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為中國空軍主力,到慘被印度拋棄,蘇霍伊家族為啥走向了落寞

兵器百曉生 發佈 2022-04-16T02:49:08.051858+00:00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只有殲7和殲8,它們都只能算作是第三代戰鬥機,和我國周邊的F15、F2以及IDF戰鬥機比起來,落後了整整一代。

前言:蘇24戰轟炸斗機被擊落了,蘇27戰鬥機也被擊落了,本來還指望著蘇35戰鬥機能到前線去挽回顏面,誰曾想它不但也被擊落了,就連飛行員都被俘虜了。這一次次失利不僅僅重創了蘇霍伊家族的聲譽,也將俄式戰鬥機的短板無限放大到了世人面前。萬幸的是蘇霍伊家族還有最新型的蘇57隱身戰鬥機,它能力挽狂瀾,重新樹立起俄式戰鬥機的赫赫威名嗎?

中國空軍和蘇霍伊家族結緣,是從蘇27戰鬥機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只有殲7和殲8,它們都只能算作是第三代戰鬥機,和我國周邊的F15、F2以及IDF戰鬥機比起來,落後了整整一代。我們急需一款強大的空優戰鬥機來守護東南沿海的上空,而放眼全球,當時也只有蘇27戰鬥機能滿足我們的要求。

蘇27戰鬥機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的,蘇霍伊設計局給它制定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款能和美國F15相抗衡的重型戰鬥機。但是那會兒蘇聯的整體軍事工業水平和美國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論是航電系統,亦或是動力系統的技術儲備都略有不如。因此蘇霍伊設計局只能另闢蹊徑,通過不斷改進蘇27的空氣動力外型設計,以幫助它獲得更強的機動性能,從而彌補它的不足。經過20餘年的苦心雕琢,蘇27戰鬥機幾乎被打造成了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遠遠看去簡直就和白天鵝一樣高貴冷傲。

儘管沒有和F15戰鬥機一樣強勁的發動機,可蘇27的機動性能卻讓後者不得不甘拜下風。其首創的眼鏡蛇機動戰術飛行動作,至今仍只有極少數幾款戰鬥機能完成。得益於此,蘇27戰鬥機擁有了頂尖的近距離格鬥能力。當然,作為第四代戰鬥機,它同樣安裝了都卜勒火控雷達,能夠使用R77等遠程空空飛彈進行超視距空戰。有鑑於它的強大性能,中國空軍在採購了數十架之後猶嫌不足,直接就向俄羅斯買來了生產許可,直接開始製造國產版的殲11戰鬥機。可以說,在本世紀初的前10年,蘇27戰鬥機及其改型成為了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

就在蘇霍伊家族推出了超級蘇35戰鬥機,準備再接再勵進一步深耗中國市場時,咱們自己的國產戰鬥機卻橫空出世了。和新型國產戰鬥機相比,蘇霍伊家族並沒有能成為別人家的優等生。而咱的國產戰鬥機在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期待下,不僅性能越來越先進,而且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成系列化,譜系化發展。

蘇35戰鬥機嚴格上來講是屬於蘇27戰鬥機的深度改型,被俄羅斯軍方誇讚為性能最接近第五代戰鬥機的第四代++戰鬥機。這到底有沒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呢?蘇35戰鬥機的氣動外形在蘇27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優化,不過由於底子打得太好,提升空間不是很大。不過在動力系統方面,蘇35換裝了帶矢量噴嘴的AL-35FM發動機,其推力比蘇27戰鬥機裝備的AL-31發動機要大百分之十左右。不得不承認,蘇35戰鬥機的機動能力已經達到了第四代戰鬥機的顫峰,甚至比美國的F35戰鬥機還要強不少。

不僅如此,它還裝備了十分先進的飛火推一體化控制系統,將矢量推力控制、發動機控制、飛控系統以及火控系統整合在一起,飛控系統可以根據飛行條件和火控系統的要求自動控制噴嘴方向,實現超機動飛行,時刻保持最佳的攻擊準備狀態。這能幫助蘇35戰鬥機獲得無以倫比的近戰格鬥能力。

蘇35戰鬥機的特點已足夠鮮明,但它的短板也同樣不容忽視。蘇霍伊設計局為了進一步提升它的火控能力,特意給它換裝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被俄羅斯軍方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號稱對擁有3平方米以上雷達反射面積的目標的最遠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同時還能發現90公里外的隱形目標。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它所使用的無源相控陣技術比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要落後一代,其只有一個集中功率發射單元。這兩種技術之間的差距就好比是用帆船和輪船去比較,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不論是在探測目標的準確性,還是在多目標跟蹤鎖定能力方面,雪豹E雷達比主流的相控陣雷達都存在不小差距。

