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太后的羋月和義渠王私通,只是因為情慾?其實全是政治套路

說文說事 發佈 2022-02-24T16:39:34+00:00

這個女人在歷史上具有意義非凡的地位和意義,因為後宮女性專權的歷史先河就是她開創的,如果後宮女性專權也算是一個門派的話,那麼後來的呂雉、武則天、慈禧等一連串大名鼎鼎的女性政治人物都得叫她一聲祖師爺,不對,應該是祖師娘。

羋月,也叫羋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的王妃,也就是秦昭襄王的母親,後來在秦昭襄王執政期間,成了權傾天下的宣太后

這個女人在歷史上具有意義非凡的地位和意義,因為後宮女性專權的歷史先河就是她開創的,如果後宮女性專權也算是一個門派的話,那麼後來的呂雉、武則天、慈禧等一連串大名鼎鼎的女性政治人物都得叫她一聲祖師爺,不對,應該是祖師娘。

她執掌秦國權柄36年,「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為秦並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一點上來說,羋月無疑是秦國的大功臣,也無愧為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歷史上,人們將她稱為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太后,就是對她客觀而又公正的評價與認可!

宋代陳師道《後山集·卷二二》是這樣評價羋月的:「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

可是,權力和地位往往不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背後還有陰暗沉重的一面。對於羋月來說,在她權力登頂的路上,有一件事是她永遠無法迴避且備受爭議的,那就是她在當太后的期間,和義渠部落的首領暗通款曲,並生下兩個私生子。

為何母儀天下的羋月在私生活方面會如此不檢點呢?是因為她的情慾旺盛還是別有隱情呢?其實,這是歷史上一種常見的政治套路。

羋月的人生追求

羋月是楚威王的愛女,但是她還沒來得及過多地享受珍貴的父愛和身份的尊貴,那個疼愛她的老爹楚威王就駕鶴仙去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沒有了楚威王的庇護,羋月和她媽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無疑是小心翼翼地夾著尾巴求生存。

好在那個時代也沒有什么女子必須從一而終的說法,所以羋月的母親在其家人的運作下,又改嫁到了魏國,羋月自然也跟著到了魏國。

羋月的遺傳基因和家庭底蘊都是不錯的,水到渠成,她的外形條件和個人素養都是十分優秀的,再加上她的出身也十分富貴,這樣的她自然成為了政治聯姻的香餑餑。幾經轉折,羋月最後順利成為了秦惠文王的姬妾。

一個楚國公主經過魏國皇室的倒騰最後成為秦國王子的側室,羋月想要在秦國後宮站穩腳跟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後宮之中的權斗雖然從來沒有搬到明面上來,但是該有的元素一樣都不少,不同的國家背景,不同的家族使命,不同的性格命運,不同的外圍支撐……暗流激盪、刀光劍影,後宮之中從來不曾安寧!

所以,羋月在秦國的後宮之中最初也沒少受煎熬和算計,好在羋月這人天生是個搞政治權謀的好手,倒也是有驚無險地熬過來了。

但是,一個人的早期生活經歷會最終促成一個人的性格成型。羋月由於早年喪父,內心裡本就沒有什麼安全感;再加上中間這幾年隨母改嫁,寄人籬下,就更覺得自己身似浮萍了;現在到了秦國,依然感覺朝不保夕。羋月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權力拽到自己手裡,這樣自己心裡才能踏實。

一個人往往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在意什麼!羋月一直以來都缺少一種被保護的感覺,自然就會極度渴望自己能給自己營造一種安全感。誰都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可是,生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作為一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女孩,羋月又該如何去把控權力,營造安全感呢?

