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如此迅速地輸給了普魯士?

張辰北 發佈 2022-05-06T22:51:40.433069+00:00

法國只用了兩個半月就打敗了奧地利;他們設法在七月中旬占領了丹麥大陸。8 月 1 日後簽署了停戰協議:戰爭持續了六個月。


1859 年 4 月 29 日後,奧地利向撒丁島宣戰,法國前來援助撒丁島。法國只用了兩個半月就打敗了奧地利;停戰協議於 7 月 12 日簽署。

1864年2月1日,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丹麥開戰。他們設法在七月中旬占領了丹麥大陸。 8 月 1 日後簽署了停戰協議:戰爭持續了六個月。


1866 年 6 月 14 日,德意志聯邦應奧地利的要求,宣布普魯士違反憲法並開戰。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七周戰爭」,因為這是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和德國其他地區所花費的時間。

1877年4月24日,俄羅斯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俄羅斯獲勝,奪取了高加索地區的領土,並迫使奧斯曼帝國將獨立讓給巴爾幹半島的各個國家。戰爭持續了十個月。

與這些衝突相比,近十個月的普法戰爭一點也不「快」。如果有的話,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比當時其他歐洲衝突的平均時間要長:這是對法國人在其主要軍隊在色當被摧毀後所進行的絕望但徒勞的抵抗的致敬。

至於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戰爭:

法國軍隊被廣泛認為是歐洲最好的軍隊,因為它由經驗豐富的專業士兵組成。男性簽約七年,如果他們重新入伍,他們將獲得獎金。全軍現役軍人492585人,另外可徵召預備役人員約16萬人。

相比之下,普魯士依賴短期服役的應徵入伍者。男子被徵召服役三年,然後進入預備役——如果宣布動員,他們仍然可以在那裡服役。北德意志聯邦的軍隊人數為 1,146,000。

法國將軍們蔑視普魯士士兵,他們被視為戴著眼鏡的職員和店主與經驗豐富的法國退伍軍人對抗。問題是,當你的人數以二比一的優勢超過時,你最好確保你的士兵真的比他們的對手強。

雖然德國軍隊的平均經驗可能比他們的法國對手少,但按照世界標準,他們仍然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裝備精良——而且人數超過一百萬。最後,也有其自身的質量。

(上面給出的數字是總體可用的士兵總數。戰爭的開戰實際上是 462,000 名德國人對抗 270,000 名法國人。)


德軍在 Gravelotte-St Privat 戰役中推進(1910 年繪畫)

值得注意的是,戰後,法國(和許多其他國家)複製了普魯士的招募和動員制度。

在裝備方面,雙方都沒有真正的優勢。標準的法國步槍 Chassepot 比普魯士的 Dreyse 針槍好;但相反,普魯士的後裝火炮比法國大炮好。

然而,普魯士人確實以非常有效的方式使用了他們的高級火炮。遠程火力會使法國的火炮沉默,然後德國炮手將與敵人接近,並在近距離發射致命的快速射擊,以掩護自己的步兵前進。這種戰術也將被其他軍隊效仿:1897 年著名的法國 soixante-quinze 火炮被設計成擅長這種形式的轟炸機。 (遺憾的是,到 1914 年,戰術已經向前推進了。)

普魯士在總參謀部的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優勢。再一次,這是普法戰爭後其他國家複製的一項創新,顯示了它的價值。法國在 1870 年沒有詳細的戰爭計劃;拿破崙三世指揮他的軍隊,然後聽取他的將軍們關於下一步做什麼的建議,同時等待他的軍隊慢慢集結。

相比之下,在普魯士,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致力於為潛在的未來戰爭制定計劃,並批評他們過去的表現以做得更好。參謀部的進入競爭激烈,並且基於表現和能力,而不是出身或贊助——每年都會為普魯士軍事學院的十二名最佳畢業生提供名額。參謀人員也被分配給戰地指揮官作為助理,擁有廣泛的權力。毛奇可以自信地向他的下屬下達命令,相信這些命令會由他個人認識的人執行,這些人曾在他手下受過訓練,了解他的方法和教義。


1870 年,普魯士總參謀長兼德軍司令老毛奇。

參謀部工作對戰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他們花時間研究後勤和通信。普魯士嚴重依賴鐵路和電報的新技術,確保他們的軍隊比對手更快地動員和集中,而莫爾特ke 可以協調分散廣泛的軍隊的活動,其程度在幾十年前是不可能的。

Moltke 還被認為是後來被稱為 Auftragstaktik(基於任務的戰術)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雖然德軍從未正式使用過這種表達方式。)這就是將軍們應該避免對部隊下達的詳細命令,而是設定目標,讓下級軍官主動實施。

如果做得好,指揮官們就不必擔心戰術細節,這樣他們就可以專注於大局,而單個單位可以更加靈活地行動,並抓住如果他們不得不堅持死板的計劃可能會錯過的機會。當然,做得不好會導致混亂、混亂和浪費精力。毛奇依靠他受過個人訓練的總參謀部軍官網絡——他稱之為「普魯士軍隊的神經系統」——來確保他的下屬指揮官可以被委託承擔責任。

「統帥聽命於事,絕不能乘虛而入。最高統帥和最年輕的士兵要時刻意識到,不作為和不作為更甚於採取錯誤的權宜之計。」

— 毛奇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戰場上,德軍不斷地在機動上勝過法軍。他們的步兵以公開的衝突順序前進,而不是為了保持對其他軍隊的控制所必需的緊密編隊。

在作戰規模上,如果一個德軍單位遇到敵人,附近的其他單位將立即向炮聲前進,而不用等待命令。因此,法國人會發現自己被原來的攻擊者壓制住了,而新的敵軍部隊則出現在他們的側翼和後方。

當然,出色的德國總體人數在這裡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它使他們能夠定期使用包圍戰術。五年前,毛奇曾提出著名的觀察,即在後膛步槍時代,「我們的戰略必須是進攻性的,我們的戰術必須是防禦性的。」普魯士軍隊將包圍寡不敵眾的法國人,然後占據一個位置,阻擋他們身後的交通線。這將迫使敵人要麼在不利條件下攻擊他們,要麼投降。

實際上,毛奇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在戰略規模和戰術規模上戰勝行動緩慢的法國軍隊。正如同時代人所看到的那樣,普魯士的計劃、組織和優越的人數擊敗了法國的活力。

當然,作為對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的反應,法國人組建了國防政府,又苦戰了半年。他們向普魯士軍隊投擲了訓練有素的新兵軍隊,這是他們所剩下的全部。巴黎經受住了四個月的圍攻,在此期間,該市的居民被迫吃老鼠(在首先吃掉了巴黎動物園的所有動物之後)。甚至個別的法國平民也拿起了他們的獵槍,向他們的家人告別,然後去射殺一些德國人——他們知道如果被抓到他們將面臨處決。

但這些都不夠。

孚日山脈的法國法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