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世界風雲人物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

養心莫若寡慾 發佈 2022-04-09T20:19:35.603982+00:00

美國《時代》周刊認為:1952年2月,26歲的伊莉莎白當上了大不列顛的女王。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她都要從床上跳下來幾次,察看她的衣服是不是擺好了,鞋子是不是放正了。

美國《時代》周刊認為:1952年2月,26歲的伊莉莎白當上了大不列顛的女王。她把失去的信仰帶給一個受盡磨難的民族,並擔當起這一信仰的保護神。儘管1952年的英國同其他國家一樣處於惶惶不安的氣氛之中,而年輕的女王使英國人面貌煥然一新,她使他們回顧起在伊莉莎白一世和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大英帝國的風采,她使他們鼓起勇氣相信一個偉大的未來的到來。


1926年4月12日,伊莉莎白二世出生於她的外祖父家一倫敦西區布魯頓街17號。

父親約克艾伯特公爵是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次子,母親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是蘇格蘭的名門望族。

伊莉莎白是在白金漢宮長大的,宮廷里的禮儀和長輩的言談舉止都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並給了她一定影響。

她辦事認真。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她都要從床上跳下來幾次,察看她的衣服是不是擺好了,鞋子是不是放正了。生病的時候,她總是竭力反對讓她臥床的建議,她堅持說:「我不能這麼就躺下了。」她對每周得到的零用錢都精打細算,還從中省出錢用來購買自製聖誕節禮物所需的材料。只是在偶爾的時候,她才貿然行事,讓全世界都驚訝她是否與世界上所有其他10歲的小女孩不一樣。一次,一位牧師答應送給她一本書,她表示感謝,但又問道,這本書是否「不是關於上帝的。我已經知道有關他的一切了」。

伊莉莎白的成長,受來自母親的影響更大。她的母親確信,一個人不必把正規教育看得太認真。當事實證明,她的大女兒學不會超出數學基本原理之外的課程時,她倒不在意。因為她自己就是受的私人教育,她認為還有其他與學術成就同樣重要的技能,「儘可能多呆在野外,享受鄉間生活的全部樂趣;學會跳舞、繪畫和欣賞音樂;掌握禮儀和完美的舉止,並培養起所有與眾不同的女性的魅力。」這些就是她的母親優先考慮的問題,同時這也影響到了伊莉莎白公主。一次,當她被問到最喜歡那一種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時,她坦率地說,她的確喜歡當「一個住在鄉下,擁有許多馬和狗的婦人」。她對動物的熱愛,似乎填補了她那缺少遊戲夥伴的生活空白。在倫敦,她有幾隻長嘴小鸚鵡,她跟它們談話,給它們餵食,還親自打掃它們的窩。對馬廄的馬駒,還有她的那些狗,她也同樣關懷備至。

整個童年時代,伊莉莎白與父母一起過著平靜、隱逸的生活,有專門的家庭教師輔導她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功課,生活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字謎、遊戲、唱歌,以及折騰得使人最後咯咯直笑的客廳娛樂,伴隨著她們的成長。然而,出乎預料的事情終於打破了這種恬靜的生活,從而改變了她生活的道路。1936年,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堅持同離婚兩次的辛普森夫人結婚而被迫遜位。由她父親艾伯特繼承王位,稱為喬治六世。按英國的法律,國王是世襲的。王位由國王傳其長子,如無長子,則由其長女繼承。這是伊莉莎白始料不及的。她曾真誠地渴望家中得到一個小弟弟。當她最初得知她將作為父親繼承人的消息時,便強烈地祈濤上帝,再給她的家庭增添一個新的男性。然而,國王和王后卻對他們這個小小的、人口齊整的家庭的現狀很滿意。國王不願讓他的妻子為了生兒育女-很可能只是再生一個女兒-而捨棄公共責任。因此,伊莉莎白終於被立為王儲。此後,她的生活增加了一些限制:整天禁錮在王宮裡,甚至不可能走出這個安全、堅固的要塞;戰爭使他父母幾乎整日沒有一點空閒時間,因此,她與父母的接觸比以前少了;她與長期以來跟她關係密切的三位女性一起幾乎過著修女式的生活,這三個人便是: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她的女侍博博,以及好心的家庭教師克勞福德小姐。她的閒暇和娛樂完完全全是由與她共同生活的那些成年人安排規劃的。

