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具特點城市空間布局:迴旋鏢西寧、棒棒糖成都、鞋拔子蘭州

中國城鎮規劃君 發佈 2022-04-29T12:41:25.665700+00:00

城市空間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徵和組合關係,是城市功能組織在空間上的投影。而城市各功能區是通過各區的主要建築功能來體現的,建築功能在城市規劃中主要是通過用地性質來反映。

城市空間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徵和組合關係,是城市功能組織在空間上的投影。主要是分析城市各功能區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徵、組合關係。而城市各功能區是通過各區的主要建築功能來體現的,建築功能在城市規劃中主要是通過用地性質來反映。也就是說城市空間布局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就是分析城市各種功能用地之間的布局關係。因此在研究城市空間布局時主要是研究用地布局在空間上的投影。城鎮規劃君何方洪曾經寫過幾篇關於我國最具特點的城市布局方面的文章,但當時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好好地總結分析我國城市布局的主要特點。今天,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就在之前的基礎上再深入一點分析。

城市空間布局最基本的結構形態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其中集中式城市空間布局又可分為單中心塊聚式和多中心組團式;而分散式城市空間布局又可分為帶狀、星狀、放射狀和環狀等。各種布局形態各有其自身的特點,一個城市應選擇何種結構形態應根據其不同的發展時期、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的規模來進行具體的論證。比如新建一座城市,在這座城市發展的初期,由於資源、資金的數量有限,採取單中心塊聚式布局,有利於迅速形成規模效應、充分利用城市基礎設施、節約城市公共部分的投入,以促進城市快速發展。當然,我們可以按照遠期和遠景進行規劃布局,採取城市有機生長模式,只要近中期城市建設和發展「不跑偏」,未來城市布局可以按照但中心塊聚式布局。但是如果城市發展到較大規模,仍然採取這種布局形態,不斷向外「攤大餅,則會造成中心城區基礎配套設施不足,出現人口過密、交通擁擠、環境惡化、城改造難度加大等一系列的「大城市病」,此時城市的空間布局應逐步向多中心組團式過渡。

多中心組團式布局分兩種:一種是由相距不遠、互相分隔的幾片分區組成,每片分區內生產生活配套相對獨立,各片區形成相對獨立的中心。隨城市的發展,各分區出現局部相互溶合,此時若不及時調整形成外延的新的城市片區中心,則會形成幾塊大餅的溶合,造成城市形態的惡化。另一種組團式布局方式是分散組團式布局,在市中心區外圍發展相對獨立的工作、居住配套的副中心。副中心之間、副中心與中心城區之間保留農田、綠化隔離帶,使楔形綠地得以向中心延伸。各副中心規模不能太小,與中心城的距離相適宜,服務設施要完善配置,中心區有便捷交通。這樣既可充分利用中心城區的市級配套和受中心城區的輻射作用,又能有效地緩解中心城區的壓力,避免中心城區的環境惡化而制約中心城區的發展,有利於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這種分散式組團布局形式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城市的整體用地要求均較高。

有些城市由於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如城市沿河道、山地、公路等交通走廊發展,或縱向交通組織較困難,有過境交通穿越城市。此種情況可利用山坡地、河道或公路兩側土地橫向發展,把縱向劃分為若干段,分段形成相對的中心,利用一至兩條縱向主要交通將城市串成整體。這種布局形態一般是在城市發展時間延續較長,發展空間受限的情況下,城市自然形成的布局形態,後期在城市建設、規劃布局發展中進行有效整合而形成。

星狀或指形布局,實質上是集中式布局與帶狀布局的結合。一般由一個主城和若干個衛星城組成,在空間布局上將土地使用與交通發展結合起來,沿放射狀交通幹線每隔一定距離形成一個衛星城,如同手指的關節將城市連結成有機整體。各衛星城之間保持橫向聯繫,「手指」之間保留森林、農業、綠帶和娛樂用地,有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持,只是這種空間布局形態較適用於城市化發展的中後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時才能充分體現這種城市布局的優越性。放射狀和環狀的城市空間布局形態在實際運用中並不多見,其基本優缺點與星形布局類似。

說了那麼多了,城鎮規劃君何方洪暫時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詳細闡述我國城市布局的特點和利弊,非城市規劃專業的網友也沒有太多興趣去了解。因此,今天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就給介紹一下我國四個最具特點的城市布局,這三個城市布局是城鎮規劃君自己取名的「棒棒糖」布局的成都市、「蜘蛛網」布局的新疆特克斯縣城(八卦城)、「迴旋鏢」布局的西寧市、「鞋拔子」布局的蘭州市。

一、「棒棒糖」布局的成都市

成都的城市布局準確地說是「環形+放射」狀布局,「棒棒糖」布局是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從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現狀提煉出來的形象比喻。因為成都市的天府廣場就像一塊「棒棒糖」的糖心,而成都市的一環路、二環路、中環路、三環路、繞城高速(四環路)、成環路(五環路)、第二繞城高速(六環路)就像一圈圈的糖餅,而號稱世界上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就是成都這個「大棒棒糖」的糖柄。

