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公司打碎李亞鵬價值60個億的青花瓷?假的,但這些知識,值得大家了解

古籍 發佈 2022-03-17T19:21:19+00:00

近日有八卦傳聞稱:「著名演員李亞鵬搬家時所請的家政公司,不小心把他收藏的【 價值60個億左右 】的。6件青花瓷古董打碎了,經專家測評,要把它們全部修好至少要話花費5個億左右……」

近日有八卦傳聞稱:

「著名演員李亞鵬搬家時所請的家政公司,

不小心把他收藏的【 價值60個億左右 】的

6件青花瓷古董打碎了,

經專家測評,

要把它們全部修好至少要話花費5個億左右……」

如此「天價」

一下就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

有人吐槽:

網友評論

發表於2022年網絡

「能不能上拍賣行轉一圈,有記錄的拍賣價最高的瓷器才人民幣五六億,這個太誇張了也……」

有人不解:

網友評論

發表於2022年網絡

「這麼貴的古董為什麼不找專業轉運公司搬?這個風險應該評估的,而且不能買個保險嗎?有點不理解。」

有人質疑:

網友評論

發表於2022年網絡

「號稱幾十億的瓷器,有發票嗎?號稱幾億的維修費,有發票嗎?

當然,也有理智的網友表示

此事可信度比較低——

網友評論

發表於2022年網絡

「典型營銷號文風,開局一張圖,故事全靠編。」

「視頻在哪?你的截圖和文案也不配套啊?(我不知道真假,但博主目前似乎證據不足)」

「人家就發了個瓷器修繕的短視頻,你給他編一大故事!

這件事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注意——

文物修復鑑定師@松松發文物資料君

特意去翻看了李亞鵬近期的短視頻,

但並未發現「傳聞中」所說的

「修復古董天價宣傳」。

3月14日,紅星新聞發布獨家新聞:

記者聯繫上李亞鵬身邊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假的!其實是最近李亞鵬做了一期視頻,走進了金繕修復師的日常,一起讓殘缺的器物重現光彩,其實是身邊很普通的一個花瓶碎了。「

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研究館員

@文物醫院 也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種荒誕新聞的出現

既暴露了藝術品市場之亂相,

也反映具有法律效應的官方鑑定機構的缺失。

再說說「金繕」是這幾年市場上

比較流行的陶瓷器修複方法,

具有技術難度低易上手的特點。

很多地方都有業餘學習班,

一般上幾節課就能掌握,

心靈手巧的看一遍就會了。

也有疑似文物修復專業的同學表示:

「金繕是修複課外老師讓我們修著玩的😂」

那麼「金繕」究竟是什麼?

「金繕」工藝最早出現於日本室町時代,

其核心是漆藝中的描金,

這原是一種中國本土的工藝,

多用於修復古琴、木雕、漆器等,

屬於民間修復的範疇。

國內興起「金繕」熱潮是近幾年才開始的。

南宋 官窯青釉葵口碗

橫河民輔寄贈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碗葵口狀,邊有磕金繕修復鑲金屬釦

圖片來源:動脈影

從工藝起源的角度上來講,

「金繕」是中國「漆藝」的範疇,

同時其中也包含著部分「金工」技藝,

但從發展和思想內涵來說,

「金繕」受日本茶道文化的影響較為深遠,

如「缺陷、簡素、枯槁、自然、

幽玄、脫俗、靜寂」等。

通過「金繕」工藝修復後的器物

帶有濃厚的「侘寂」美學。

宋 建窯建盞 史丹福大學博物館藏

「金繕」工藝也叫漆繕工藝,

修復師們以天然的大漆為修補瓷器的黏合劑,

專門粘連破損的瓷器碎片,

並在粘連穩固之後

通過用粗細不同的砂紙進行多次的打磨,

最後在器物創口處掃上金粉

或貼上金銀箔等作為裝飾,

這個過程可以簡要概括為:

依次對材料進行

清洗—粘接—補缺—推光—髹飾。

用金漆修復一般周期在20天左右,

最後金漆的部分大約5天可以完成,

之前的漆的基礎部分要花半個月左右。

宋代耀州青瓷盞

圖片來源:明代瓷器標本及古陶瓷金繕展

所以本次事件中磕破了的瓷器和修復費用

都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天價,

其實早前也曾有過關於古董損毀索賠的報導:

「2017年4月,一位來自湖南攸縣的譚先生通過順豐向深圳的王先生快遞了12件文物,價值過億。結果等開箱驗收的時候發現其中一件價值680萬元的西周青銅器——夔龍紋雙耳三足圓形鼎青銅器已經被完全損毀,成了一堆碎片。順豐方面就此事回應稱,譚先生所寄物品屬於禁止快遞物品,鑑於發件時有保價3萬元,如能提供相關權威價值鑑定報告,順豐方面可賠償3萬元。」

當時我們對青銅器的打包和運輸

做了一些科普:

打包時首次,應該在地板上鋪上棉質毯子,並在上面鋪上薄紙,再戴上白手套進行操作;

其次,將器物放入雙重結構的強化瓦楞紙箱,將薄紙、棉墊子、泡沫等作為振動或衝擊的緩衝材料塞入其中,再將其放入封閉性和防潮性兼優的木箱中,再填充以相關緩衝材料,以達到固定的目的。

運輸時原則上需要使用裝配有可減輕震動和衝擊的緩衝氣泡袋的卡車,並使用加強尼龍制的背帶裝置將捆好的包裝箱進行固定;

在用繩子固定包裝箱的過程中,為避免箱角不被壓壞,必須放置一些毛毯來護角,並且不同箱子在一起固定的時候中間必須放入膠合板;

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平穩駕駛,在必要的地方需要鋪設鐵板或者膠合板來緩衝路面的凸凹不平;

儘量將器物耐衝擊的部位朝向車頭的位置,這樣一旦出現急剎車,物品也不會受到過大的衝擊;

卸載貨物時,必須一個一個水平平穩運送,用叉車或手推車的時候尤其要慎重。

而對於本次事件中涉及到的

瓷器的包裝和運輸,

有著多年文物運輸經驗的

保昌包裝師張紅強這樣說:

相對來說,小體積文物中陶器、瓷器包裝運輸難度最大,尤其是陶器,非常脆,也更容易受溫濕度影響,乾燥了易崩裂掉渣,潮濕了又容易軟化無韌性,在包裝此類文物時需要非常小心,力度把控很重要,一般由經驗豐富的包裝技師進行包裝。

陶瓷器等易碎品以及形態特殊、風化嚴重的文物,都是運輸公司非常害怕損傷的文物,針對這類文物會對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演習。「正式包裝前,都會做預包裝實驗,在確保手法熟練和安全的前提下,再進行實體包裝。」

「大家看到的文物包裝中里三層外三層的材質,其實包括起減震作用的PE材料、對文物無傷損又柔軟有韌性的無酸紙等。後者可以防止對陶器、瓷器等器物本身的彩繪紋路的磨損,也能起到填充支撐作用。」但也並不是說包裝材料用得越多越安全,要根據玉器、陶瓷器、織繡、漆器的大小合理配置材料,這有利於在開箱拆包裝取文物時分清先後順序,安全取出。

參考資料:

尹婕《金繕工藝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性研究》

紅星新聞《搬家公司打碎李亞鵬價值60億的古董「被破產」?工作人員:假的》

金投網《如何為無價之寶的文物運輸做好保駕護航?》

來源:

博物館看展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