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上的新寶藏

卷宗wallpaper 發佈 2022-05-06T23:56:24.783839+00:00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已於四月開幕,而這一藝術盛事的主場明星安藤忠雄在瀨戶內直島打造的最新建築Valley Gallery也在前不久正式亮相。本期以安藤忠雄在直島的一系列建築實踐為開端,以原研哉的海報設計為延展,看這幾座島嶼上值得發現的新寶藏。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已於四月開幕,而這一藝術盛事的主場明星安藤忠雄在瀨戶內直島打造的最新建築Valley Gallery也在前不久正式亮相。本期以安藤忠雄在直島的一系列建築實踐為開端,以原研哉的海報設計為延展,看這幾座島嶼上值得發現的新寶藏。

30年前的直島當代美術館及連帶酒店,是他在這裡設計的第一座建築,也是島上的第一座藝術博物館。而Valley Gallery則坐落在一處深谷底部,造型簡潔,屋頂採用角鋼製成,並根據地形走勢將整個場地設計成了不規則的四邊形。安藤忠雄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獨立的建築空間,同時儘可能地保留原本的地形和樹木」,以便充分挖掘環境的潛力。

Valley Gallery總建築面積96m²,混凝土外殼內是白色的展示空間,上方則是一個12mm厚的鋼板屋頂,造型宛如摺紙,透過邊緣兩個30°的銳角開口,可以看到天空,以及陽光風雨的四季變化。內部空間只採用自然光,白天,光線會透過這兩個開口在混凝土牆面投下銳利的陰影,形成日晷一樣的輪廓。安藤忠雄表示:「為了把這座建築打造成某種微觀世界,我提出了一個簡單而純粹的空間設計方案,就像白色的畫布一樣,讓自然光進入其中。在這樣的空白中,一切多餘的東西都會被抹去,並被隨著時間和季節而變化的光線,賦予不同的色彩。」

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Narcissus Garden》(1966至2022)的部分。在空間內,自然光可通過角落處的露天開口照射進來。

作為Benesse Art Site的一部分,Valley Gallery不同於任何傳統的藝術場所。沿著蜿蜒的入口小徑,遊客會經過一個小型湖泊,湖岸邊的鏡面不鏽鋼球體是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作品《Narcissus Garden》的一部分。附近還有小澤剛的作品《Slag Buddha 88》,其中的88尊佛像都是用非法傾倒的工業廢料製成。這兩件作品自2006年起便開始在島上展出,最近為了新畫廊的開幕被遷至此處,並擴大了規模。上山的路程被設計師刻意延長了,這樣就能讓人們有時間在周圍的大自然中沉思,尤其是在春天,杜鵑和櫻花盛開的時候。「對於畫廊來說,要想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場所,空間的利用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安藤忠雄補充道,「就像茶道室的入口一樣,台階順序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客人的感受。」

小澤剛的作品《Slag Buddha 88》,其中的88尊佛像均以工業廢料製成。

安藤的這幾座建築占據著島上最偏遠、最具挑戰性的地點,並通過「與自然共存」這一主題相互連結,比如建在山頂上的地中美術館,以及他的同名博物館——位於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木屋內。對於Valley Gallery,這位建築師希望營造出一種沉思冥想的氛圍。「就像神社一樣,我們的目標是讓建築具有特定的空間性,作為人們的某種精神支柱而存在,即使是在較小的規模上。」安藤解釋道,「通過在這個空間中穿插具有視覺刺激性的藝術作品,我希望創造出一個微觀世界,一個小而深邃的空間。」毫無疑問,Valley Gallery體現了藝術、建築和自然三者間的和諧融匯,也使這趟島嶼之旅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其他建築實踐

01 直島當代美術館

Benesse House Museum

直島當代美術館始建於1992年,是安藤忠雄在直島上的首次建築實踐,「自然、建築和藝術共存」這一理念從這時起就在安藤的作品中體現。Andy Warhol、Jannis Kounellis與杉本博司等藝術家的作品在白色的房間與混凝土空間中展出。藝術品不僅在建築內,還在與建築接壤的海濱與附近森林中散落。

