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棋引發的血案——《古文觀止》讀書筆記(101)

韓健輝684 發佈 2022-03-16T02:32:12+00:00

劉邦奪取天下,消滅異姓王,分封九個家族子弟為諸侯王,稱「同姓九王」。劉邦死,呂后違背了這個誓言,大肆立諸呂為王。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邦奪取天下,消滅異姓王,分封九個家族子弟為諸侯王,稱「同姓九王」。並且和群臣立誓:「非劉姓不王」。

劉邦死,呂后違背了這個誓言,大肆立諸呂為王。呂后死,劉氏誅呂。各個諸侯王繼續為劉家子嗣擔任,但這個時候,已經經過兩三代的更迭,家族血脈早已不那麼純正旺盛。

到漢文帝的時候,血統關係越來越疏遠,各個諸侯王在政治上也不那麼可靠了,所以一再發生叛亂。


漢高祖劉邦時,淮南王英布叛亂,高祖親征,當時身邊有一個騎將叫劉濞,他是高祖的二哥劉仲的兒子,當時也就二十,作戰英勇,隨劉邦在蘄縣的西邊大破英布軍隊。

英布為亂之際,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這樣這塊區域就空出了一個王位,高祖認為,東南之地天高皇帝遠,應該派一個勇猛的人來鎮守,當時所有的兒子都年幼,於是立劉濞為吳王,統轄當地三郡五十三城。

吳地的鄣郡出產銅,劉濞就招攬天下亡命之徒,盜鑄銅錢;濱海地區出產鹽,吳王煮海水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所以吳國經濟富足,專制一方,儼然是一個國中之國。

漢文帝劉恆的時候,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來到京師,劉濞家底厚實,劉賢就難免驕橫跋扈,目中無人。

劉恆的長子,太子劉啟和吳國王子劉賢年齡相仿,一起吃喝下棋。這吳賢霸道慣了,輕佻剽悍,沒大沒小,分毫不讓,悔棋偷子兒加上耍賴扯皮,劉啟也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一怒之下舉起棋盤狠狠砸向劉賢的腦袋,劉賢當場斃命。

強烈建議圍棋擂台賽選手們最好戴上摩托車頭盔,並且把棋盤固定在桌子上!

這就是一盤棋引發的血案。

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文帝時期,中央和地方諸侯王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漢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用賈誼的方案,「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但仍舊沒能解決尾大不掉,各自樹立小山頭兒的現狀。

吳王劉濞的兒子被當朝太子誤殺,再憋氣也沒轍。自己兒子雖然不怎麼樣,但孩子總是自己的好。本來他就對朝廷沒什麼恭敬心,這回乾脆就稱病不來了。


觀文景二帝,似乎都比較文弱,說窩囊也行。都是標準的守成皇帝,所謂「蕭規曹隨」,他們最大的功勞就是沒做太多壞事。

皇帝兒子殺人,被殺家屬倒是不能說啥,漢文帝總會心懷愧疚,劉濞不來匯報述職就不來吧。

劉濞老是不來朝覲,漢景帝忍無可忍,扣押了代表他前來京城的官員,以至於劉濞更加惶恐不安,遂起反叛之心。

其實吳王劉濞已經偷偷準備了四十年,他私自鑄錢,招募逃犯,四處布置特務耳目,擴充軍隊,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造反只需要一個導火索。


漢景帝即位,任命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工作重心就是削藩事宜。晁錯上書,推出《削藩策》,並且強調,朝廷一定要特別提防吳王劉濞的蠢蠢欲動。

漢景帝劉啟還是抱有幻想的,他的儘量挽救這份其淡如水的親情行為在劉濞的眼裡就是懦弱的表現,吳王更加驕橫,登鼻子就上臉。

漢景帝「削藩」的韁繩越拉越緊,楚王劉戊上朝,晁錯彈劾他在薄太后舉喪期間淫亂,景帝趁機削減了東海郡;趙王劉遂獲罪,削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賣爵舞弊,削減六個縣;吳王劉濞疏漫朝禮,漢景帝下令削其鄣郡和會稽郡。

劉濞聞訊,馬上謀殺了境內政府設置的官吏,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舉起造反大旗,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由起兵叛亂。

吳王劉濞徵調國內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所有男子入伍,聚眾三十餘萬,勾結匈奴、東越、閩越,和膠西王劉昂約定事成之後,分天下而治之。


吳楚聯軍西進渡淮,膠西攻齊,趙王犯漢,由於叛亂軍隊早有預謀,叛亂一開始進展比較順利。

從戰鬥實力上看,七國軍隊占有絕對優勢,這也是漢景帝平叛決心搖擺的直接原因。所以當曾經是吳國丞相的袁盎提出犧牲晁錯,以換取和平的時候,漢景帝居然天真地答應了。

在東市腰斬了晁錯之後,並未阻止叛軍前進的步伐。相反,他們認為當今聖上軟弱可欺,屬於無能之輩。吳王劉濞甚至自稱「東帝」,叫囂著要改天換地。漢景帝這才知道「清君側」只不過是一句造反的藉口,一個國家想要戰爭,甚至一袋洗衣粉就能解決師出無名的問題。


漢景帝醒悟,想起父親漢文帝臨死前的囑託,說事有緩急,屯軍細柳營的周亞夫可以委託帶兵。於是派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抵擋吳楚,派曲周侯酈寄進攻趙國,派欒布攻擊齊地,派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居中策應,朝廷開始正面彈壓七國叛亂。

周亞夫是太尉周勃的次子,文帝時為調侯,景帝時期官拜太尉,治軍嚴謹,令出如山,「列寧同志來了也不行」。他認為敵強我弱,梁王劉武暫時拖住敵人主力,自己尋找機會斷其糧道,叛軍可破。

期間吳楚聯軍輪番進攻粱國,梁王劉武多次請求支援,就算搬來漢景帝的命令,周亞夫也紋絲不動,因此深深得罪劉武。軍隊走藍田,出武關,到雒陽,屯昌邑,周亞夫一方面堅守不出,一方面乘隙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江蘇洪澤附近),斷了吳楚大軍的糧道,至此戰略目標達成。


吳楚軍隊幾次挑戰未果,軍士斷糧,士氣頓時低落。為速戰速決,劉濞夜襲周營,佯攻東南,實擊西北。周亞夫識破奸計,將計就計,吳楚大敗。

吳王劉濞率數千部下逃至丹徒(江蘇鎮江),退守東越,被東越王刺死,頭顱獻給漢朝。

簡而言之,其他各路叛軍全部覆滅,七王全部死亡收場。「七國之亂」以中央政府的勝利最終結束,歷時三個月。

戰後,除了楚國另立新王,其他六國均被廢除諸侯。

七國之亂」的直接結果是漢景帝「削藩」成功,諸侯威脅清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最痛心的是晁錯遭到腰斬,周亞夫最後一氣之下,絕食五日,嘔血而亡。文景期間,這兩個人和竇嬰都是人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妒英才,令人扼腕!

文帝景帝,在呂氏亂國之後把漢朝帶到了一個平穩發展的盛世,為以後漢武帝大刀闊斧的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在他們手上,死個個把人,即使是經天緯地之才,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在歷史長河裡,僅僅是驚鴻一現。

和漢景帝小的時候一棋盤把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腦袋瓜子開瓢兒沒啥大的區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