羋月很聰明,她很是清楚自己的安全感必須來源於權力,她的權力必須來源她身邊的男人!想清楚這一點之後,羋月內心之中的潘多拉魔盒徹底打開了。

確定自己要依靠身邊的男人之後,羋月迅速地整理了思路: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年老靠孩子!羋月的父母是靠不住了,剩下只有老公和孩子了。

所以,羋月在秦惠文王身邊的時候,十分的謹小慎微,再加溫柔嫻淑,以便得到秦惠文王的寵愛。但效果雖然不錯,可時效性太短,秦惠文王過早地離開了大秦人民。

秦惠文王臨終前,終究還是把皇位傳給了王后所生的嬴盪,也就是後來的秦武王。原本,按照這樣的人生劇本,羋月和她的孩子們又將年復一年地夾著尾巴做人起來。可是,秦武王同志熱衷於向別人展示自己肱二頭肌,沒事就喜歡跟人家比力氣,登基不到一年,就跑到洛陽去舉鼎,活生生地把自己給舉死了。

有了秦武王同志這種用生命裝X的助攻,羋月和她兒子的政治生命又開始柳暗花明了。因為秦武王同志對於生孩子的熱情遠沒有舉鼎那麼高,所以並沒有留下子嗣。

秦國王位爭奪的轉盤終於轉到了秦武王的兄弟之間來了,羋月的兒子嬴稷也順利擁有了這個資格和機會。

一心想要執掌權柄的羋月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是兒子的機會,也是自己唯一的機會,羋月開始正式介入了秦國的權力之爭。

可是,爭權奪利的路上是刀刀見血的,你要爭,必須用實力去爭,否則就勢必成為別人成功的墊腳石與犧牲品。那麼,當時的羋月手裡又有什麼實力呢?

她雖是楚國公主,但是父親早逝,楚國早已經把她當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了。

她能夠想起的只有自己的母親,只有同母異父的兄弟,只有母親新的魏國背景。可是,魏國當時雖然是一個強國,但是它也不能直接、野蠻地干涉秦國的接班人問題,所以,魏國對羋月的支持也是有限的。

萬般無奈之下,她果斷地選擇了義渠王這股外來力量。當然,義渠王也不可能會無緣無故地幫她,羋月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的身體。

最後,在義渠王的保駕護航下,羋月的兒子嬴稷順利地登上了王位,史稱秦昭襄王

至此,羋月的人生追求基本實現。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羋月在骨子裡是一個權力欲很強烈的女子,當然這種強烈欲望也受到她早期的生活經歷的影響!可物極必反,羋月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生觀還是引起了眾多的爭議,也為她的最終結局埋下了引線。

羋月和義渠王私通的邏輯分析

羋月選擇和義渠王私通的時機是恰到好處的,就在秦昭襄王登基的前夕。

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主要有這兩個:1、如果時間過早,她有要防止義渠王提起褲腰帶不認人的風險;2、如果時間過晚,她同樣有要防止義渠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風險。

只要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把自己最值錢的資本撒出去,才能確保這一梭哈的成功性。

羋月的資本是什麼?女人的原始資本!因為女人本身就是一種資本,特別是出身高貴、長相漂亮的女人。

再推進一步,為什麼義渠王會吃羋月這一套呢?不是有很多男人都不吃「溫柔鄉、英雄冢」這一套嗎?

因為義渠王本身就是一個落後文明向先進文明的靠攏,也是一個低級欲望向高級欲望的推進,他拒絕羋月的理由其實並不多!

義渠是東周時期活躍於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古代民族,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但是,他們屢屢侵犯秦國或者給秦國造成威脅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無非是掠奪先進資源和先進文明!但是,這種侵犯,義渠部落也並沒有穩占上風。

前331年,義渠國內發生內亂,秦惠文王派庶長操平定內亂,這是一種國政的變相干涉。前327年,秦惠文王在義渠設縣,義渠王向秦國稱臣。

但利益博弈之中,誰又會真正地臣服於誰?誰又會真正感恩於誰?誰又會真正放過誰?前319年,秦國再次攻打義渠,並奪取了郁郅(今甘肅省慶陽市東)。

斬草未除根,春風吹又生!慢慢穩住陣腳的義渠部落於次年便吹響了反攻的號角,他們積極參與配合了公孫衍合縱楚、韓、趙、魏、燕的五國攻秦之戰,趁秦國無暇分身的機會,大敗秦軍於李帛(今甘肅省天水市東)。

又過了5年——前314年,秦國又緩過氣來了,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徒涇(位於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境內)等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力大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義渠國還有一口沒斷的氣。

秦惠文王有生之年和義渠部落之間的拉鋸戰,恰恰成了政治博弈的資本和默契。誰也干不死誰的背後,一方面是相互的認可,一方面是彼此的試探。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名正言順試探虛實的機會,所以前來朝賀。但他未曾料到,羋月早已在等待著他的到來了。

義渠王之前答應以外圍的威脅力來推動秦昭襄王的上位,其實想法很簡單,無論敵人還是朋友,永遠都是自己知根知底的好。

可是當他真的走了這一步,做敵人還是做朋友其實已經沒得選了。因為羋月永遠不可能真正把他當朋友了!