02 貝樂思之家酒店

Benesse House Hotel

貝樂思之家酒店毗鄰直島當代美術館,「住進藝術中」是貝樂思之家酒店的標語。客房一共分為四種類型——museum、oval、park和beach。

03 地中美術館

Chichu Art Museum

安藤忠雄用純粹而原始的混凝土和幾何體塊建造地中美術館,消解了表面的文化元素,讓所有敘事回歸於島嶼本身。建築體量完全隱藏於地表之下,被綠色覆蓋,但卻用精巧的敘事性排布空間並引入陽光,讓空間完全沒有幽閉感。美術館於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個建築似乎也完全展現了安藤的建築理想,關於審美思考、敘事性的表達、自然性與社會性聯繫的重新審視。

04 李禹煥美術館

Lee Ufan Museum

美術館坐落於被大海和山脈圍繞的緩坡山谷之中,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建築物與正面的藝術作品李氏之柱相呼應,在縱橫之間形成了張力。在從山谷通向大海的空間裡,三角形和長方形搭配的設計,打造出一個與自然融合、有節奏感的空間。韓國極簡主義畫家、雕塑家李禹煥長期駐紮於日本,也為日本的藝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從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開始在「物派」當代藝術運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李禹煥美術館中,他在作品與建築相融合,又有和諧的留白感。

05 石雕園

Rock Sculpture Garden

安藤忠雄利用地形的坡面打造了石雕園,一堵細長的混凝土牆面插入斜坡直指向海面,站在石雕園頂部的露台上,可以看到遠處的海岸似乎與建築平齊,一側則為磚塊鋪成的階梯。安藤以此處設計與自然空間共棲相生,讓自然環境真正成為建築的主導因素。

06 安藤忠雄博物館

Ando Museum

安藤忠雄博物館在一座雙層的木構建築之內,外觀上還保留了原始的日式傳統住宅風格,而屋內被重新構建,以建築師常用的清水混凝土打造傾斜的牆壁,甚至還增加了半地下空間。光線從屋頂引入室內,其間也陳列著建築師的手繪作品以及模型。

07 桜の迷宮

在直島水壩公園的遺址上,安藤忠雄以圓形網格狀種植了大約130棵大島櫻花樹,在其間形成長廊,如同櫻花的迷宮。

向左滑動查看:由原研哉設計的2022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原研哉設計的2022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周邊產品上的圖案,同樣是從主視覺海報中的三位老人形象延展。

安藤忠雄之外,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的其他部分同樣精彩。這場一貫以海洋生活為主題的藝術盛事,2022年主視覺設計仍舊由原研哉操刀。而本次畫面的主角不再是島上的自然景觀以及瑰麗的海洋生物,變成了三位島民。

在攝影師上田義彥的鏡頭下,島上的三位老人戴上墨鏡,變得時髦且富有活力,以此展現當地居民對藝術重回生活的熱情,也以最真誠的面孔期待著大家的到來。此外,老人們可愛的形象也被原研哉延展成為周邊產品上色彩明亮的圖案。

此前四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向左滑動查看: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向左滑動查看: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2016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2010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主視覺海報

Red Pumpkin,草間彌生

除了著名的草間彌生南瓜,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藝術作品。它們密切關注藝術的在地性,充滿浪漫情懷,並且不少都留在了那裡,成了島上的永久性地標。

01 無勝者—多個籃筐

豐島

Llobet & Pons

No one wins – Multibasket,Llobet & Pons

自2013年在第二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首次亮相以來,永久性裝置作品《無勝者—多個籃筐》便廣受遊客和當地人喜愛。不規則的籃板以豐島的形狀為原型,六個高低不一的籃筐位置則象徵著豐島上的六個小鎮。

島民們聚在一起打籃球

這件作品也是對豐島社會背景的一種在地性回應。隨著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豐島的基礎設施也由於缺乏使用而日漸老化,幾乎沒有任何休閒、運動場所。《無勝者—多個籃筐》鼓勵居民一起來打籃球,但非常規的籃筐設計又讓傳統籃球規則作廢,人們必須自己制定新的遊戲規則,從而激發出更多趣味性和創造力。