1940年面對德國入侵的威脅,國王喬治六世當時必須決定,怎樣安排他的兩個女兒的問題。納粹的傘兵部隊可能會大批或以小組的方式降落,殺死或劫持單個的目標,而兩位小公主很可能會受到傷害。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就是把她們撤到某國,例如加拿大。許多出得起錢的英國父母當時在政府的批准下都採取了這種辦法。但喬治六世認為這並非上策。撤離給普通父母帶來的安慰是不可能使他們這樣的父母享受到的。因此決定,兩位公主要留下來。

1940年的10月13日是一個頗有影響又十分有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伊莉莎白公主應邀在英國廣播公司作了一次廣播講話。請公主向全歐洲發表廣播講話的建議是被稱為「馬克叔叔」的德里克·麥卡洛提出的,他當時正在為撤退的兒童們編排節目,而在他看來,伊莉莎白公主留在國內具有重要的意義:「她可以向所有人如實地說,留在國內的孩子們充滿了歡樂和勇氣。」14歲的公主在講話中說:「我們正全力以赴地去幫助我們勇敢的水兵、陸軍士兵和空軍,我們也正努力承擔著我們自己應該承擔的戰爭危險與殘酷。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最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在這次講話之前,公主曾在母親的指導下練習正確的呼吸和語調,所以,她鎮定自若地發表講話,在演講過程中沒有表現出絲毫緊張和遲疑。當她講到最後時,聽眾們聽到她說:「來,瑪格麗特。」在這之前一直站在她身邊的10歲的妹妹這時大聲說道:「晚安,小朋友們。」

戰爭的緊張氣氛使伊莉莎白公主成為一個謹慎認真的富於感情色彩的女子。1940年聖誕節,當喬治六世來看她與那些王室佃戶的孩子們一起表演耶穌誕生的故事時,他被女兒出色的表演感動了。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在演出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流淚。」


說起伊莉莎白的婚事也有一段佳話。還是在1938年間,喬治六世由伊莉莎白陪同來到英國皇家海軍學院視察,當時菲利普正在這裡上學,並擔任了那天對國王的迎接工作。他們二人一見鍾情,當年僅13歲的伊莉莎白很快便發現這個身材修長、英俊、討人喜歡而又聰明能幹的小伙子是她的意中人,並認為自此已沒有第二個人再能打動她的心。隨後,他們一直保持通信。1941年他們在參加一次雞尾酒會時,又一次相遇。倆人進行了長談,交談之後雙方感情更為熱烈了。菲利普開始與他的親戚們討論結婚的可能性問題,至少要討論一下正式求婚問題。他的堂兄、希臘的喬治國王與伊莉莎白的父親就此進行了接觸。1944年3月喬治六世寫道:「我們倆人都認為,現在對她談這種事還太早,因為她還沒有遇見過與她一般大的任何青年男子。······我喜歡菲利普,他聰明,很幽默,思想方法對頭。但是現在不是時候。」國王沒有排除在未來某個時候實現菲利普所盼望的這件事的可能性,只是在伊莉莎白最後作出明確決定之前,還需要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現在菲利普最好不要對此作過多的考慮。」當時離戰爭結束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國王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因為在殘酷的戰爭歲月縣,伊莉莎白曾多次向國王提出參加戰鬥的請求。國王考慮到他對女兒提出的要多接觸社會的希望,毅然地答應了她。1942年剛滿16歲的伊莉莎白把自己對非利普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象普通人一樣參加了抗戰。理智告訴她:她還小,她目前的主要任務是一心一意地為祖國效勞,接受訓練。

1945年春,當她在坎伯利的輔助地方勤務部隊中晉升為一名副官時,她實現了父親對她的希望:「編號:230873;二級副官伊莉莎白·亞歷山大·瑪麗·溫莎;年齡:18;眼睛:藍色;頭髮;棕色;身高:5. 3英尺。」每天上午,她驅車去上英國陸軍婦女輔助隊開設的車輛維修課。上課時,她經常要在小汽車和卡車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工作。她學習怎樣看地圖,怎樣開車,怎樣拆卸和維修發動機。當她的父母來到她所在的兵站看她參加結業考試時,他們發現她穿著沾滿油污的連身衣褲,兩手黑黑、臉上髒乎乎地從一輛小汽車下面探出頭來。

