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真有5.76億的像素,還占用大腦65%的內存嗎?揭秘眼睛的奧秘

科技諸葛亮 發佈 2022-04-21T17:59:27.857621+00:00

人類在大自然競爭中勝出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大腦,我們的大腦大約只占身體重量的2.5%左右,但它卻消耗了人體25%左右的氧氣,這意味著大腦是我們人體「能耗」最高的器官。

人類在大自然競爭中勝出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大腦,我們的大腦大約只占身體重量的2.5%左右,但它卻消耗了人體25%左右的氧氣,這意味著大腦是我們人體「能耗」最高的器官。

然而,大腦大約65%的腦力,是用於處理眼睛收集的信息,如果把大腦比作人體的CPU,那麼我們的眼睛就占用了它65%的內存。

曾聽老人說,60年代挨餓時,有人找出了節省食物的方法。那就是即使是白天,沒事幹的時候,閉目養神,也會讓餓感來得慢一些。中醫閉目養神是有道理的!

以前小時候在農村,晚上也能看見滿天繁星的銀河,感覺就像一條透明的光帶。抬頭到處都是星星。哎!現在只有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可以看到了。

人眼解析度還真沒5億像素,這是誇大的,但是人對色彩,色差的辨識度,以及聚焦能力,那是相機無法比擬的。

說到強大的器官、感官,除大腦以外,人類的觸覺可以說是獨步天下,傲視群雄。可以說當之無愧是生物界的第一感官。

要是你特意閉眼,那麼身體會用耳朵,手的觸感,等等感知周圍,所以65%資源消耗一分不減!

閉眼思考題目,可以節約65%的CPU資源,聾者善視,瞎者善聽!

本人近視眼,戴眼鏡時思維很迅捷,習慣模糊性思維,容易看到底層邏輯,戴上眼鏡後可以提高觀察力,容易看到事物的細節,兩種模式切換,很舒服!

人眼分辨不了「海市蜃樓」,所以到了太空,一定要確定看得到星星或銀河,如果看不到,地球人也許只是看了一個全息投影,這就有點可怕了,但是太空人是可以看到銀河的大腦有個基本功能,叫圖像補償修復,倒立的圖像適應了大腦會自動修正方向。

它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圖像是倒立的,所以我們的眼睛實際上給我們大腦輸入的是倒立的世界。

輕微散光、近視,視網膜成像不太清晰,需要顯卡增加算力,用於優化成像。所以近視的人不戴眼睛時間長的話頭疼。

人眼是動態視覺,大腦不會處理你能看到的所有畫面,他只會專注於處理你關注的畫面。所以你看書,雖然視野範圍能覆蓋整個頁面,但是瀏覽文字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進行分辨。

你看5號字的文件,你眼睛集中注意力盯著中間的三個字,你看看你是否可以看清這三個字兩邊再隔三個字之外的字就知道了。說100萬像素都是說多了的。

在海邊撿到一塊手錶,如此精美複雜,你絕不會認為那是海浪億萬次的沖刷形成的,那一定是技藝精湛的工匠製作的。

同樣,人類的DNA編碼,每一粒細胞組成的器官比如眼睛等等,只能比手錶更複雜更精細。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我們會認為人類是進化產生的呢?背後真的沒有哪位工匠?

眼睛只負責實時傳入圖像,大腦才是老大,98%的都是廢圖像信息採集,都被大腦拋棄了,留下來的只是精華,才被永久記住了!

簡單說,視覺中心附近解析度最高,越邊緣越低,這是最佳的視覺策略了,畢竟主要信息都在中心區域了,不像相機全部區域都是高像素的。而且人眼還有集中於一個小區域,觀察整體視野,關注動態物體等狀態的切換吧。

人類對於我們自身的發展變化過程,還是需要投入更多時間研究的,還有很多無法解釋的事情,有待深入研究,為開發應用解決各種問題找到更好的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