還不僅僅如此,由於雪豹E的單個相控陣天線不像有源相控陣雷達一樣能單獨具備雷達波收發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說白了就是由許許多多的小雷達拼湊起來的,即使有部分受到了電磁壓制,也不會影響它的整體功能。而雪豹E則不一樣,它極易受到外界的電磁干擾,只要有30%以上的相控陣天線受到干擾,整個雷達就都無法正常工作了。除了雷達不行之外,蘇35戰鬥機的電子戰系統也比較落後。埃及空軍曾拿出自己裝備的陣風和蘇35戰鬥機進行了一次空中自由對抗演練,在演練中蘇35在遠程對抗時被陣風的電子戰系統牢牢壓制住了,基本失去了遠程探測能力。

當前我國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早已十分成熟,已然變成了如大白菜般的存在,甚至就連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3戰鬥機,我們都給它配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因此蘇35戰鬥機的短板在我們看來就顯得格外刺眼。

在蘇35戰鬥機之後,蘇霍伊設計局又緊接著研製了蘇57戰鬥機。雖然俄羅斯一直對外宣稱蘇57是第五代戰鬥機,但它的隱身能力差卻是個不爭的事實。光從外形上看,蘇57戰鬥機就顯得過於龐大,過於立體,尤其是腹部不像F22戰鬥機那樣平整,還有兩個碩大的小S彎曲進氣道,這將大大增加雷達反射面積。再有就是蘇57戰鬥機全身上下都看不到進行了鋸齒處理的蒙皮接縫,可以斷定它沒有使用隱身蒙皮,缺乏吸收雷達波的能力。據俄羅斯紅星電視台報導稱,該機正面的雷達反射面積為0.5平方米,相比於F22戰鬥機的0.01平方米而言,相差了整整一個數量級。但是蘇霍伊設計局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它認為第五代戰鬥機更需要的是基於超級機動能力的近身格鬥技能。

如果說對於隱身性能,蘇霍伊設計局還只是自己的獨到見解,那在態勢感知能力設計方面,它可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主要還是受制於俄羅斯較為落後的電子工業水平。為了提升探測能力,蘇57戰鬥機安裝有多達5套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其機首安裝一部大尺寸的N036有源相控陣雷達,兩側配備了2部N036N側視雷達,都屬於X波段雷達。襟翼另有2部N036L機翼雷達,該雷達屬於L波段雷達。N036系列雷達雖然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可用於製作天線的原料仍然是能量密度更低的砷化鎵TR組件。這直接導致它比同等體積下使用氮化鎵TR組件的其它主流相控陣雷達發射功率更低,探測能力也更弱。

所以別看蘇57戰鬥機安裝的雷達數量更多,但其使用效果仍不如只安裝有一台大功率AN/APG-81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一套光電分布孔徑系統的F35戰鬥機強。

在電子戰方面,蘇霍伊設計局給蘇57戰鬥機整了一堆花里胡哨的裝備:像什麼新型無線電偵察和對抗系統,光學/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雷射定向紅外干擾系統以及L402「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L402「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它既可以採取被動模式跟蹤和破譯對手電子干擾信號,也可以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禦對抗,也可以主動發射干擾信號,對手的雷達和空空飛彈進行干擾。據俄媒報導,該系統的干擾距離超過了超過了AIM-120D AMRAAM類型的西方空空飛彈的有效射程,可以讓蘇57不採取任何機動就可以從幾乎所有角度保護自己免受雷達制導飛彈的襲擊。

聽起來確實比較唬人,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所謂的L402「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它自己的天線陣列(安裝在飛機的幾個部位上),還有共用的N036雷達系統天線陣列,以及敵我識別系統的部分天線對敵方探射雷達發射強電磁波,進行反向壓制干擾。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蘇57裝備的各型雷達必須能有很強的發射功率,很顯然以砷化鎵TR組件技術為基礎研製出來的俄式雷達滿足不了這一要求。同樣的,沒有強大的電子工業作支撐,蘇57的其它電子戰系統也不可能達到俄媒所宣傳的效果。

其實蘇霍伊設計局的經驗還是較為豐富的,蘇57戰鬥機的各項設計指標還是比較先進的,只不過俄羅斯國內的軍事工業發展實在是較為滯後,已經支撐不起先進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項目。俄羅斯在超大型鈦合金構架3D列印,高分子材料技術應用,高性能晶片製造以及數位化通信合成應用等能直接影響戰鬥機作戰性能的產業領域都存在極為明顯的短板。從目前俄羅斯的工業發展現狀來推測,至少在短時間內很難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意味著蘇57戰鬥機的性能基本上不可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自然也就對我們不再有什麼吸引力了。之前印度還曾被忽悠投入了幾十億美元參與到了蘇57戰鬥機的研製計劃之中,但在認清了俄羅斯航空軍事工業的現狀後,不得不果斷止損,終止了該項軍事合作,轉而花重金採購了陣風戰鬥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航空軍事工業的發展必將更加迅猛,尤其是當我們突破了大推力航空發動機技術之後,咱們勢必能研製出真正世界領先的戰鬥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