1945年5月8日,倫敦為德國在頭一天簽字無條件投降舉行慶祝。溫斯頓·邱吉爾宣布:在這次戰爭中,喬治六世及其家族比他們的前輩都更密切地與他們的人民打成了一片。邱吉爾的這番評價獲得了普遍贊同。國王在他的日記中寫道:「人們列舉我們在戰爭中所做的善事使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我們只是在這五年半的時間裡盡了我們的責任而已。」這一天晚上,當王室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向眾多的歡呼人群致意之後,國王委派年輕軍官帶著他的兩個女兒悄悄走出王宮,參加到興高采烈的人群中去。他們在燈火通明的街道和建築物之間進行慶祝,幾乎忘卻了一切。伊莉莎白公主和她的妹妹被歡樂的人群簇擁著。「可憐的小寶貝,」國王在他的記載勝利日日記中最後寫道:「她們還沒有這樣熱熱鬧鬧地玩過呢!」

1946年夏,伊莉莎白公主終於讓自己的感情戰勝了理智。當菲利普親王直接向伊莉莎白公主求婚時,她沒有顧及父親、母親以及政府的意見,接受了菲利普的求愛。人們不知道求婚的具體情節,而且也不可能知道。因為王室家族還保持著這樣一條原則,即:他們個人生活中純屬私人的重大事件應該永遠保密,至少在他們在世的時候應該如此。謹慎是她的準則。伊莉莎白公主沒有向全世界公布她有關訂婚的任何消息。

1947年的英國籠罩著一片陰霾:嚴酷的冬季,定量配給制的實行,印度和緬甸的喪失,冷戰的發展,所有這一切造成了一種陰沉沉的氣氛。而伊莉莎白公主訂婚的消息猶如來自另一世界的一道光芒照射進來。公主的歡樂使長期以來鬱鬱寡歡的人們也喜氣洋洋了。在12年中,這些人們都目睹了她成長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因此,人們非但沒有對婚姻帶給這個已經擁有特權的年輕姑娘以新的幸福而表示不滿,反而竭誠相待,與伊莉莎白公主一起慶賀這一喜事。在配給制的年代裡,下議院的議員們毫不吝嗇,他們投票通過每年給年輕公主未來的丈夫1萬英磅,給他的新娘5萬英磅。世界各國都送來禮物。禮物展覽會的目錄上列舉了1500多種禮品。艾森豪將軍和夫人送了一隻銀制的菸灰碟。聖雄甘地送了一塊他親自用傳統的印度手紡車紡出線後織成的布。但是瑪麗王后對此卻無動於衷,她不喜歡甘地這個人,也討厭他的「作品」。她堅持說,他的禮物是一塊纏腰布。當時,只有菲利普大膽地對此表示了異議。他說:甘地是一個偉人。

婚禮於1947年11月一個吉利的日子舉行。這是本世紀各國王室最大型的聚會之一,參加者既有在位的國王,也有正處於流亡之中的王族。

喬治六世在陪送女兒走到聖壇將她交給新郎時,百感交集。「當我們共同走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中時,你離我那麼近,我真為你感到自豪和激動,」喬治六世後來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但是,當我把你的手交給大主教的時候,我感到失去了非常珍貴的東西,在整個儀式進行中,你是那樣的鎮定自若,說話時又是那樣的確切無誤。」國王和他的女兒走向聖壇時,溫斯頓.邱吉爾剛到一會兒。他是踩著鐘點到的。這位前首相不慌不忙地穩步走過長長的走廊,同時不斷地向兩邊的人們致意,旁邊是他的夫人,在他的右邊還走著一小隊隨從。

約克大主教伯特在他的講演中宣布,這一婚禮的本質「與今天下午任何偏僻村莊的一些教堂里村民的婚禮完全相同」。英國是將伊莉莎白公主的婚禮作為它的一個受寵的女兒的婚禮來慶祝的。她是一個謙遜、美麗和賢惠的姑娘,在她的幸福裡面,既有對她獻身於公職的獎賞,也蘊育著人們對未來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公主所具有的感染力就在於,她在由出身和歷史強加到她身上的特殊的境況中,表現得泰然自若。伊莉莎白公主向人們表明:她時時刻刻都清醒地知道,她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因為她占據著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她讓人把她的婚禮花束敬獻給了無名烈士墓。