他來到秦國觀禮,意圖很明顯,就是想看看秦國的新君登基後,自己是更適合渾水摸魚還是更適合靜觀其變,順便也必須撈回一點自己支持秦昭襄王上位的政治紅利。

但這一點,羋月無疑也是心知肚明的,並且早就想好了穩住他的招術,那就是委身於他。羋月深知,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早已在實力上穩穩地壓過義渠部落一頭,義渠王沒有魚死網破的膽量。只要自己以太后之尊委身於他,就是給他吃了最好的定心丸,畢竟這是最好的政治聯姻。

所以,當羋月為他寬衣解帶的時候,義渠王覺得,秦國暫時是不可能翻臉不認人的。畢竟,秦國身份最尊貴、權力最龐大的兩個人都和他產生了難以分割的關係,他是太后的情人,是秦王的乾爹。真要撕破臉皮了,有足夠多的道德文章可以做。

綜上所述,羋月和義渠王的關係其實是一種相互利用和相互遷就的關係。這種關係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平衡。

但是,博弈起源於下棋,誰率先取得了先手,誰提前謀劃了後路,誰更有準備去打破僵局,誰更有實力來保障地盤,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從這一點來看,當義渠王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愛」,感覺自己無後顧之憂了,而羋月一直把她自己當成一個棄子或誘餌,逐步地等待著收網,誰更棋高一著,其實已是一目了然了。

羋月和義渠王私通的必然結局

在說到義渠王的最終結局之前,必須先說一個小故事,因為通過這個小故事,能夠清晰地理解羋月作為一個女政客的基本思路和套路。

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但圍是圍住了,攻卻攻不下,雙方就此進行了長達五個月的對峙。

韓國作為垂死掙扎的一方,不得不病急亂投醫,向自己的老對頭兼頭號恐怖分子——秦國求救。

秦國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一直在「救與不救」的問題上反覆糾結。

可憐的韓國,心裡反覆地詛咒著蔫壞蔫壞的秦國,明面上卻不得不更加急切且誠懇地派人催促秦國儘早出兵。

韓襄王再次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儘快派兵救援。

羋月卻以自己是楚國人,不好意思對娘家人動手,而反覆搪塞,急得尚靳就差沒有跪下來叫她姑奶奶了。

最後,感覺火候差不多了,羋月才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反而覺得比較舒服。以此類推,秦國要幫助韓國,局部的解壓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壓上全部家當,韓國又對我們有什麼回報呢?」言下之意,秦國幫小忙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幫大忙必須要講回報的,你看著辦吧!

韓襄王被迫再次派張翠出使秦國,親口承諾了秦國的各種利益之後,秦國才順水推舟地在甘茂的建議下,出兵救韓,驚走了楚軍。

看到沒有,羋月一直都是一個把感情和利益分得很清楚的人,而且是逮到機會就會想方設法把利益最大化的人,冷靜又冷血,理智又理性。

試想,和這樣一個羋月玩感情、談承諾,義渠王焉有不敗之理?

前287年,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再次攻秦卻又未能成功,最後各國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宣布停戰。

這次停戰代表著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已經足以應對所有的國防危機,可以高枕無憂地靜下心來鞏固局面和壯大自我。當老虎在一天一天地長大,獵物的危險則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攏。

公元前272年,秦國的鞭笞天下的大勢已成,國內政局已穩,義渠部落對於秦國來說,已經沒有了作為戰略夥伴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義渠王和羋月那段半透明的感情也是如此,相反,羋月和秦昭襄王內心裡有一種強烈的洗刷恥辱的迫切需要,義渠王的死期終於要到了。

母子倆還是覺得要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保險的報復,羋月以「我們約會吧」的名義把義渠王引誘入秦,然後在甘泉宮捕殺了義渠王。至於她和義渠王生下的兩個孩子,自然也只能成為殉葬品了。