02 心跳檔案館

豐島

Christian Boltanski

Les Archives du Coeur,Christian Boltanski

豐島盡頭的心跳檔案館,迄今已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1萬人的心跳聲,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朝聖。遊客可以在檔案館的錄音室里錄下自己的心跳,並附上一段留言作為作品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聆聽室里用電腦資料庫搜索和聆聽所有心跳錄音。

心跳檔案館內外

心跳是生命的象徵,但創建這間檔案館的法國觀念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卻說:「如果你在這裡聽到了過世的祖母的心跳,你聽見的會更像是她的缺席,而非她的在場。」

03 大海夢想者之地

豐島

Heather B.Swann + Nonda Katsalidis

Place for sea dreamers,Heather B.Swann + Nonda Katsalidis

這張沙灘上的黑色鑄鐵長椅,來自澳大利亞藝術家雙人組合Heather B.Swann和Nonda Katsalidis。它既像獨木舟,又令人聯想起漁網。當地人和旅客都可以在此休憩並欣賞風景,讓游移的思緒與大海和天空融為一體。

04 KEEP OUT

小豆島

長谷川仁

向左滑動查看:KEEP OUT,長谷川仁

用警戒線封鎖一塊地方,並掛上「禁止入內」的標誌,總能讓這裡從周邊環境中脫穎而出。即使它原本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地點,「KEEP OUT」標誌也會激發人們的想像,對曾經的平凡之地產生無窮的好奇心。無論積極還是消極,「KEEP OUT」都能使中立的平庸之地變得非同尋常。

05 通往月球的旅途

沙彌島

Leonid Tishkov

The Way to the Moon,Leonid Tishkov

以月亮為主要題材的俄羅斯藝術家Leonid Tishkov,為2022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創作了包含七件裝置的系列作品《The Way to the Moon》。從廢棄的沙彌島小學和初中校舍,到校外臨海的空地,再到海邊由英國工程師Richard Brunton於19世紀末設計的燈塔,和廢棄的公交車站,Tishkov以錄影帶、攝影作品、月球雕塑、拎著行李的太空人裝置等形式,描繪了一場在登月前夜發生的夢幻之旅。

The Way to the Moon,Leonid Tishkov

在旅途的最後一站,我們即將購票前往月球

Tishkov在社交媒體上說:「我離這些作品很遠,就像在月球,但我很高興身在日本的許多人都能分享我的感受。地球很美,但有時候對我來說好像我應該離開我的地球,就像我的太空人一樣,在月亮上找到平靜與安寧。」

06 Liminal Air -core-

高松港

大卷伸嗣

Liminal Air -core-,大卷伸嗣

這兩根位於高松港港口、高達8米的顯眼的彩色立柱,是日本裝置藝術家大卷深嗣的代表作品。柱身一部分為鏡面,可以反射港口、大海、建築物等周圍景色,並隨著觀看的位置、時間和情景的不同發生變化;既將高松的環境可視化,也反映出觀賞者自己的身影。

這件作品早在2006年就已建成,並在2010年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上正式問世。十多年來,它們早已成為高松港口的地標,許多旅行團會以這裡為集合地點。

07 時間商店

宇野港

長谷川仁

Time shop,長谷川仁

從地球誕生之日起,鹽已經在海洋中溶解了46億年。於是藝術家長谷川仁將時間和鹽結合到一起,在這間時間商店裡,一股細細的鹽粒從天花板緩緩流下,買下一定重量的鹽的同時,你也買下了它在46億年時間裡所占據的份額。

這小半瓶鹽價值10秒/46億年

除此以外,這件作品也是藝術家在向海島居民對自然之饋贈心懷感激的生活方式致敬。

留言告訴我們

2022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上什麼是你最期待的?

Valley Gallery建築攝影:Masatomo Moriyama

撰文:Joanna Kawecki、yjy

編輯:hanxi、yj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