伊莉莎白公主舉行婚禮不到一年,便喜得貴子,孩子被命名為查爾斯·菲利普·阿瑟·喬治。

此後伊莉莎白公主過著平靜的生活,這是伊莉莎白二世曾經度過的真正悠閒的日常生活。雖然她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參加一些官方應酬,但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是做一位母親和一位專職海軍軍官的妻子。至於繼承王位,那將是60年代,甚至是70年代的事情。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就在查爾斯王子出生這一年國王患了血栓病和癌症。

國王對待疾病的態度是樂觀的,竟然堅持在休假期間跑到千里之外去打獵。1952年2月5日,當動物從國王面前跑過時,他還能十分麻利地舉槍射中,但是當1952年2月6日清晨,喬治六世的男僕把一杯茶端到他主人的床前時,發現國王的心臟已經停止了跳動。

國王病逝的消息傳出的時候,伊莉莎白公主和她的丈夫正在非洲撒格納河沿岸獵物保護地度假。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使他們的隨從手忙腳亂,惶惶不安。然而伊莉莎白二世表現出非凡的沉穩和控制局勢的能力。她提醒自己必須向她的官員和僕人們表現出:她現在既是一個國王,又不是一個國王,要謹慎從事,不露聲色。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出國時隨身帶著黑色的孝服,以防父親去世,應該說是夠深謀遠慮尊崇孝敬了,但就伊莉莎白公主來說,採取這一防備措施則是忠於職責。她在公開場合所表現出的鎮定自若,已經部分地顯示了她那傑出的應變能力,而她在所有關於繼承權的文件的處理過程中,則充分顯示了這一資質。

伊莉莎白立即著手工作。她馬上給那些正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待著迎接她的人發電報;還必須宣布她的王號,因為過去沒有規定在她作為君主時必須採用她的名字,但對這個問題,她早已想好了。與此同時,菲利普親王和隨行人員正集中精力計劃回宮的事。

當她的手下把一切收拾停當以後,伊莉莎白二世便開始履行一大套王室訪問的禮儀。與往常一樣,裝禮物的箱子是不打包的。女王這時拿出自己的簽名照片和各種小紀念品,如打火機、鏈扣、菸灰缸、自來水筆等,送給這塊獵物保留地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非洲人靜靜地佇立在通往機場的路上。兩旁彩旗飄揚,那原是為次日的送別儀式掛的。半夜時分,她到達了恩德培機場,登機飛往4000英里以外的倫敦。她一直十分鎮靜。當她馬上就要邁進離開東非的飛機機艙時,還回過身向歡送的人群含笑揮手告別。

在倫敦機場,瘦小、身穿黑色孝服的伊莉莎白二世走下飛機舷梯。她看見在她叔父格格斯特公爵身邊站著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位英國首相-艾德禮、邱吉爾和艾登。他們站在寒冷的暮色中迎候著她。

2月7日下午,她回到克拉倫斯府的家中。下午4時30分,一輛轎車緩緩駛出了馬爾博羅府的大門,車裡面坐的是瑪麗王后,她說:「作為女王的老奶奶和她的臣民,我應該最先親吻她的手。」


葬禮如期舉行。帶著面紗的伊莉莎白二世臉色蒼白。在前一天晚上舉行的瞻仰遺容儀式上,她也曾在場,但當時她站在一個幽暗的門口,竟幾乎沒被列隊而過的人們發覺。一周來,她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感,她在即位詔書中寫道:「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難以用語言表述,此時我所能說的是,我將像我的父親那樣工作。」當返回克拉倫斯府時,她終於失去了控制,在車裡失聲痛哭起來,她的丈夫不得不去安慰她。

1953年6月2日,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地球上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慶祝這一盛大儀式。英國和大英國協有將近6. 5億居民,其中相當一部分似乎在加冕典禮那天都集聚到倫敦。所有的旅館和寄宿處皆告客滿。全部看台票早就被預訂一空。在首都以外的地方,鄰居們圍坐在電視機旁,耐心地等待著收看這一盛大典禮的實況。

