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順應消費者司法需求——多方合作化解新消費糾紛

經濟日報 發佈 2022-03-19T23:25:16+00:00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天津市和平區居民孫芳再次來到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溝通投訴的進展情況。孫芳告訴記者:「本來是付的全款,如今賣家說是訂金?購買第三方大額商品還是要慎重呀!」2021年8月,孫芳在電商平台上購買了第三方賣家出售的五件紅木家具,線上支付近7萬元貨款。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天津市和平區居民孫芳再次來到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溝通投訴的進展情況。

孫芳告訴記者:「本來是付的全款,如今賣家說是訂金?購買第三方大額商品還是要慎重呀!」

2021年8月,孫芳在電商平台上購買了第三方賣家出售的五件紅木家具,線上支付近7萬元貨款。如今,半年過去了,貨未收到,款也未退,這讓孫芳很是煩惱。

在孫芳看來,這次經歷讓他對電商平台產生了不信任感,更對網絡消費的售後服務產生了質疑。

據中消協統計數據顯示,從2021年全國服務大類投訴量來看,生活社會服務類、網際網路服務類、教育培訓服務類、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類與銷售服務類居於投訴量前五位。其中網際網路服務投訴數量由2020年約9.6萬件,增長到2021年超10萬件;從品類上看,家用電子電器、日用商品、食品、服裝鞋帽和交通工具的投訴量居前五位。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陳雲奎表示,新型商業模式正在釋放消費潛力,不斷滿足大眾消費需求。但應重視直播帶貨、跨境網購、線上金融、盲盒消費等商業模式帶來的諸多消費投訴,特別是大宗商品消費引發的投訴數量還在增多,比如新能源汽車、商品房等。

如何保障網絡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消費模式下的消費者權益?

針對消費維權新特點,天津市各相關部門開展了嘗試和探索。2021年,天津消費者協會創新方式方法,加大投訴公示力度,在每年發布實踐典型案例以及投訴分析基礎上,每月15日都會發布一篇消費警示。

陳雲奎介紹,在後期處理階段,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天津市消協還加強現場查勘,分析確定投訴損害程度及賠償責任。同時,綜合運用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各項手段,比如結合專家研討、約談、建議、查詢、調查等多種方式,有效處理投訴個案。

為回應消費者多元化司法需求,2021年5月,天津市一中院與天津市消協共同簽署了《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合作協議》,建立聯動調解機制、發揮典型案例指導作用,並指導轄區法院、區消協開展多元解紛合作,促進各類消費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

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季紅介紹,消費糾紛類型正呈現多樣性,包括銷售產品不合格、虛假宣傳、外包裝標識不規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經營者未告知產品缺陷信息等問題。2020年以來,天津市一中院及轄區法院共審結消費者權益保護類糾紛939件,其中網絡消費糾紛案件220件,涵蓋生鮮食品、保健品、家用電器、奢侈品等多個領域。

針對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天津海關也強化了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圍繞「3·15」「六一」「雙11」等重要時間節點,對餐廚具、空氣淨化器、兒童用品、學生文具、家具等消費品開展抽查和風險監測,提示消費者關注服裝色牢度、標籤、電磁兼容等風險要素。

「天津海關充分發揮國家級進出口商品風險評估中心和一級風險監測點的技術優勢,對進口汽車、兒童用品、醫療器械等消費品加強檢驗監管,為國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天津海關副關長劉心同說,去年一年,天津海關共發布進口商品質量安全信息1267條,法規與技術貿易標準目錄1596條。截至目前,天津海關已對外通報了10起進口消費品檢驗典型案例,涉及多批進口剎車片質量安全不合格、進口木家具甲醛超標、進口拼圖玩具不合格、進口嬰童牙刷不合格等。海關部門已對貨物施行退運處理,堅決杜絕其進入國內市場。(經濟日報記者 商 瑞)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