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C、Hispano-Suiza這些經典品牌出的電動車,你會買單麼?

愛卡汽車 發佈 2022-04-23T01:21:32.880912+00:00

[愛卡汽車 愛卡視角 原創]自1886年汽車誕生之日算起,百餘年來問世的汽車品牌多如繁星,其中大部分都已湮滅於歷史長河中。不過與人生的彈指一揮間旋生旋滅不同,汽車品牌生而滅滅而生的例子並不鮮見。

[愛卡汽車 愛卡視角 原創]

自1886年汽車誕生之日算起,百餘年來問世的汽車品牌多如繁星,其中大部分都已湮滅於歷史長河中。不過與人生的彈指一揮間旋生旋滅不同,汽車品牌生而滅滅而生的例子並不鮮見。即便有瑞典豪門薩博顛沛流離十餘載仍居無定所、美國高性能代表Saleen賽麟作為圈錢工具被用後即棄這一幕幕悲劇近在眼前,仍擋不住一眾如出土文物般的古早汽車品牌欲借新能源大勢上演一出「借電還魂」的好戲。

上演《回到未來》第四部的DMC

1975年創立,1982年倒閉,倒閉三年後旗下唯一一款量產車參演科幻電影,並作為主角之一(名副其實)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同時狂攬超4億美元票房……可以說作為一家短命的汽車製造企業,美國汽車品牌DMC(Delorean Motor Company)的傳奇程度和話題性讓很多延續百年的汽車品牌都難以望其項背,更不用提把自己從通用汽車工程師、高管活生生「嘬」成毒販的天才創始人John DeLorean了(這位仁兄的人生經歷拍成電影絕對精彩,有興趣的同學請在評論區留言,找時間另開一篇文章聊聊他)。

誰也沒有想到,在DMC倒閉三年後,其唯一量產車型DMC-12居然因為一部科幻電影而爆火。

《回到未來》系列電影真正意義的主角:DMC-12,搭載2.85L V6發動機,雖然僅有132馬力的動力輸出,但憑藉鷗翼門、楔型設計、不鏽鋼拉絲車身面板以及在電影中「穿梭時空」的車設,在全球擁有極高的人氣,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神車。

John DeLorean,從天才工程師、通用汽車高管、DMC創始人淪為毒販......這人生經歷,好萊塢金牌編劇也未必能寫得出來。

言歸正傳,總之在DMC破產倒閉的15年後,1997年,一位從英國利物浦移民到美國,靠開汽車修理廠挖到第一桶金的機械工程師——Stephen Wynne,以500萬美元價格收購了DMC的商標、剩餘的零件庫存以及生產線。將DMC從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帶回到了美國得州休斯頓。憑藉多年來對DMC-12(DMC唯一的量產車型)這款鷗翼門跑車的痴迷,Stephen Wynne很容易就打通了為DMC-12維修及供應零部件的業務。

DMC的「接盤俠」——來自英國利物浦的機械工程師兼修理廠老闆Stephen Wynne,在1997年斥500萬美元巨資收購了這個小眾品牌,並把DMC從還籠罩在北愛爾蘭共和軍恐怖主義陰影下的貝爾法斯特,遷到了美國德克薩斯休斯頓。絕對的真愛粉一枚。

但Stephen Wynne斥巨資收購DMC顯然不是為了掙這一點點小錢,而是要正式復產DMC-12,不過儘管零部件齊全,同時廠房以及生產線也已齊備,但當時的美國法案並不支持這種技術落後車型的復產,轉機直到2015年才出現,這一年,《小批量汽車製造商法案》被美國國會通過,允許DMC這類小眾品牌在每年產量不超過500台的前提下恢復汽車生產。

受當時的美國法規限制,Stephen Wynne在完成收購後並不能復產DMC-12,只能為其他DMC-12車主進行車輛維修和供應零部件。

轉機直到2015年才出現,美國國會通過了《小批量汽車製造商法案》,技術落後的小眾經典品牌被允許復產,但年產量不得超過500台。

原以為每年生產300台左右就能滿足市場需求的Stephen Wynne被車迷的熱情震驚了!2016年當復活後的DMC對外宣布將復產DMC-12後不久,有超過3500個車迷發送了申購郵件到DMC公司郵箱,去競爭首批12台車(售價10萬美元)的認購資格,甚至一度造成了郵箱崩潰。大量的競購者還要求DMC收取高昂的預定金,以篩掉競爭者。

儘管售價高達10萬美元,但仍擋不住粉絲們的狂熱購車欲望。DMC-12將復產的消息對外公布沒多久,超過3500封申購郵件讓DMC官方郵箱一度癱瘓。

狂熱的市場反饋給了Stephen Wynne信心,但500台的限額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般懸在頭上。既然老舊的內燃機技術制約了DMC-12的大規模復產,那藉助電氣化大趨勢讓DMC-12完成轉型,以全新的電動車形象完成品牌與產品的涅槃重生,又何樂而不為呢?

