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炒房一哥,如今斷供房遍地,跌幅超50%

樓市指聞i 發佈 2022-05-05T03:28:31.830274+00:00

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落寞。昔日的炒房一哥,如今斷供房遍地,燕郊整體跌幅超50%!先說3個鮮活的例子:1、劉先生300多萬買的房子,只拍賣90餘萬。2017年之前,這裡曾是炒房客們的樂園,也被稱為炒房一哥。

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落寞。

昔日的炒房一哥,如今斷供房遍地,燕郊整體跌幅超50%!

先說3個鮮活的例子:

1、劉先生300多萬買的房子,只拍賣90餘萬。

2017年之前,這裡曾是炒房客們的樂園,也被稱為炒房一哥。劉先生雖然不是炒房客,但作為剛需的他也不免心動,於是採用假離婚的方式在這裡購買了一套房,價值300萬元。

本來信心爆滿的他,最後卻被現實無情地擊破。

買房之後的幾個月里,當地的房價就開始無情下滑。

2020年的yi情,再度讓劉先生這套房子劃入了深淵,生意出現虧損的他,不僅與妻子的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而且這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房子,最終也保留不住了。

2021年的12月份,劉先生這套房子由於抵押債務違約,被一家大廠扣押查封了,期間想盡各種辦法,包括製造長租協議留住房子、讓朋友購買然後過戶等,但都宣告失敗。

前不久,他的這套房子被依法拍賣了,售價只有90萬出頭,至此劉先生依然欠銀行100餘萬,目前他暫且委身於朋友宿舍。

對於這套房子的拍賣,劉先生心裡五味雜陳,過去4年裡,這套房子已經跌去了60%以上,欠銀行的房貸還不足以抵扣貸款利息,斷供的想法早就有了,現在倒好,房子沒了,雖然徵信沒了,但也不用為月供發愁了。

2、這是一名網友的「自述」。

2017年前後,在燕郊置換二套房,房子140平米,總價格426萬元,貸款本金達到了298萬元,每個月按揭貸款16800元。

在買房之初,他也曾信心滿滿,感覺這點月供根本不算什麼大事兒,一晃4年時間過去了,還款總額達到了806400元。

然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他發現,這套房子自己越來越供不起了,算了一筆帳:房子依據現在市場價為235萬-240萬元,而且估計還賣不出去,即便是賣掉了房子,自己還要倒找銀行40餘萬,於是就有了斷供的想法,直接把房子給銀行一了百了。

接下來便是「自動逾期」,7個月之後,他盼來了如期的一幕:

銀行把自己起訴了。

法院的傳票是通過EMS郵寄過來的,但是自己剛好不在家,放在了附近的快遞櫃裡,由於沒有及時簽收,所以開庭的之後自己缺席了,按照未到場處理。

最後採用簡易程序給出了結果——很沉重,因為判決的損失遠超過40萬元。

4年前貸款298萬,四年內還款80萬,本息還剩下282萬元,也就意味著4年時間裡,本金償還了16萬,利息達到64萬,除此之外,還需要承擔罰息49908元,案件費15389元,保全費5000元,律師訴訟費122620元,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達到了192917元。

3、小余從開心到失落,最後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到這裡買房的人,基本上都來自於北京,小余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是從事影視行業的,2016年前後,他跟隨者囤房大軍,到這裡購置了2套房產。

2017年前後,看著來購房的人愈發增多,小余再次加注,在一個新樓盤按照新房的價格3.1萬元/平米入手一套70平米毛坯房。總價格230萬元,貸款130萬元。

隨著樓市調控的加劇,短短3個月後,買房賺錢的美夢就開始醒了。

小余在高位3.1萬元購買的這套房子,到目前市場價值只有125萬元,小余說「前2套房子價格也出現了回落,但是由於買的早,所以處於不贏不虧的地步,後一套房子則直接攔腰截斷。」手中的3套房子,隨著工作的變動,前兩套平價售出,後一套直接斷供拍賣,3套房子算下來,白折騰了六七年,淨損失超過100萬。

接下來,小余的想法很簡單:

趕緊還掉銀行欠款,然後刷新徵信,重迎陽光。

上述的3個案例,兩個來自網友自述,一個來自《界面新聞》報導,而且,在燕郊這座城市裡,斷供的情況並非個例,現在來看,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

