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團隊解散:想法太超前,造不出來

pm宋先生 發佈 2022-03-17T13:48:42+00:00

近日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爆料:蘋果內部汽車團隊已經解散。幾年前,談起純電動汽車,幾大老牌汽車企業還不屑一顧,認為產業鏈和市場的成熟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傳統燃油汽車依舊有二三十年的市場壽命,並不急於轉彎。

近日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爆料:蘋果內部汽車團隊已經解散。這位分析師被稱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從2012年開始每一年都會準確預測蘋果的產品動向。

實際上蘋果自從2016年被爆出內部造車項目之後,就伴隨著核心員工離職等不順利的消息。不過這一次則是團隊直接解散的終局。

趨勢無法阻擋

幾年前,談起純電動汽車,幾大老牌汽車企業還不屑一顧,認為產業鏈和市場的成熟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傳統燃油汽車依舊有二三十年的市場壽命,並不急於轉彎。

不過傳統企業低估了以網際網路方式造車的新勢力,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國內的蔚小理,僅僅只用了2-3年的時間,就讓整個純電汽車從60萬的門檻拉低到20萬,續航從300公里提升到700公里。

2021年開始,通用、奔馳、福特等汽車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純電平台,並且基本上都決定在2030年之前完成全部系列的純電化,包括保時捷、賓利等豪華品牌,實現燃油和純電的平穩過渡。

可以預見的是,到2035年,全球汽車市場將會迎來徹底的革命,傳統的燃油車將會被純電動汽車和利用率更高的增程式電動車取代。

新的個人終端

2010年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之後,替代了電視和電腦,成為了占領用戶時間最高的個人終端。因此才有了繁榮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崛起了美團、滴滴、字節跳動等新巨頭。

蘋果、三星、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也得益於智慧型手機的風口,鋪開了自己完整的生態鏈。尤其是蘋果,從智能手錶到電視,從作業系統到軟體,從工業設計到晶片,形成了自己的閉環生態,可以更好地圈住用戶。

汽車作為當代年輕人上下班必須使用的工具,尤其是一二線城市人群每天1-2個小時的車程,同樣也就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個人終端存在。畢竟在開車的時候,不能夠玩手機,擁有一套優秀的車機系統來捆綁住用戶,就可以獲得一個新的使用場景。

這也就是為何最早的樂視,還有如今的小米,都需要進軍電動汽車產業。因為一旦占領,就可以最大限度覆蓋用戶全天的生活場景,就能更好地捆綁住用戶。按照小米傳統的打法,哪怕電動汽車不賺錢,後期依靠換電、內容等服務賺錢,也是做得出來的。

極簡不是簡陋

按照蘋果汽車團隊離職高管的說法:蘋果汽車之所以磕磕碰碰,是因為蘋果的要求太高,目前無法實現導致的。該高管透露,蘋果想要顛覆大家乘用汽車的體驗,包括環繞式的全景座艙,無方向盤的全自動駕駛等,這些從目前的技術供應來說,都很難實現。

很多人將特斯拉的Model 3看作是最像蘋果汽車的產品,單純只是因為這部汽車看起來非常簡單,尤其是中控台,只有一個方向盤和一塊類似iPad的屏幕,非常符合蘋果的設計風格。

這是嚴重的誤解,簡陋不代表就是極簡,坦率的說,Model 3這樣的內飾設計,純粹是為了節省成本,更不用說頻頻曝光的質量問題。

按照蘋果的傳統,如果做不出能夠顛覆目前用戶體驗的汽車,那麼肯定不會輕易發布一款跟市面上一樣的產品來單純搶占市場,因為從商業角度來說是不划算的。就像戴森的原型車,非常漂亮,但是核算下來製造成本就要20萬美元,只能放棄,或者等待供應鏈的成熟。


從iPod開始,蘋果的產品策略一直是後發先至,從體驗上壓倒已有的對手。不過這一點是建立在有新的技術能夠滿足蘋果的需求之上的。目前看來,所謂2025年的蘋果汽車,僅僅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