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公益創業應實現公益與商業雙贏

深愛榜 發佈 2022-04-23T14:28:44.196409+00:00

深圳首倡「公益創業」模式第一人袁子彈:公益創業應實現公益與商業雙贏一說起「公益組織」,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依靠政府撥款或企業贊助,從事社會服務,只幫人不利己」的「好人團體」。事實上,多年來,大多數公益組織也的確是依靠這種模式在進行運轉。

深圳首倡「公益創業」模式第一人袁子彈:公益創業應實現公益與商業雙贏

一說起「公益組織」,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依靠政府撥款或企業贊助,從事社會服務,只幫人不利己」的「好人團體」。事實上,多年來,大多數公益組織也的確是依靠這種模式在進行運轉。

隨著近年來公益事業愈發受到重視和各種公益組織不斷湧現,「公益創業」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所謂的公益創業,就是社會組織、企業、非盈利組織等在經營過程中,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創造性地融合,在保證組織不偏離公益性的同時,藉助一些商業手段來實現公益組織的「造血」功能,讓組織擁有更多資源和能力從事公益服務。

寶安義工作家、深圳市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總幹事袁子彈是深圳首倡「公益創業」模式第一人。從2006年開始,他就立志要探索出一條既能加強公益自我造血功能,又能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雙贏」的「公益創業」模式。經過八年的摸索,他的「公益創業」模式中的第一步——商業化運作的公益電影《深圳愛上你》即將啟動。

當下,有人把「公益創業」單純地歸結為創辦公益組織,專門從事公益服務,收入來源則主要依靠社會捐贈和專項撥款。但是,袁子彈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一個真正成功的「公益創業」模式,應該完全實現公益組織自我造血、以市場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取得公益與商業的雙贏。

1

義工商人燃起「公益創業」之夢

袁子彈的真名叫袁知安。與大部分來深圳尋找未來的務工人員一樣做過建築工人,1997年就來到深圳的袁子彈做過雜工,做過搬運工,做過倉庫管理員,也做過報社的報紙發行員。從那時候開始,他就一直熱心於公益,經常和義工及社會人士一起組織公益活動。

經過幾年的積累和不懈的努力,2005年,袁子彈開始創業,與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網絡公司。憑藉著做公益積累下來的良好口碑,公司第二年就做到了利潤150餘萬元。

「最初做公益的時候完全沒想到要從愛心裡獲得回報,沒想到自己出來創業後,居然有很多做公益認識的朋友幫我介紹業務,讓公司做得風生水起。於是,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思考,能不能將公益和商業結合,利用商業為公益造血輸血。」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袁子彈的「公益創業」之夢開始初見雛形。同時,他還加入了寶安義工聯,成為寶安義工聯網絡組組長,搭建了具有資訊傳播功能的寶安義工聯門戶平台。

2007年,素有「打工皇后」之稱的安子依託「深圳讀書月」創立「青工大課堂」,組織講師到工業區為青工演講,以活生生的榜樣向青工傳遞正能量。在聽了安子的講座後,袁子彈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他主動向安子介紹了自己,並成為「青工大課堂」的總負責人。與此同時,他退出了一手創辦的網絡公司,成為一名職業公益人。

經過幾年的推進,「青工大課堂」成為「深圳讀書月」的品牌項目。2012年2月,共青團深圳市委成立了深圳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趁著這個契機,在團市委的助力下,袁子彈註冊成立了「深圳市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這是深圳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首個「破殼而出」的草根組織,並開創了「深圳青工(義工)文化大講堂」、「青春有約」等文化活動品牌。

雖然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舉辦了多場活動,但是袁子彈感覺到,單靠這種完全的社會組織和公益行為,公益組織仍舊無法實現自我造血:「我們的老師去企業講課,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很多時候要靠老師的愛心。」袁子彈說,那幾年裡,時代青工服務中心的房租、水電甚至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由他個人支付,為了這份熱愛的事業,他已經自掏腰包30多萬元,即便有之前開網絡公司的積累和退出公司後每個月近萬元的股份分紅,他也感到吃力,難以承擔:「這樣的公益說到底還是依靠外來資源扶持的,難以更遠更好地走下去。」