伊莉莎白對她加冕儀式服裝應包含的全部涵義作了周密考慮。她指示諾曼·哈特內爾設計一件與她的結婚禮服同一式樣的白緞長袍。於是,哈特內爾總共提出了有九種花卉的圖案-英格蘭的玫瑰花、蘇格蘭的薊花、愛爾蘭的白花酢漿草和威爾斯的韭蔥等。但是,伊莉莎白決定不能穿戴沒有大英國協其他國家,而只有大不列顛標誌的服裝。因此,又加上了錫蘭的蓮花、南非的圓錐花頭灌木、澳大利亞的金合歡樹、巴基斯坦的小麥和黃麻,以及其他國家的相應植物。她並不認為把自己打扮得象個玩偶會降低自己的身份。她把這種做法看作是工作的需要。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認為,她在1953年夏季的加冕典禮充滿了神移主義的色彩。還在少年時代,她就目睹了父母虔誠的登基儀式。今天,她以同樣的熱情身臨其境。「請在那一天為我祈禱」,她曾在1952年12月即位後的首次聖誕節廣播講話中請求道:「祈求上帝給我智慧和力量,使我能夠履行我將要作出的莊嚴諾言。」

典禮結束後,兩位社會學家試圖解釋曾發生的一切。在1953年12月的《社會學評論》上,愛德華·希爾斯教授和麥可·揚(前者是一位美國人,後者是一位始終對君主制表示懷疑的工黨成員)對加冕典禮時的一些數據做了估計,其中包括警察局的統計數字。結果表明,雖然當時街上擠滿了人,但6月2日這天的偷竊卻少於倫敦平日的犯案率。更重要的是,溜門撬鎖案下降。他倆引用了德克海姆的一句話:「沒有哪一個社會不需要每隔一定時間,就鼓勵和重新肯定有利於統一和人格化的集體感和集體思想的。」他們斷定,加冕禮「正是這樣一種儀式,通過它,社會可以重申構成其本身的道德價值」。事實證明:「加冕典禮在一個時期內,實際上為整個社會提供了一個同上帝密切接觸的機會,以至於我們相信,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是一次民族感情交流的偉大行動。」

電影《女王》在紐約、波士頓和底特律打破了票房記錄,從而進一步證明了伊莉莎白二世對全世界所具有的魅力。然而,英國之所以會如此熱烈地慶祝一位新君主的登基儀式,還有其自身的原因。在街道聚會和宗教儀式上,能使人們回憶起在嚴酷年代中失去的整體感。雖然加冕典禮只舉行了一天,但由它所激起的熱情卻持續了整整一年-比任何一個時事評論員大膽估計的時間都要長,它的光輝留照後人。在舉行加冕典禮的這一年前夕,《時代》雜誌的編輯們四處尋訪,想找一位能夠表達時代精神的最理想人選。編輯們認為,這種時代精神應當是:希望。候選人中有:曾冒著狂風巨浪,連日守在下沉的「飛行企業號」船上的卡爾森船長;新露頭角的電影明星瑪里琳·夢露;剛剛在美國總統竟選中擊敗艾德萊.史蒂文森的德懷特·艾森豪。此外,還有老牌政治家邱吉爾和阿登納;後起之秀埃及的納吉布和古巴的巴蒂斯塔。但是,新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譽蓋群倫。《時代》雜誌認定,伊莉莎白二世正在國際範圍內恢復古代君主曾擁有過的「代表、表達和實現集體潛意識志向」的神奇權力。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女王是國家的象徵,女王統而不治,其權力包括批准內閣、簽署法案、接受各國使節呈遞的國書、頒發勳章,等等。至於其他方面的王權,則由各政府官員以君主的名義行使。她雖不直接執掌政府權力,但卻對輿論具有很大影響力,她在禮儀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內閣大臣和國會議員都稱政府為「女王陛下的政府」,所有的英國人包括首相在內,見到伊莉莎白二世都得屈身施禮。英國議會由女王和眾議院組成。議會通過的所有法案必須經過女王批准才能成為法律。而女王本人又是英國最具權威的外交使節,被視為英國國家的象徵。那麼她是否勝任這一神聖的職責呢?在女王剛登基時,邱吉爾也曾有過疑慮。當問及邱吉爾對女王的印象時,他說:「我不了解她,她還是個孩子。」

