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區—西藏茶樹設施栽培技術要點

溫室園藝 發佈 2022-04-19T23:19:04.217623+00:00

|摘要|茶葉作為林芝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越來越受到有關政府與企業的重視與支持。通過設施栽培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茶樹的侵擾,培育壯苗,改善茶葉品質,滿足林芝茶產業發展需要。

|摘要|茶葉作為林芝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越來越受到有關政府與企業的重視與支持。通過設施栽培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茶樹的侵擾,培育壯苗,改善茶葉品質,滿足林芝茶產業發展需要。在設施栽培煉苗中要加強日常管理,滿足茶苗的水肥需求規律,並重視蟲害防治工作,達到使茶苗能在室外環境下生長的目的,促進林芝高海拔地區茶樹種植規模的擴大。


林芝市茶產業現狀


林芝茶樹種植主要集中在「三縣兩場」,即波密縣、墨脫縣、察隅縣以及易貢茶場和察隅農場,總種植面積達3萬畝(2000 hm2)左右,並且面積正在不斷增加,到2025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0萬畝(6666.67 hm2),可採摘面積達到5萬畝(3333.33 hm2)。目前茶產業已經被林芝市列入促進邊民致富的重點產業。根據國家標準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各省區對每一類用地的面積的都有規定,茶園作為其中的一類對土壤等條件有著特殊的要求,這也是西藏可種植茶樹的土地嚴重不足的原因。為突破茶樹種植海拔限制,增加種植茶樹的土地面積,部分企業、科研單位已在魯朗鎮拉月村(海拔2550 m)、巴宜區巴吉村(海拔2900 m)和西藏農牧學院試驗地(海拔3000 m)開展高海拔品種適應性實驗。


林芝茶樹設施栽培必要性


抵禦自然災害

設施栽培使溫度較穩定,減小了晝夜溫差,同時避免春季寒潮對茶籽萌發和茶苗生長造成影響。11月~翌年5月降水稀少,天氣乾冷且多大風,溫室設施更有利於保溫保濕。


培育足量壯苗

林芝市目前擴植茶園的茶苗短缺,墨脫等低海拔地區主要使用從四川、福建等地引進的無性系茶苗解決種苗問題,高海拔地區引入平原地區茶苗能否適應當地氣候還有待驗證。因此,藉助設施栽培有以下兩大優勢,一是對引入茶苗進行設施栽培。二是建立本地苗圃。


改善茶葉品質

在使用園藝設施栽培林芝茶樹時,除了利用溫室大棚改變溫度狀況外,還需搭蓋遮陽網進行控光。林芝冬季和夏秋季晴天時光照強烈,往往超過了茶樹的光飽和點,不利於茶樹生長。駱耀平研究表明,適度遮陽可以提高茶葉中胺基酸總量,增加芽葉含水量、保持芽葉持嫩性。降低碳氮比,有利於提升綠茶和烏龍茶品質,對紅茶的香氣和鮮爽度也有利。


設施栽培技術


栽培設施選擇


與低海拔區的茶區相比,林芝高海拔茶區氣候光照強、熱量低,修建設施主要是因為當地室外氣溫無法滿足茶樹生長需求,由此可使用光照來彌補熱量不足,但又要防止光照過強、大風加速蒸發等對茶樹的危害。


在育苗和扦插母園的培養方面,建立鋼架溫室大棚調節茶樹生長小環境是個可行的辦法。使用裝配式熱浸鍍鋅鋼管的鋼架大棚,根據需要可以修建單棟式或連棟式,並使用以聚碳酸酯為主要原料的透明覆蓋材料,透光率可保持在50%~60%,具有保溫性、密封性、抗衝擊性好等優點。在大棚內可以進行留養扦插枝條、短穗扦插育苗和茶籽播種等農事操作,為室外煉苗提供茶苗。


在室外煉苗則選擇搭建小拱棚作為主要煉苗設施。小拱棚主要由拱架和農用塑料薄膜構成,用作拱架的材料主要鋼管和塑料杆,高度為60~70 cm,跨度一般為120~150 cm,覆蓋材料為透光率約50%的遮陽網和農用聚乙烯塑料薄膜(PE)兩層,同時使用黑色地膜提高地溫,減少雜草滋生。若使用短穗扦插育苗,則要小拱棚與大棚配合使用,但此時小拱棚僅需覆蓋遮陽網增加遮光度即可,無需額外覆蓋PE塑料膜。