儘管與保留經典的初衷似乎有些背道而馳,但電動化能讓DMC-12規避產能限制則是很現實的好處。可以說從這個想法萌生的那一刻起,DMC-12的復活已經從粉絲的熱愛與情懷,變質成了一門純粹的生意。

從2019年起,就有媒體陸續釋放出DMC-12將轉型為純電動車型的相關信息;2021年義大利知名設計和工程公司Italdesign- Giugiaro公司率先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則消息,其中包含DMC-12老款車型的圖片以及一款帶有DMC標識的新車剪影,相當於官宣了其將與DMC合作開發全新電動車型;之後又有媒體曝光,來自英國的工程公司,同時也是Fomula E電池供應商的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也將參與其中,為新車提供技術方案。

2021年,由義大利知名設計和工程公司Italdesign- Giugiaro發布的這張圖片,向世人公開了DMC向電動化轉型的戰略。

↑ DMC官方發布的短視頻顯示了新車將會繼承DMC-12的鷗翼門設計,但前臉與Italdesign公布的剪影略有不同

直到今年2月,DMC終於決定從幕後走到台前,在社交媒體上正式發布了一則僅13秒的短視頻,揭示了一款採用鷗翼門的全新純電車型,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新車型會沿用DMC-12的經典名稱,還是會採用Delorean EVolved(譯為演變,其中包含EV,可謂一語雙關)的名稱。不過也無需等待太久:今年的8月18日,DMC會發布這款全新車型,屆時謎底將正式揭曉。

上演《回到未來》第四部的DMC

歸來仍是貴族的Hispano-Suiza

誕生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汽車品牌Hispano-Suiza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很陌生,這家始創於1904年的品牌在西班牙語中就是「西班牙-瑞士」之意,也是為了紀念品牌兩位創始人的國籍。簡單來說,Hispano-Suiza自創立之出到1938年汽車業務停止,一直是以知名豪華汽車生產商的身份存在於世的。其巔峰期推出的車型H6系列、K6以及J12都是當時最為頂尖的車型,足以與同時代的勞斯萊斯、布加迪相媲美。

西班牙品牌Hispano-Suiza的汽車製造業務持續並不長久,但其生產的每款車型都是當時頂級豪車的存在。圖中車型為搭載9.4L V12發動機的J12,最大馬力250馬力。

1939年,西班牙大獨裁者佛朗哥將軍乘坐一輛Hispano-Suiza J12參加了在馬德里舉辦的勝利閱兵式。

值得一提的是,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勞斯萊斯相似,Hispano-Suiza也擁有航空發動機業務,甚至從二戰伊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專注於飛機發動機及軍火(自動加農炮)的研發。從1904年至1946年間,Hispano Suiza生產了超過12,000輛豪華車和50,000台飛機發動機。

與競爭對手勞斯萊斯相同,Hispano-Suiza也同樣從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業務,由其法國分公司生產的V12飛機發動機在二戰期間是絕對的搶手貨。

搭載Hispano-Suiza研發的12Y-31型水冷式12缸發動機的Morane-Saulnier M.S.406戰鬥機是二戰時期法國空軍主力機型。

1938年,Hispano-Suiza法國子公司的汽車業務因為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被法國政府叫停,轉而生產飛機發動機和軍火;兩年後,Hispano-Suiza西班牙本部與西班牙銀行Banco Urquijo以及部分西班牙工業企業聯合創立了「Sociedad Ibérica de Automóviles de Turismo」(伊比利亞乘用車協會,縮寫S.I.A.T.),而這個組織也正是如今大眾旗下西班牙品牌西雅特(SEAT)的前身。

當今大眾集團旗下的西班牙汽車品牌——西雅特的創立,也有Hispano-Suiza參與其中,稱其為西班牙汽車工業的奠基者並不為過。

儘管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但可以確定的是,Hispano-Suiza這個品牌已經被其創始人之一的D.Damián Mateu後人收回,目前掌握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最有實力最富裕的Mateu家族手中,該家族數代經營化工廠、葡萄酒莊園、高爾夫酒店以及賭場,同時還擁有一座相當宏偉的城堡——Peralada(該古堡內的白鸛養殖基地據說就是Hispano-Suiza的車標由來)。目前Hispano-Suiza的總裁正是創始人D.Damián Mateu的曾外孫。