當時為了打消邱吉爾的顧慮,他的私人秘書科爾維爾講:「你會發現她絕不像個孩子。」科爾維爾是了解情況的。因為他從1947年至1949年期間一直擔任伊莉莎白的私人教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科爾維爾就已經是內維爾·張伯倫的私人秘書了。此後,他又做過邱吉爾的私人秘書。1947年,當伊莉莎白剛剛開始接觸政府事務時,喬治六世選擇了科爾維爾作為他的這位女繼承人的良師。科爾維爾很快就發現了女王的特徵,這使他在與年輕公主相處的那些年裡,謹慎得和同他在外交部任職一樣。1947年冬季,即伊莉莎白婚後不久,科爾維爾收到了財政大臣斯福德·克里普斯簽署的一封信,信中提議將公主的結婚禮服作為宣傳英國出口商品展覽的一部分,送到北美巡迴展出。科爾維爾不加思索地將信交給了他的女主人。

「你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建議嗎?」


她問道。「如果政府確實打算這樣做,」科爾維爾回答,「我看也無妨。」

「噢,」21歲的公主接著說:「我可以舉出五條充分的理由反對這樣做。」她當場毫不含糊地逐一說明了她的五條理由。

科爾維爾已經記不清這五條理由的具體內容了,但使他難以忘懷的是,公主當時說出的五個論點是那麼有理有據,令他大吃一驚,茅塞頓開。他回到自己的房間記下了這五點意見。幾天後,他接到了財政大臣用紅墨水寫來的親筆信。信中承認他沒有認真思索就草簽了上一封信。他表示無條件地收回他原來的建議,並希望能夠將他對伊莉莎白公主每一個論點的贊同意見都記錄在案。

經過科爾維爾的說服和邱吉爾的親自體察,他對女王的印象很快發生了變化。每次覲見過女王回到唐寧街時,他總是情不自禁地評論道:「一個多麼迷人,多麼聰慧的少婦!」

後來,科爾維爾還注意到,首相星期二被女王召見的時間越來越長,一開始不到半小時,但是很快就延長到一個多小時,以至於首相經常推遲晚餐的時間。

伊莉莎白是出色的社會活動家。繼加冕之後,她便開始了世界各國的頻繁的出訪活動,一位在位的英國君主週遊全球,這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因而,邱吉爾對此作了高度評價,他說:「女王環球之行與當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著名航海家德累克首次乘英國船隻繞行世界一樣有成績,她帶回的財物也會同德累克的一樣光輝燦爛,為英國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這話使伊莉莎白二世受到鼓舞。1953年11月23日,是個寒冷潮濕的夜晚,當女王向排列在通往倫敦機場路上的長長的歡送群眾隊伍揮手告別時,不禁熱淚盈眶。

她首先訪問了百慕達群島,然後又到牙買加。她說道:「最有效的聯繫不是寫在文件上,而是在人民心中,也就是藏在那些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目標的人民心中的。」這一點不僅僅成為她旅行的主題,而且也成了她整個在位時期的主題。伊莉莎白二世把堅持大英國協的理想視為自己的一個特殊責任。1953年底,伊莉莎白二世乘船從牙買加出發,經斐濟和湯加,聖誕節時抵達紐西蘭。她在聖誕節廣播講話中說道:「我要向你們表明:王權並不僅僅是我們這個統一體中的一個抽象的象徵,而且還是存在於你我之間一種個人的、生氣勃勃的聯繫。」

1954年2月3日伊莉莎白二世抵達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兩個月的旅行期間,她乘船航行2500英里,乘車行駛了900英里,乘飛機1萬英里。她一共作了102次講演,傾聽了162次國歌演奏,而其間只有6天半的歇息時間。她還穿上了從倫敦帶來的加冕禮服,親自宣布澳大利亞國會開幕。在開幕式上她說:「我決心遵照上帝的旨意,不僅是個統治者,而且還是你們的公僕。這不僅僅是我家族的傳統,而且我相信,這樣做也將反映出當代英國王權的特色。」

接著女王還訪問了科科斯-基林群島、錫蘭、亞丁,然後乘飛機前往烏干達,完成1952年初未能如約進行的訪問。1954年5月當女王返回倫敦時,她乘坐的「不列顛號」通過泰晤士河的橋下,受到了大規模的熱烈歡迎。這時伊莉莎白二世離開倫敦已經整整173天了。

