網絡,接近頂部的地方是斜砌


靠中間位置、靠角位置不要拆


這是我在與一位結構工程師聊完後的原話,其實這句話是測算的物理常識,在所需承受力總量穩定的情況下,結構的受力重點都在中間、或邊角


舉個例子,大家在大多數星級酒店裡常見到:


酒店大堂要不在中間立一根又粗又壯的羅馬柱,要不就在大廳四周按著對應的距離設有方柱、圓柱,其實這兩種就在用兩個方法解決總承重力,一人擔或者分散重力共同擔。


圖 來源於網絡


這點不分什麼結構,都是一個道理!住宅也是!


圖,來源於網絡 書架旁是承重柱


越是高樓,越不能亂拆!

越是高樓,越要注意防範災害,不改不拆!


高層住宅正常情況下房產期70年,但有數據顯示,我國高層住宅在30年後就會出現老化等各種問題,高層本身的安全事項就很多!


圖 來源網絡


就像你站在山頂,風越大越容易感冒,需要被保護一個道理!


前面我們說了,現在大多數高層住宅都是剪力牆結構,本身就是從防震、防災角度出發的,剪力牆不拆,一旦出事是保命機率高些!



拆改要注意什麼?


提前一周報備物業


拆改的的位置要提前和物業溝通,經批准同意後才能動工,如果拆除是不允許的被舉報了,又得復原,還要扣裝修押金。


圖 住范兒自攝


在規定工作時間內拆改


拆改噪音大,休息日儘量別拆除,拆除之前先貼告示,再鄰里打個招呼同步下拆除計劃。


圖 住范兒自攝


垃圾清運到指定地點


拆除會造成大量的建築垃圾,一定要裝袋運送到物業指定地點,不然裝修押金也得扣一扣。


圖 住范兒自攝


即使獅子早做了準備,拆改中還是有很多意外,獅子也被電話連環call到爆!更別說不按規矩來的了,一舉報一個準~


這時候,就是考驗鄰里關係了!


圖 住范兒自攝


求生欲:我們不是鼓勵拆改,只是告訴大家合法合規拆,儘量不影響人


好了,這就是今天「不能拆的牆「,重點給大家講了剪力牆與承重牆的區別、以及怎麼分辨能拆不能拆的牆。


希望對即將買房或者正在裝修的你有所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