Hispano-Suiza品牌logo是一隻西班牙白鸛,據稱其來源是品牌創始人D.Damián Mateu所擁有的Peralada古堡中,設有白鸛養殖基地。

在2019年日內瓦車展上,已經沉寂70餘年的Hispano-Suiza出人意料的攜新作——Carmen,一台純電復古跑車,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Carmen名字源於創始人孫女,也就是現任總裁的母親。這是一款搭載後軸雙電機,擁有復古外觀(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1938年推出的Hispano-Suiza H6B Dubonnet Xenia)的超級跑車。巧合的是,這款車的動力系統也是由Fomula E的一家供應商——QEV Technologies所研發的,其後軸的兩台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可輸出749kW(1019Ps),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不到3s,最高車速被限制為250km/h,電池組電量為80kWh。

回歸到Mateu家族後,Hispano-Suiza的首款車型——Carmen,名字則來源自創始人的孫女,也是目前該品牌總裁的母親。

Carmen(下)的外觀設計靈感則來自於1938年推出的Hispano-Suiza H6B Dubonnet Xenia(上)

Carmen定位為純電復古超跑,搭載後軸雙電機,最大功率為749kW(1019Ps),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不到3秒。

該車的動力總成由Fomula E供應商——QEV Technologies提供。

限量14台的Carmen售價高達170萬美元,相比之後推出的僅有5台的Carmen Boulogne還算「實惠」。

而在2020年11月,Hispano-Suiza又推出了基於Carmen的特別版車型——Carmen Boulogne(Boulogne一詞來源自法國北部沿海小城Boulogne-sur-Mer,在上世紀初駕駛Hispano Suiza參賽的車手曾在該地區舉辦的多項汽車賽事中取得勝利)。這款車相比原版車型更輕,同時馬力也更大。

Carmen Boulogne的推出是為了紀念20世紀初Hispano Suiza賽車在法國北部沿海小城Boulogne-sur-Mer舉辦的多項汽車賽事中摘得桂冠。

Carmen Boulogne完全黑化的車身在中網外圈、外後視鏡殼體以及車身上多處點綴以古銅色;同時其車身殼體採用碳纖維材質,懸架也採用了輕量化設計,整備質量相比Carmen輕了60公斤。動力方面,Carmen Boulogne同樣搭載後軸雙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820kW(1115馬力),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為2.6s,最高車速提升到了290km/h。

「黑化版」的Carmen Boulogne相比原版車型動力更強、質量更輕,當然也就更貴。

毫無疑問,「借電」重生的Hispano-Suiza仍然保持了其固有的超豪華品牌定位:原版的Carmen僅限量生產14部,加上限量5部的Carmen Boulogne,總共只對外發售19部,單車售價高達170-180萬美元。當然,Hispano-Suiza對外聲稱未來還會推出更多品類的純電動車型,但估計定價和產量並不會和Carmen有太大落差。直白點說,無論是Mateu家族還是Hispano-Suiza這個品牌,周身都散發著「窮人及土豪勿近」的貴族范兒,而Hispano-Suiza的復生,在我看來也更像是一個貴族後代為了完成長輩遺願同時滿足自己情懷的一次玩票行徑。

歸來仍是貴族的Hispano-Suiza

曾經的商用王者Morris Commercial

與上面的兩個品牌不同,誕生自上世紀20年代的Morris Commercial是個商用車品牌,自創建以來一直以生產輕型貨車以及計程車作為主業。不過在二戰期間,Morris Commercial同樣也被英國政府徵用作為軍火製造商,生產過軍用卡車及兩棲運輸車。

早期Morris Commercial計程車廣告,圖中為1929年推出的G-type國際型計程車。

Morris Commercial旗下最經典車型莫過於其在上世紀40年代末推出的承載量為半噸的貨車J-type,這台造型看上去有些一言難盡的輕型貨車憑藉「平鼻子」造型(前向駕駛室在當時並不多見,屬於較為創新且實用的設計)以及可自由定製車身(Morris Commercial提供底盤,車身製造商根據用戶需求定製)的特點一經推出廣受好評。除貨車外,J-type還擁有皮卡、自卸卡車、冰淇淋車、牛奶車等多種車型。直到1961年在生產了48,600台後,才被J4車型替代。

Morris Commercial生產過的最經典車型要屬載荷量為半噸的貨車J-type,該車型於上世紀40年代推出末,共計生產近5萬輛。

除了普通的廂式貨車外,J-type還推出過皮卡、自卸卡車、冰激凌車等多種功能車型。

而在另一項主業——計程車的研發製造上,Morris Commercial同樣成績斐然。1929年蘇格蘭場(倫敦都市警部的代稱)發布了全新的計程車車輛標準,而Morris Commercial迅速的按照新標準推出了自己的計程車型G-type,這款車採用了Morris乘用車公司推出的牛津轎車的底盤和動力,16馬力的四缸發動機讓其最高時速能達到72km/h,成為了當時倫敦街頭計程車界的「超跑」;另外其前擋風玻璃在駕駛員一側設計了一個缺口,玻璃面積要比其他計程車少四分之一,據說該設計是考慮到當時倫敦的空氣品質極差,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玻璃極易起霧,嚴重影響行駛安全性。