用斷供人的話說:「哪怕是能趴著把月供堅持下去,我也不會選擇斷貸,斷供的結果只會更加得不償失。」

從環京一哥到炒房一哥,曾經的財富搖籃,今天的斷供集中地。

根據《界面》給出的數據顯示,近些年來,燕J地區法拍房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阿里法拍網顯示,到2021年12月22日,該區域的法拍資源數量497套,而且這些拍賣已經結束。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尷尬的結局?首先我們要了解前幾年這裡發生了什麼。

這個地段很特殊,雖然隸屬於河北省境內,但是絕對的地理位置計算,該區域更加接近北京。地理距離顯示,從這裡到北京天安門只有短短35公里,而且入京的路程也很近,只需要跨越一條500米的潮白河。

從進京距離就可以看出,這裡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交通足夠便利,在這裡買套房子,在京工作,簡直再舒服不過了。

事實上,北漂族也是這麼想的。

房產的上漲,除了北漂族的貢獻之外,還有發展的新契機:規劃承接北京的產業和人口轉移。

10年前,河北省就多次邀請北京,規劃一起打造「環首都的都市經濟圈」,這個「圈子」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分散帝都的過剩產業轉移,尤其是第二產業的轉移和承接。這個「圈子」包括了廊坊、保定、張家口、承德,還包括三河市(包括燕郊)、香河縣等超過13個縣市。

一旦這事兒成了,那燕郊就可能成為「風口上的那隻豬」,優勢堪比帝都的4-5環。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北京的「嚴厲調控」開始重錘落地,讓無法落戶的北漂族只能無奈地租房度日。被截流的大量北漂剛需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在「非京地區」購房,燕郊必然成為首選,於是2010年,這裡的價格漲到9000元/平米,而在上一年的時候,該地價格卻僅有3500元/平米,漲幅幾乎達到100%。

購房需求井噴,名企自然快速入局,萬科、碧桂園、合生等超大型房企超音速布局進入,大量買地開發,宣傳噱頭更是一個比一個狠,有的房企甚至打出旗號「現在的燕JIAO,未來的京籍」。僅僅是「京籍」二字就足以價值千金。

隨著噱頭增加,房產專家們也可使火上添油地論證「環京樓市」與「環滬樓市」的相似性,專家們紛紛以崑山、花橋等環上海城市群為例,以崑山、花橋等縣市的產業承接帶來的巨大輝煌來對比三河、廊坊等縣市,給「環京」畫上了美美的藍圖。

2014年至2017年,這裡的房子繼續被炒熱並輪番上浮,到2017年中前後,均價高達3.9萬元,新開樓盤備案價已經超過4萬元。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毫無產業基礎的環京城市,很可能超越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等一二線主城。

顯然,沒有任何基礎的東西,終究會泡沫破裂。

很多人都預料到了這個結果,但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幕卻發生在了自己頭上,而且來的這麼快。2017年的6月,該城市出台「調控」,開始限購房產,本地的限購2套,外地的需要滿足至少3年社保方可購買1套房子。

這兩個條件出現,直接切斷了市場上的需求,數據顯示,在這些新樓盤買房的人,90%以上來自於外地人口(主要都是北漂族)。

政策一經出台,房市價格轉變就立竿見影,曾經3.5萬元、4萬元的價格,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就被徹底打回了原形,降至1.5萬元-1.7萬元。

不管承認與否,那一批17年前後的購房者,成為了鐵鐵的高位接盤俠。

那麼,為什麼本地的住房需求就這麼少呢?根源還在於當地實打實的產業確實太少了,第一產業不足以支撐城市購房需求,第二產業結構單一、而且大企業稀少,沒有第二產業的情況下,第三產業無從談起。

這一點與「環滬城市」相形見絀。

上海是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之一,在10年前,上海以第二產業的強大著稱,GDP也在全國數一數二,隨著第三產業和金融行業、高端網際網路產業的布局,上海地區大量的第二產業開始向著衛星城市疏散,崑山、花橋成為了首批接盤者,於是大量的務工人湧入。

反觀「環京城市群」呢?帝都的主要職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附帶的是經濟產業,而且在早起發展的時候,重工業和製造業就相對較少,所以雖然近10年來也在對外輸出產業,但是可輸出的產業相對較少,故而導致了一個結局:環京城市群無產業可承接。

沒有產業,就沒有人口來源,僅僅依靠本地的農業人口,哪裡來的購房需求?

所以說,任何行業,沒有一成不變的邏輯,有漲必有跌、有盛必有衰。

曾經有多麼輝煌,現在就有多麼落寞,這句話是對炒房客們曾經瘋狂舉動的最好總結。

順應時代,才是購房者們應該有的態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