從建國初期到現在,成都市城區布局從直徑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圓擴展形態。縱觀成都市空間開發歷程,成都市空間擴張的形態是由孤立的單中心沿「環形+放射」狀的交通軸線呈圈層狀蔓延再向多中心組團式結構演變,空間機制是由孤立的點極化向點軸化發展,並初步呈現出了點、線、面相互聯繫的三層網絡結構。由於成都市的城市空間增長形態和機制的變化對其產業空間布局的影響,成都市產業空間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質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經濟高度集聚地區為「極點」的增長極模式轉變。同時,隨著城郊交通聯繫的不斷加強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區組團的發展在空間上進一步形成了點軸布局模式和網絡布局模式。

顯然,從成都現在的發展來看,這種空間布局是合理的。然而,這種整體上呈現的「單中心圈層式」的空間擴展形態使之出現了居住區、商業區、文教區等清一色的分區規劃。最大的弊端是忽視了城市是一個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

具體而言,成都市的產業和居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鴻溝,處在外城層和輔城層的高新區和高新西區作為產業集聚地,則產業發達,居住和娛樂氛圍欠缺,由此也出現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現象,從而導致了一直以來的上班時間交通擁堵嚴重的狀況,無獨有偶,光華大道區域的城市發展,呈現出來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暫缺少娛樂和產業的規劃,這也會成為未來區域城市發展的掣肘。

與此同時,以天府廣場、鹽市口為中心,半徑1km範圍的內核區人口活動高度密集、零售商業、商務樓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機構的集中,讓中心城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一些矛盾的凸顯,「城市病」成為成都市城市建設中不可忽視的突出問題。

因此,成都市為了改變過去傳統城市沿路攤大餅的發展模式,突破「棒棒糖」城市空間形態,成都市提出要建設全國第一個公園城市,現在正在打造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市的公元城市願景,就是就是整個城市都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裡的花園一樣。

二、「鞋拔子」布局的蘭州市

蘭州市的城市布局準確地說是「帶狀」布局,蘭州城市形態呈東西帶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河流的分布。但是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從蘭州市中心城區的現狀建成區直觀的感受,蘭州的城市形態更像一個「鞋拔子」,並不是完全的帶狀形態,而是兩頭稍寬,中間稍窄的布局。

蘭州市中心城區坐落在黃河谷地,東西狹長,黃河由西向東蜿蜒流過,東起桑園峽,西至西柳溝,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解放初期也就是1949年時,蘭州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僅為10.51平方公里,集中成片分布在以南關十字為中心的老城區。1949年至1959年,城市擴展面積高達3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展到47.1平方公里,年均擴展速度高達3.65平方公里/年。工業、居住及公共設施用地占據核心地位,為第一個高速擴展時期,是以南關十字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擴展的。1976年,建設用地面積增加到79.43平方公里,主要圍繞幾個組團中心呈圈層式向外圍緩慢擴張。1980年代,城市發展緩慢,空間擴展主要以填充方式為主。

由於盆地內用地有限,蘭州市的新增建設用地不得不向黃河兩邊的灘地和兩側山地,以及組團之間隔離作用的農用地或所謂「空地」擴張,如2000至2004年,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蘭州市的開發區和房地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雁灘等黃河灘地成功開發了大量的商業住宅區。1990年以來的城市擴展雖然城市沿黃河谷地方向繼續向南北外圍方向擴展,但城市擴展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寧區和城關區位於黃河兩邊的灘地,城市組團之間的橫向填充與城區沿南北外圍方向的擴展相比要強烈得多。所以說自然環境條件是城市擴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蘭州市已經受到了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

蘭州位居我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與西北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具有「座中四連」的地理區位優勢,可在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濟北」的輻射帶動作用。但由於蘭州市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引發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落後、產業布局散亂、人口過密、城市用地擠占生態用地等城市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城市職能的發揮。國家提出在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戰略新格局和甘肅省實施「中心帶動」發展戰略,要求進一步提高蘭州市的中心城市地位,強化城市職能。

因此,蘭州市的城市功能結構的改善增強需要跳出河谷盆地建設新區已是發展的必然,從更大地域範圍優化布局空間結構。所以,目前蘭州市正在大力發展蘭州新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因為建設蘭州新區,不僅是解決「鞋拔子」城市形態的限制,更有利於與蘭州、白銀中心城市形成一種互為特角、互動互補的格局,輻射帶動蘭白都市經濟圈的開發建設,是構建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不可替代的關聯帶和支撐點,具有突出的區位、土地和交通關聯比較優勢。

三、「蜘蛛網」布局的新疆特克斯縣城(八卦城)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城的布局形態準確地說是八卦城布局,但是城鎮規劃君何方洪認為直觀上更像是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所以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就把特克斯八卦城城市布局叫作「蜘蛛網」布局。