不把事情做絕,顯然是不符合羋月的一貫作風的。趁著義渠部落群龍無首的時機,秦國突然發兵攻滅了義渠部落,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此時,距離羋月對義渠王自薦枕席已經過去了34年。義渠王用34年的時間和自己的性命、部落的滅亡證明了,羋月這樣的女人就像毒品一樣,沾不得,沾上必死!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按照羋月的性格來說,她其實是一個只講利益不講感情的人。這種人的可怕就在於,為了利益,她可以無底線地忍辱負重。但只要自己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和實力,她同樣可以進行更瘋狂的報復。

相信就在羋月決定和義渠王私通之前,在她的內心裡其實早就給義渠王宣判了死刑!

當然,義渠王和羋月私通也並不純粹是因為個人感情,但是他終究還陷入了某種局限性,錯誤地把感情等同於利益,尤其是羋月為他生下了兩個孩子之後,他更覺得他和羋月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利益上,都是休戚相關的共同體了。

可他終究低估了羋月那顆狠決的心!

不和不講感情的人談利益,也不和不講利益的人談感情,義渠王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當他認為羋月是心甘情願地拿自己的身體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時,他的死局其實早已註定!

總結

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都能看出,羋月實際上就是一個被生活和欲望驅趕著只能一直向前奔跑的人,當然,她自己不曾想過要停下來過。

這種人,你很難從一個單一的角度去對她進行評價,她理性卻過於冷血,她堅毅卻又難免瘋狂,她執著卻又總是偏執……純粹從一個政客的角度來看,她無疑是成功的;但若從一個女人、一個愛人、一個母親的角度來看,她註定是要失敗的。

雖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是人若無情皆草木,羋月不相信感情,只相信權力,為了權力她可以利用和背叛感情,那麼反過來,她也一定會被感情利用和背叛。

人性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你怎麼樣對待別人,別人反過來一定會更加毫無顧忌地怎麼樣來對待你;有些東西,你抓得越緊,到了一定時候就會失去得越快。執著於專權的羋月最後就是如此。

當她幫助自己的兒子清除所有的權力障礙後,秦昭襄王終於慢慢開始覺得自己不需要母親的扶持了,他想自由地飛翔,他想擺脫母親管控。

可羋月對於自己手裡來之不易的權力,遲遲捨不得放手,在她當政時期,她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空間。這就等於在她和兒子之間設置了一道障礙。

秦昭襄王曾想讓韓國公子成陽君兼任韓、魏兩國的國相,藉此來試探自己的權力分量,但最後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包括他母親羋月在內的眾人反對。從而堅定了他要向自己母親學習的決心,要想掌權,就必須做一個六親不認的人。

他不拘一格地啟用魏國的一個逃犯范雎,這是一個小人也是一個能人,他利用了人性中的「嗔念」,催促著秦昭襄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對自己的母親、自己的舅舅、自己的愛將的「不服」之路。最後,成功地架空了羋月、流放了魏冉、逼死了白起。

被架空之後的羋月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思來反思自己這驚濤駭浪的一生了,特別是在她生病彌留之際,似乎對生死和情感有了另一種認識。

她突然無比地懷念「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的誓言,希望自己的情夫魏丑夫能和自己到九泉之下長相廝守。可是,恰如她曾經對義渠王一樣,魏丑夫對她也是一樣,根本沒有想過要和她同生共死。於是,魏丑夫請庸芮反覆遊說羋月,希望能倖免於難。

出於瀕臨死亡時的一種釋然與無力,羋月最終選擇了放手,獨自一個人奔赴黃泉去了。

羋月,終究成為了歷史上極其遙遠的女人,儘管她在歷史上留下了備受爭議但又濃墨重彩的一筆,可終究過去了。而我所希望的是,大家能夠透過羋月這個歷史人物,發自內心地認識到,任何人性都是具有極強的反噬力的,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永遠不要走向一條道路走到黑的極端。

也永遠不要過多地去套路他人,所謂的套路,最終也會把自己套路進去的。如果真要說這世界有什麼好的套路,那就是永遠保持真誠、敬畏和節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