2

公益組織也可以有職業經理人

在袁子彈看來,辦公益也可以有職業經理人,他們也可以拿高薪,這樣才能把公益做大。袁子彈用土壤和水果來形容他的公益創業理念:「如果說公益是土壤,可以栽橘子,可以栽蘋果,但栽橘子賺的更多,為什麼不多栽橘子呢?只要土壤是公益的土壤,那無論是種蘋果還是種橘子,都不會偏離公益。」他把自己公益創業的規劃劃分為兩個「八年抗戰」。第一個八年要完成理念的建立和認證,第二個八年則要進入「公益創業」項目實踐期,以社會價值作為投資資本,探索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的跨界合作、協同創新的投資模式。

從2006年到2014年,袁子彈通過不斷地宣講、傳播、研討,讓政府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接受並認可他的「公益創業」理念,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的註冊成功,標誌著他的理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公益創業」進入項目實踐期後,公益電影《深圳愛上你》成為「公益創業」項目第一個案例的嘗試。

《深圳愛上你》以袁子彈在深圳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幾對青年男女在深圳追夢的奮鬥歷程,是首部描述深圳「志願者之城」的電影。雖說是公益電影,《深圳愛上你》卻計劃採用商業化的運作模式,「我會註冊成立一個商業公司來進行電影的運作,但《深圳愛上你》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公益電影,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電影的內容是公益的,二是電影的一部分收入將用來開展公益事業。」

袁子彈計劃註冊一家商業公司,發動身邊的朋友共同參與《深圳愛上你》的製作,通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家投資或者身邊朋友的眾籌方式參與投資,將身邊分散的文化資源產生聚合效應。據悉,目前袁子彈身邊有十幾位朋友願意通過眾籌的方式參與《深圳愛上你》的投資,最終收益將有10%以上用於公益事業發展。

「這部電影投資總額擬一千萬以上,第一期主要是通過一些小額投資成立運作小組,第二期主要通過有實力的企業家參與投資,不管電影《深圳愛上你》這一條路多艱難,我都會堅持做下去,不斷發動身邊的朋友來支持,也希望快一些能籌齊投資額,讓電影可以順利走下去,從而可以更好地去實現我的『公益創業』夢想。」袁子彈說,他將把《深圳愛上你》作為「公益創業」的試點,為今後「公益創業」的發展奠定一些基礎。

在《深圳愛上你》完成之後,袁子彈還計劃搭建一個電子商城。商城中的商品由各愛心企業捐贈,收益除去商城運轉費用外,絕大部分用於公益事業。從商城中購買商品的顧客還可以獲贈愛心證書。

3

第三方監管可保證

創業盈利用於公益

註冊商業公司,利用眾籌、集資等商業手段來運營,並達到盈利的目的。固然從理論上來說,盈利的一部分會用來支持公益組織和公益事業,但有一個很大的疑惑是:公益組織是以「非營利性」為特徵的,商業手段運作是否會使其脫離公益性質?另外,如何保證和監管公益創業所獲得的收益用於公益事業,而不是借著公益之名挪作他用?

對此,袁子彈認為,營利與非營利的區分應該從兩方面來區分:一是看其宗旨和目的。所有的企業,包括服務類型的企業,其宗旨就是通過其經營活動獲取最大的利潤,而公益組織則不同,其宗旨是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通過自身的服務活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二是從財務管理和財產分配體制上來區分。企業的盈利可以在成員中分紅,而公益組織的盈餘和清算後的剩餘財產則只能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不得在成員中分配。

「由此可見,公益組織在從事社會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國家的規定收取合理的費用,以確保成本,略有盈餘,這對於維持其生存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袁子彈表示,他同時也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如果想激勵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有才之士加入公益創業的行列,激勵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找有才之士來進行公益創業,可以使公益項目煥發出更多的能量和亮點,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那麼,給公益創業人士一定的回報也是無可非議的。」袁子彈以即將搭建的電子商城為例,「我的計劃是,商城的70%用於公益事業,30%用於公司運轉。如果商城的經營者有能力將商城的營業額做到一個億,那麼,一年給他們三千萬的費用,社會各界也不用覺得不合理,因為這是靠能力賺來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成功的公益創業,應該是公益和商業的雙贏。」

對於公益創業盈利用途的監管,袁子彈認為,財務是監管中最核心的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公益機構的財務由第三方監管,「例如說我把電子商城搭建起來後,把財務交給騰訊基金、壹基金這些與商城沒有關係的大機構管,商業公司的人員只負責經營,但是沒有財產處置權,70%的公益事業資金可以由第三方監管機構用來支持公益組織和公益事業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資金的用途。」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南方日報記者崔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