伊莉莎白二世加冕不久還曾出訪西德,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第一位到西德訪問的英國君主,其原因在於她想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正式地作出一個握手言和的姿態。女王用了11天的時間,參觀了10個大城市,行程1200英里。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自己是英國歷史上旅行最多的國王而感到驕傲。到1977年女王在位25周年紀念日時為止,她已經進行了50多次國外旅行,週遊了100多個國家。這是與伊莉莎白二世本人的努力分不開的。60年代,當她懷有身孕,第二個和第三個兒子就要臨產時,她仍在旅途中。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把自己所擔任的重要角色比作英國的第一流的推銷員-同時她也視自己為更高的價值的象徵。1956年,在她訪問當時英國最大的一塊殖民地奈及利亞時,她決定去參觀一個麻瘋病患者居住地,同當地居民隨便地呆在一起。當地的主管人說:「女王的訪問是我能夠想像到的征服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懼怕與憎恨心理的最好方法。全世界人民都從報上知道女王和公爵深入到一個麻瘋病人居住區,這就以無與倫比的事實向他們證明,他們對該病的許多畏懼是沒有根據的。」

伊莉莎白二世對她在旅行中見誰與不見誰,總是有她自己的主見。因此,當1969年澳大利亞政府安排旅行日程的總負責人列出一張讀起來就像是一張社會登記表的名單時,他被嚴厲地從白金漢宮打發了出來,並奉命從名單上刪減墨爾本的貴婦人,多增加一些澳大利亞辛勤勞動、手上有老繭的人。伊莉莎白鎮定自若,似乎有一種安全感。在她看來,女王也不應嬌氣。如果說她有點感到擔憂的話:那麼她也未顯露出任何跡象來。甚至在1964年當她訪問加拿大法語區面臨著有直接被暗殺的危險的時候,她也沒動聲色。她樂於同普通人民群眾接觸,因此,每當她去外國出訪時,都預先發出指示,她不希望在車隊行進當中,兩側有駕駛摩托車的衛兵。因為她認為這些衛兵是一道障礙,與她的具有人性標準的要求格格不入。使她容易受到傷害的也正是她所格外珍視的。

伊莉莎白的生活安排有自己的特點,她認為,把很多時間花在午餐飯桌上沒有多大必要。她不喜歡大吃大喝。在就餐時,只喜歡喝一杯紅的或白的葡萄酒。至於食物,她忌食牡蠣、龍蝦和水生貝殼類動物,這倒不是由於口味緣故,而是出於安全上的考慮。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即位之初就決定,她原則上不接受晚宴邀請。大吃大喝、吸雪茄菸以及發表講話都是女王最不樂於幹的事情。但是,一些必不可少的盛會和首次展出活動她是非去不可的,而且還需要準點趕到劇場的包廂內。能在家裡度過一個寧靜的夜晚,是最令人愉快的,但卻十分難得。周末時,女王也許會為朋友們放映一部故事影片。女王待人是謙和的,如果你到她的官邸作客,等到你該告辭的時候,她會自然地站起身來。經過多年的練習,這一動作是那麼自然巧妙,以至於使許多人認為,是他們自己主動結束了這次會見的。在以輕鬆的口吻說完再見之後,她會再特別挽留你一下,使這次會談盡善盡美。於是,你就會帶著她不願你離去的愉快印象走下樓去。


近40年來,君主制度繁文縟節的約束,使女王個性變得含蓄、沉穩,但她並未因此畏縮不前,仍對王室所沿襲的舊製做了些改革。例如:把皇家教堂改成畫廊,定期向公眾開放,供人們觀賞。取消了舊時為女子成年進入社交界而舉辦舞會的習俗。她時常步行於人群中,以便更多地接近臣民。她還在宮中設立新聞秘書,以拍電影、著書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王室,使她的臣民既感到她和藹可親,又不失女王尊嚴。

女王每天總是8點一過便起床,先喝一杯茶,閱讀帶有特殊標記的朋友來信;看看報紙或做做字謎遊戲。穿戴完畢,開始用餐,同時收聽新聞。稍事休息,10時進行工作。閱讀當天新聞的背景材料,簽署和處理一些文件。女王工作十分認真,儘管文件很多,但從來不草草過目。下午進行會見。晚上則多是同家人在一起。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感情歷史彌深,她們有三子一女:查爾斯王儲、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女王對中國人民十分友好,她曾於1987年10月訪問中國。訪問期間給中國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從而為中英關係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