設施栽培煉苗技術要點


移栽與定植

茶苗移栽通常選擇在11月初茶苗停止生長時進行,將茶苗移至室外小拱棚中煉苗。移栽行距150 cm,雙行雙株種植,小行距和株距約30 cm,可種4000~5000株/667 m2。移栽時採用穴施的方法施足底肥,在每穴底部撒上兩把(約50 g)基肥(腐熟羊糞:土比例為1:1),填土約2~3 cm後再種茶苗,避免茶苗根系與肥料直接接觸,按照此操作辦法每畝使用腐熟羊糞約150 kg。後期煉苗中由於需要定期揭開小拱棚兩側通風口,接近通風口處的茶苗更容易抽乾死亡,因此小拱棚的兩端離茶苗留有1 m以上距離,或者在通風口與第1株茶苗之間多種幾株作為保護行。


煉苗日常管理

煉苗的時間為11月茶苗出圃後至翌年冬季。在茶苗生長的不同季節,需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合理安排農事。11月~翌年2月底,這段時間屬於當地的深冬季節,全天氣溫較低,時常出現雨雪天氣,午後風大,小拱棚可全天遮蓋提高棚內溫度,確保茶苗安全越冬。翌年3月大部分茶苗地上部分無枯萎和死亡現象,此時可全天打開小拱棚兩端的通風口,並且選擇天氣晴朗的白天揭開一側的塑料膜煉苗,9:30~10:00棚內氣溫升至30℃時需揭開棚膜,日落前蓋好。4月中旬時茶苗地上部分開始生長,陸續抽出新芽。5月底(立夏前後)氣溫升高後可去掉塑料膜與遮陽網,使茶苗逐漸適應露天生長環境,發現死亡茶苗後要及時補苗。


水肥管理

茶苗越冬初期的水分管理影響著茶苗越冬後的成活率,冬季夜間室外溫度均在0℃以下,晴朗白天能達到20℃,漫灌補水宜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白天氣溫高,水能順利下滲到土壤深處,否則水會凍結在表土層,影響茶苗根系的發育,澆水時採取膜下澆水。在肥料需求方面,茶苗移栽定植時施足量底肥,在較長時間內保證源源不斷地供給茶樹養分,第2年茶苗地上部分開始生長後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追肥。


病蟲害防治

茶苗移栽後,要加強管理,適時進行病蟲害防治。試驗的幼苗無病害出現,存在一定的蟲害,但經過控制後沒有形成爆發趨勢,對菜苗生長影響不大。小拱棚主要發生蟲害為擬步甲。幼蟲、成蟲分別為害茶苗的不同部位,幼蟲在土壤里取食植物根部,老熟後在土下3~7 cm深處作土室化蛹。成蟲啃食地上部分的葉片,成蟲觸角發達,遇驚動時即逃走,藉助較強的遷移能力而擴大危害範圍。成蟲取食時將葉片咬成無數缺孔,嚴重的咬壞生長點,常對苗期造成毀滅性危害。防治辦法是在茶苗越冬前,3~4月以及5~6月結合除草,將茶叢下表土落葉及行間雜草均進行耕鋤,一方面破壞害蟲的棲居環境,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傷及蟲體、蟲卵。春茶和夏茶採摘後選用45%噠蟎噻蟲胺水分散粒劑按照13.5~18 g/667 m2噴施,噴藥後7~10天宜重噴1次。


總結


通過設施栽培雖能培育出一定數量的實生茶苗,但直播而成的茶園單株分化嚴重,茶樹長勢不一,投產時間也不同,勢必給茶園管理和茶葉品質造成不利影響。目前鋼架溫室大棚內種植的『蜀永808號』實生茶樹一部分植株分枝角度大,枝條出現倒伏情況。一部分茶芽出現紫化現象,性狀發生變異。投產的芽葉存在「肥瘦不均勻」的現象,並且鋼架溫室大棚內茶樹的產量也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廣泛地應用於生產中。因此鋼架溫室大棚的茶樹可用於留養枝條,下一步將使用其枝條對茶樹扦插的設施栽培與煉苗技術進行探究,以期探索出純度維持度高、育苗迅速簡便和成本更低的設施育苗方法。同時持續觀察通過設施煉苗後的實生苗露天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助其早日成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