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夸孩子「聰明」了,除非你想毀掉他

愛曬太陽的老王 發佈 2022-04-30T10:10:49.919290+00:00

有一天,車厘子若有所思的問我:「媽媽,我聰明嗎?」我問她:「你覺得什麼是聰明?」她想了想說:「我不知道,就聽到別人說,是不是很棒、很厲害的意思?」我笑了笑說:「對呀,你看你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到底是誇人哪裡棒?怎麼棒呢?

有一天,車厘子若有所思的問我:「媽媽,我聰明嗎?」我問她:「你覺得什麼是聰明?」她想了想說:「我不知道,就聽到別人說,是不是很棒、很厲害的意思?」我笑了笑說:「對呀,你看你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到底是誇人哪裡棒?怎麼棒呢?」

我又想了想說:「比如說你很認真的聽我給你講故事,自己又把書看了好多遍,你通過認真的傾聽和努力的重複學習,然後能把這個故事再講給別人聽,這叫『聰明』;再比如說你從不會騎自行車,到你不停的去嘗試,去摔跤,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騎自行車,這也叫『聰明』,所以我覺得聰明是你通過努力和堅持,加上你用心的態度,然後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就是聰明的涵義。」這就是我的強行解讀...。

就算我們不去誇讚孩子聰明,不可避免的也一定會接觸到這樣的表揚,當她困惑的詢問我的時候,正是我們討論這個話題的好時機。

不是所有表揚都會有積極效果

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習慣地認為表揚孩子是一種積極地教養方式,認為優秀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其實,表揚是一種微妙且很難掌握的育兒工具。

表揚可以激勵一個孩子,也會毀掉一個孩子。恰當的表揚會鼓勵孩子不懼失敗、敢於嘗試,而誇張不切實際的表揚,最終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造成自我認同感低的結果。

「你真聰明」和「你很認真的完成了這個作品,能看出來特別用心,你一定覺得這種感覺很棒吧」都在夸孩子,但兩者截然不同。

「你真聰明」是貼標籤的評判,對象是人,而不是事件本身。如果我總是誇我女兒聰明,其實是在告訴她因為她的聰明,才把事情做的這麼好,我才會表揚她,那麼,她就會為了得到表揚而放棄那些相對於更難的事情,她會想如果她做不好,是不是就不聰明了,我就不會表揚她,就不愛她了。

如果我誇她努力,比如我為她在昨天編出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故事付出的努力而自豪,那麼,其實我是在支持鼓勵她努力的行為,是在分析她做事本身,而不是她這個人的品質。

信任危機

關於不當的表揚如何毀掉孩子,如何造成他們對我們的不信任,史丹福大學教育學教授威廉.達蒙這樣描述:「即使是出於最好的意願,不夠誠實的交流也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孩子們早晚會看穿這些對他們不夠中肯的評論。」

也就是說,孩子在明顯不擅長的某件事上,我們去大肆的誇讚他,實際上破壞了我們自己的可信度,而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自尊並沒有好處,因為真相他遲早會知道。

想像一下,一個(較小的孩子)一直被父母夸唱歌好聽的孩子,一天他自信滿滿的唱歌給夥伴們聽,當別人都笑他,告訴他唱歌五音不全的時候,他會想:「爸爸媽媽一直誇我唱的好,為什麼你們要笑?我這樣的水平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或者孩子只願意沉醉在父母虛假的誇讚中,只想逃避不願意積極去改變。

正確的鼓勵方式應該是:「嗯,你真的是非常熱愛唱歌呢,也特別有感染力,但是音準不是太好,但我看到你很努力的在練習,我覺得很快你就會有很大的進步的,加油。」

當孩子確實不具備某些方面的才能,我會直截了當告訴他,因為這種坦白意味著我的任何一句表揚都更具價值。讚美的神壇本來就不堪一擊,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信譽變成神壇上的祭品。

正確的表揚方式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期待老師和父母幫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讀懂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坐標。在孩子成功或失敗時,我們該怎麼來表達我們的誇獎和鼓勵,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一件很多人概念中的壞事,與誇獎和鼓勵聯繫在一起,是很多父母感到難以做到的。其實,只要在言語上注意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只是,一個人的語言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已經習慣了原來的表揚和鼓勵模式,習慣了表揚孩子的先天特質,只要願意去改變,就能培養出新的模式。

以下,是一些調整表揚孩子方式的一些好建議,也許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形成成長型心理模式:

1.讚揚努力,而非天生特質

別再說:「你畫的太棒了,真是個藝術天才!」試著這樣說:「你在色調處理和下筆角度上這麼用心,我真為你感到自豪!」

認為努力和勤奮能使自己的智力增長的孩子,在面對失敗時不容易焦躁,而且更能在失敗中堅持,甚至會在體驗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

2.以身作則,大人自己採用成長型心態

如果你能讓孩子看到你經歷了失敗仍然不放棄,而是更加的努力,孩子們會通過你的示範明白,一件事情的失敗,不等於一個人的失敗。

3.不要強化對失敗的不適應

面對失敗,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有些反應會讓我們承受比失敗本身更嚴重的損失。比如,拒絕面對失敗的事實,容易釀成更嚴重的失敗。所以,對你的孩子要坦誠。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不夠努力,在某件事上失敗了,告訴他真相,別粉飾太平。讓孩子學著去面對事實,看清自己的缺點和失敗,做出積極地應對。如果我們總是夸孩子多麼有才華,在某一方面多麼有天分,同時所有的證據都在正是這相反的論點......一旦孩子發現真相,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就降低。

4.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你對她的愛和賞識,不會因為他們的失敗而減少

失敗會讓孩子感到痛苦和尷尬,但是你的愛,以及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會緩解他們的痛苦和尷尬。同時,他們需要知道你會站在那裡支持他們,而不是評判或不切實際地表揚,這就是孩子安全的港灣。(不要試圖用物質去緩解孩子失敗的痛苦)

5.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失敗帶來的失落感

接納孩子的失落情緒,不要著急幫著解圍。畢竟那是他的失敗,不是你的。你的耐心、安靜甚至袖手旁觀,實際上是在教他懂得,他自己有能力從失敗中站起來,並繼續前行。

6.不要急著營救,讓孩子自己承擔失誤的後果

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找到解決方案,他們有這個能力。我們不要將失敗看作對孩子自我形象和信心的致命一擊。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幫助他在失敗的體驗中學到經驗和教訓,從而重獲掌控感。

當孩子開始懂得如何在失敗的殘骸中找回那些有價值的碎片,並為將來的成功去規劃和準備時,真正的學習就從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END

參考文獻:Jessica Lahey《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