在我國的城市建設歷史中,新疆的特克斯縣城是非常具有形態特色的一個案例。根據《特克斯縣誌》介紹,特克斯縣成立於1937年,由時任伊犁屯墾使的邱宗浚親自選地,依據周易八卦圖形完成規劃設計。特克斯因其城市格局形態具有明顯的「八卦城」特徵而聞名,被稱為「一部凝固的周易」、「有形的易經文化」。特克斯八卦城總體呈近圓形,中心陰陽位置為廣場公園,8條主街道由中心向八方輻射,4條環道圍繞中心組成間隔350m的3個同心圓,形成一環八街、二環十六街、三環三十二街、四環六十四條街的格局。因此,有學者認為特克斯的城區格局包含了周易的全部卦爻,是一座內含六十四卦,名副其實的八卦城。十五年前的2007年,特克斯縣城被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獨特的城市格局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地關注。

對於特克斯八卦城與周易文化以及西方理想城市的淵源關係,目前的研究大多傾向於以下兩種解釋:一是奇蹟說—特克斯是遵從周易方位學說和古代規劃經典理論的奇蹟。對於特克斯八卦城規劃形態的來源,目前的相關研究大多關注其與周易八卦的對應關係,認為這個規劃的可貴之處在於其「按照我國傳統的選址和規劃布局經典理論去衡量,八卦城可以稱之為罕見的精品」,或者如國務院對特克斯縣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關問題的批覆文件中所言,特克斯「不但是我國古代規劃史上的奇蹟,而且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二是巧合說—特克斯與西方理想城市模型的形態近似是一種巧合。特克斯八卦城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模式的形似,雖然也被學者們注意到了,但卻往往被當作是一種「類似」或巧合。

從對相關文獻的分析可知,特克斯八卦城之所以給人以「奇蹟」之感,主要是由於這一規劃雖然遵從了古代堪輿理論,但空間上卻並沒有採用中國古代傳統規劃的方正格局,而是採用了傳統規劃中所難得一見的環形放射空間形態。這種理論上的保守與空間上的異化的共存,使得這一形態在傳統規劃設計的語法結構中難以解讀,似乎這一設計是來自周易學說和傳統規劃理論下的神來之筆.因而不能不以現代規劃師難以理解的「奇蹟」視之。

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發現特克斯之所以比其他古代傳統的八卦城看上去形態更加「八卦」,這一奇蹟般布局的來源並非是單一民族傳統形式的放大。空間形態上民族化形式的出現,根源並不在於其設計對傳統文化採用了比其他古代八卦城更加保守的堅持,而是在近代中國城市規劃從被動接受西方規劃思想到逐步探索西學中用的規劃理想的發展時期里,經過了規劃師學習、模仿、整合之後所進行的創新實踐。這一形態所反映的歷史內涵與近代南京、瀋陽、上海所開展的自主規劃一樣,既包含了向西方近代規劃學習的努力,同時也在模仿的過程中通過對民族文化的表達來極力地維護中國傳統城市規劃文化的自尊。

因此,經過在近代城市規劃背景下對特克斯八卦城的規劃形態進行探源,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特克斯八卦城的獨特形態並非是難以解讀的「神話」,而是中西合璧的理性規劃設計作品。

四、「迴旋鏢」布局的西寧市

西寧市的城市布局形態準確地說是「十」字型布局,但是從空間上來看,城鎮規劃君何方洪覺得更像是「迴旋鏢」,因為「十」字交叉其實有錯位,並不是垂直的「十」字。

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城市,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中遊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城市布局呈東西向條帶狀。

西寧位於青海東部湟水谷地,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四周被拉脊山、日月山、達坂山環抱,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呈「十」字型空間結構(引自《西寧市總體城市規劃2001—2020年》),西寧的城市空間始終遵循著「內生活、外生產」的空間組織模式,即:圍繞四條「十」字型川道交匯處的城市中心建設西寧的生活和服務功能,是西寧最主要的公共服務和生活中心,這些功能的控制項擴展主要圍繞著中心區向四條川道蔓延式擴展。同時在城區四周,距生活空間一定距離外建設各類工業設施。

《西寧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西寧城市發展方向為近中期向東、向南發展,規劃向西、向北發展,西寧市城區擴展較平緩,主城區圍繞傳統「大十字」中心不斷向外擴展,尤其是在東西川道方向,主城已經和西鋼、韻家口工業區接壤,而在主城區內部。由於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在南川河兩岸的聚集和房地產開發,老城區和小橋地區的舊城區改造已基本完成,以城市生活服務為主的城北商貿綜合區已連片接壤,在南北川道方向,以青海大學為中心的文教科研區和以生物化學、生物工程、中藏藥加工、食品加工、現代種植養殖業為主的生物產業科技園已初步形成。

南川片區的文化和會展中心及城南片區初具規模,西寧市近些年城區擴展較快,以文化娛樂、文教、體育等功能為主的海湖新區及以旅遊服務業、特色資源精加工、生態農業園、高品質居住社區為主的城南片區的快速連片接壤,以商務金融、總部經濟、創意研發為主的西川新城快速建成。另外隨著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快速擴張,以高新技術產業、青藏高原特色產業、商貿物流為主的東川工業園區、北川生物園區已基本建成並和主城區相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