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於1906年的京漢鐵路,徹底改變了邯鄲、石家莊、大名的命運

青史觀 發佈 2022-04-21T15:50:52.699378+00:00

全長超1200公里的京漢鐵路,是溝通北京和漢口的交通動脈。這條竣工於1906年的鐵路縱貫今天的河北省中南部平原,京漢鐵路改變了河北中南部的政治和經濟格局。

全長超1200公里的京漢鐵路,是溝通北京和漢口(武漢三鎮之一)的交通動脈。這條竣工於1906年的鐵路縱貫今天的河北省中南部平原,京漢鐵路改變了河北中南部的政治和經濟格局。


【地處鐵路交匯處的石家莊強勢崛起】


京漢鐵路通車時,今天的石家莊市區範圍內只有一個三等小站。1907年正太鐵路(石太鐵路)的通車成了石家莊城市誕生的誘發條件。可以說,京漢和正太鐵路交匯於此是歷史機緣,也是石家莊興起的兩個必要條件。

在建設正太鐵路之初,工程師原本想將終點站設在今天正定縣和石家莊市區交界地的柳林鋪(當時叫柳林堡)一帶,目的是合理利用滹沱河的水運條件,使正定府城成為真正的水陸貨運中心。


但是,在實際勘察時,大家發現,滹沱河每年有四個月封凍期而且水量變化太大,航運條件一般。於是,本著節約成本的原則,正太鐵路的終點站南移到了今天的石家莊主市區一帶。這次改線最終奠定了石家莊作為近代鐵路樞紐城市的基礎。

大量附近縣區的破產農民在今天的石家莊市區一帶聚集,他們成為了小手工業者和搬運工。人口的聚集帶來了餐飲業和旅館業的發展。而因鐵路職工和外籍工程師的到來,也產生了近代的新式學校和西餐廳。城區開始出現了以正太飯店為代表的西式建築,民間藝術家也開始湧向這座新興城市。


優質的井陘煤炭和周邊的棉花和廉價勞動力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湖北人徐榮廷在官方資本的支持下,在石家莊開設了著名的大興紗廠。便利的交通、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建設和較大規模人口的定居,讓石家莊成了華北地區較為重要的中心城市。


到1947年11月石家莊(石門)解放時,城區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20萬,已經達到了中等城市的規模。再後來的1967年年底,河北省會從保定遷往石家莊,這座因火車而興的城市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可以說,京漢鐵路的修建是石家莊城市近代發展的第一步,而稍晚通車的正太鐵路則給城市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沒有兩條鐵路交匯於此的歷史原因,就沒有今天的石家莊。


石家莊的興起讓因中轉山西糧食和鐵器貿易著稱,享有「旱碼頭」美譽的獲鹿(今鹿泉區)城衰落。而自北朝時期就作為河北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正定府,經濟和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最終成了石家莊市的下轄縣。


【鐵路讓邯鄲、邢台重新煥發生機】


除了刺激了石家莊的城市興起外,地處鐵路沿線的順德府(邢台)也有了大發展。這裡成了棉花、毛皮產業的集散中心。更為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讓棉花銷售價水漲船高,冀中南平原成了棉花的海洋。優質廉價的河北棉花經過鐵路和水運出現在了天津市場。

因為京漢鐵路的出現,鞏固了順德作為冀中中心城市的地位,這也為後來邢台市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京漢鐵路的出現,也讓具有2000多年建城歷史的邯鄲重新煥發了活力。近代京漢鐵路經過邯鄲,初步刺激了本地的經濟發展。


1945年夏天,活躍在河北的八路軍解放邯鄲,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地處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地而且位於京漢鐵路沿線的邯鄲縣被改為了邯鄲市。新中國建立後,在國家一五計劃期間,邯鄲成了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大量人口的遷入讓邯鄲成了冀南舉足輕重的工業城市。在邯鄲的城市發展歷程中,京漢鐵路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趙州和大名因錯過鐵路而走向衰落】


當然,京漢鐵路也讓傳統的行政中心城市走向了衰落。在此背景下,趙州和大名府成了普通的平原縣。

治所在今天河北省趙縣縣城的趙州,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即便到了清朝末年時,趙州依然下轄柏鄉、寧晉、臨城、隆平(今隆堯縣)、高邑等五縣。但是,民國初年政府推廣的行政改革中,將原來的省、道、府、縣四級行政制度改為了省、道、縣三級制度。一些散州和直隸州被撤併。於是,原來的趙州消失不見,趙州也改稱為了趙縣。


行政級別的降低讓趙州的轄區面積縮小,而京漢鐵路在促進石家莊和順德兩個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擠占了趙州的發展空間,這個古城的影響力大為下降。當時的京漢鐵路並不經過趙州城,新興的鐵路運輸方式,讓趙州錯過了發展契機。


由此,輝煌一時的趙州古城成了河北平原上的普通小縣。

而曾經是冀南行政中心的大名府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和鐵路無緣的大名府,因為新興運輸方式的衝擊而變得百業蕭條。在新中國建立前,在將交通更為便利的邯鄲定為行政中心並設市管理後,大名府的政治地位大為下降。


新中國建立前,在河北省南部還有過一個「准地級市」體量的大名專區,下轄濮陽、南樂、清豐、長垣、東明等五個縣。但這五個縣後來劃歸到了河南省(東明縣後又歸屬到了山東省),原來的大名專區就變得「名存實亡」,大名就成了河北省東南部的普通小縣。


【促進兩個縣行政中心的轉移】


除了上述影響外,京漢鐵路甚至還對新中國建立後一些河北縣城的遷移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為京漢鐵路的修通,極大刺激了位於新城縣西部的高碑店鎮的發展,讓這裡成為了介於保定和北京之間重要的商業城鎮。


1970年,新城縣縣城從新城鎮遷到了地處鐵路沿線的高碑店鎮。在1993年的撤縣設市的熱潮中,新成立的縣級市以政府駐地高碑店為名,更名為了高碑店市。就此,有千年歷史的新城縣成為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縣級市「高碑店」。


1958年時,原來的永年縣(今永年區)政府駐地從廣府古城遷到了地處鐵路沿線、交通更為便利的臨洺關鎮,廣府古城作為區域行政中心的歷史就此終結。


時間回溯到公元1898年,在給京漢鐵路打下第一顆鉚釘的時候,或許此時的鐵路工人和清廷官員們不會想到,這條鐵路會徹底改變河北省中南部的政治和經濟格局。隆隆的汽笛聲不光帶來了一座新興的城市,還為沿途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京漢鐵路與近代邢台社會變遷(1906-1937)》《新中國縣城遷址研究(1949-2019)》《近代石家莊城市化研究(1901-194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