G-type計程車的推出迎合了當時蘇格蘭場剛剛頒布的計程車車輛標準,加速快、空間大,同時還有很多針對當時用戶實際需求的獨特設計,比如3/4塊前風擋玻璃。

G-type的乘客艙可與駕駛艙完全隔離,讓乘客能夠享受私密空間,同時還能通過車內配備的麥克風與駕駛員實時溝通提出需求。雖然在市場占有率上G-type比不上奧斯汀汽車的12/4 LL,但憑藉獨特的產品優勢仍在倫敦街頭馳騁了18年之久,直到1947年才被繼任者取代。

不過儘管在貨車和計程車兩個細分市場實現了兩開花,但是在戰後,面臨著來自美國廠商(說的就是你,福特!)的激烈競爭,Morris Commercial選擇了與奧斯汀汽車合併這種「抱團取暖」的生存方式。事實證明這是一步錯棋,儘管在50年代一度成為全球最大商用車製造商,但兩家車企合併後的英國汽車公司(BMC)進入60年代後不斷沉迷於合併,先後與捷豹、利蘭等車企聯合,此時Morris Commercial已經名存實亡,生產的所有車型都懸掛BMC的標識,其生產的車型由於與其他BMC子品牌有所重合,Morris Commercial逐漸不受重視,直到1971年,Morris Commercial位於伯明罕的Adderley Park工廠(生產柴油發動機)關閉並被拆除,Morris Commercial退出了歷史舞台。

與奧斯汀汽車合併後的Morris Commercial風光不再,其商用車型與其他後續加入進來的品牌產品重合度較高,逐漸不再受到重視。伴隨著1971年柴油發動機製造廠——Adderley Park工廠的關閉,Morris Commercial也退出歷史舞台。

不過在2017年,已經退出車壇近半個世紀的Morris Commercial突然發聲,公布了其全新純電動商用車計劃,並於2019年正式發布了Morris JE——一款繼承了J-type獨特造型的純電貨車。新車搭載60kWh的鋰電池和一部後軸電機,動力參數尚未公布,但據稱有320km左右的續航能力。

2019年,品牌已歸屬於上汽集團的Morris Commercial在沉寂許久後發布了純電動商用車JE,與J-type相同,JE也推出了多種車身樣式。

JE的復古氣質不僅限於繼承了J-type的獨特外觀設計,其內飾設計,尤其是窄輻方向盤和方正的側窗,同樣流露出滿滿的復古風。

JE的承載能力達到了1噸,由於車身採用了碳纖複合材質,價格相當昂貴,定價達到了78,000美元,與一台基礎版保時捷Cayenne的售價相當。

相比曾經的J-type,Morris JE的載荷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達到了1噸,不過由於採用了碳纖複合材質的車身,Morris JE的價格相當可遠比J-type「高貴」,真會有人情願花78,000美元(約等於一台保時捷Cayenne在英國的起售價)購買這樣一台復古貨車麼?

結語:無論是興趣、情懷還是生意,選擇在全球電動化浪潮洶湧來襲的當下,讓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的品牌「返場」確是一計良策。首先「經典+環保」的組合在如今西方社會文化背景與輿論氛圍下,無疑是非常受青睞的。君不見歐美地區有多少單憑老爺車「油改電」這一項業務就能滋潤度日的小作坊?更何況是這種官方IP親自下場。無論是單純的資本運作撈一筆就撤,抑或是真想在汽車製造業創下一番事業,更動聽的故事勢必會帶來涉及方方面面、難以想像的便利;另外,內燃機時代動力系統被汽車大廠把持的禁錮也在「新浪潮」下被擊得粉碎,復活經典品牌的幕後操盤手完全可以只負責Coachbuilding(當然這項業務也完全可以外包),將動力、底盤等技術問題完全交由類似QEV Technologies、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這些供應商去解決就好。只要不失心瘋般的糾結高階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一個好端端的古典品牌要這些做什麼?),那技術壁壘就是不存在的。可以預見的是,在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來僅此一遇的大變革時代,借電還魂的品牌會越來越多,但能煥發第二春,真正能在舞台上站穩站住的又能有幾個?

精彩內容回顧:

愚人節上市!樂高推出Delorean DMC-12

被人不恥的「油改電」 竟也能高大上?

貝克漢姆投資造車 玩起了老爺車油改電

曾經的商用王者Morris Commercia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