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這部全員「老戲骨」的經偵劇,為何難成《人民的名義》

一點劇讀 發佈 2022-05-11T19:06:04.147052+00:00

相比起這部劇的內容底色,市場起初注意到它的原因有二:其一,這是一部由郭京飛出演反派,與同為老演員於毅搭檔的雙男主警匪劇——這部劇的配角也都是清一色「老戲骨」,且不少為《人民的名義》演員班底,比如張豐毅、張晞臨、黃俊鵬,都在劇中有著重要戲份。

作者| 牛角尖

郭京飛又來了,這次是帶著一眾「老戲骨」。

新劇《槓桿》正在五大平台熱播。相比起這部劇的內容底色,市場起初注意到它的原因有二:其一,這是一部由郭京飛出演反派,與同為老演員於毅搭檔的雙男主警匪劇——這部劇的配角也都是清一色「老戲骨」,且不少為《人民的名義》演員班底,比如張豐毅、張晞臨、黃俊鵬,都在劇中有著重要戲份。

其二,這是一部「反貪+經偵」題材的刑偵劇。眾所周知,自2017年《人民的名義》意外走紅於市場後,市場中有關刑偵題材的懸疑劇,就在成倍增長。這幾年,市場中不僅多了幾部「人民的名義」系列作品,也讓原本只存活於教育、科普領域的刑偵劇走紅市場。

可惜,後繼者雖多,卻誰也未能替代《人民的名義》。即便是這部無論是在演員、還是在題材層面,都極力向其靠攏的《槓桿》,也未曾倖免。

《槓桿》令市場失望了。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直言,「按照郭京飛近期的戲劇沉澱,應該蠻後悔接了這部劇。」、「就算被積壓3年,我也很難相信這是19年拍的劇」……從收視維度來看,這部劇的市場熱度也並不突出。平均收視率徘徊在0.22%,雖然比江蘇衛視上一部收官劇《藍焰突擊》收視略高,卻低於近期一眾開播劇。

《槓桿》是一部積壓了三年的影視作品,這也直接造成了該劇在製作層面的口碑崩壞,更糟糕的是作為一部刑偵題材,對於細節、配角演員的「不走心」挑選,也讓該劇略顯「懸浮」。

但有一說一,單從劇集內容來看,該劇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只是,在首播口碑崩壞、收視極速驟降之後,留給《槓桿》「反轉」的時間似乎也不多了。市場何時才能出現下一部《人民的名義》?這大概也是觀眾關心的問題之一。

全員「老戲骨」,《槓桿》為何沒能「撬動」市場?

如今再提及「老戲骨」,顯然它已經不能再單純被解讀為「對「好演員」的一種褒獎」。更多的,它還代表著宣傳方「借力打力」的一個營銷點。的確,比起如今的流量劇,「清一色」老戲骨主演的刑偵劇,似乎更具魅力。

但這魅力,也僅止於開播。正如上文所言,《槓桿》如今的市場處境,在於它收視也不好、口碑也不行。當真是可惜了這一眾「老戲骨」。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劇中的「老戲骨」表現,也著實差強人意。比如實為男二、名為男一的於毅,他大部分場合還是能夠將觀眾帶入劇中,但在與郭京飛的對手戲上,則少了幾分高級感。不少網友坦言,「於毅的演技還有待精進」、稍微有點用力過猛,但看得出來是位好演員。」

張豐毅在劇中的表演,也只能用馬馬虎虎形容。全程嚴肅的特寫鏡頭下,不少觀眾已經開始懷疑起「他是否在憋笑」。至於劇中的一些配色,比如飾演三合集團太子爺的白少卿、被安排暗殺元老的小哥,以及劇中不少女性角色,除了顏值不在線外,生硬的台詞和用力過猛的演技,在該劇彈幕上自成一道風景。

但這還只是《槓桿》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它真正的問題,在於平淡的鏡頭語言和落後的場景製作。借用網友的個別言論,「整部劇都透露著一股廉價感」、「即便是在2019年拍的,也不至於這麼落後」。

《槓桿》的畫面語言和製作,從頭到尾都透露著一股「土氣」。毫無懸疑題材該有的精緻感和大片氛圍,比如劇中前面幾集出現的追車戲、男二蕭劍的追兇現場,頗有十幾年前普法教育劇的樸實畫風。——這也難怪網友不愛看。

畢竟在所有懸疑題材追究「視覺盛宴」的當下,製作粗糙、小細節漏洞百出的刑偵劇,網友著實提及不了太多興趣。

當然,《槓桿》並非全是漏洞。起碼從當前播出13集來看,它在劇情方面還是有些看點。譬如郭京飛飾演的亦正亦邪身份,他在第5集中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第二層身份,疑似為警方安插的臥底,這位如今的金融界大鱷,是敵是友,尚且難辨。

劇中涉及到的一些金融案件,也頗具代表性。比如三合集團的大佬高昌,就是因為非法集資、p2p暴雷進了監獄。他與蕭劍在審訊室中那場「對手戲」,火藥味十足,頗具看點。經偵支隊長張華,在追擊歹徒中「意外」出事,這場車禍被警方看成是有人故意而為之,但張華出事前與不知名人接連的一通電話,以及出現在他車內的一枚賭場徽章,都將人物立場推向了未知。

包括劇集開片,郭京飛飾演的胥楓給高昌所講述的「油畫」理論、池塘小魚的故事,也點出經濟學中的「槓桿」原理,以及這場金融詐騙背後所設計到的「人性博弈」。從這點來看,《槓桿》的故事還是具有一定看頭,且是國產劇市場,繼《獵狐》之後,為數不多的又一部經偵題材。

但這部劇目前所持有的市場成績,明顯「出師不利」,後續能否打響「反攻戰」,目前來看力度不是很大。畢竟在國產劇「三集定生死」的黃金播出定論下,很少有觀眾願意等到「反轉」。

國產刑偵劇卷土復出:誰會是下一部《人民的名義》?

提起國產刑偵劇,觀眾最先想到的恐怕還是90年代初期衛視播出的一批以《紅蜘蛛》《梅花檔案》為首的刑偵題材。當時,這類刑偵作品,多以教育、科普的意義在各大衛視輪播,收看的主要群體也多為電視機前的受眾。

隨著電視劇形式愈發多樣,尤其是以平台製造為首的網絡劇誕生後,市場中對這類鏡頭較為單一、僅憑故事取勝的刑偵劇,做出了全新升級。2014年播出的《暗黑者》和2015年播出的《心理罪》,是這類題材升級後的首批作品,它們也成功憑藉新穎的作案手法與視角,在當年大獲全勝。

如今在懸疑劇市場小有名氣的五百導演,以及他背後的五元文化,最早懸疑「試水」之作就是和愛奇藝、樂視合作的《心理罪》,以及《滅罪師》。而這幾部作品的帶來,也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刑偵劇:它們不再是主角只為正面形象的警察,作案手法也不再只主打本格,甚至在題材範疇上也走起了「多樣」路線。也是在這時候,它們有了一個統一名字——懸疑劇。

其實,懸疑與刑偵向來不分家。嚴格意義而言,刑偵隸屬於懸疑。這也是這幾年市場中,雖然不見「刑偵劇」,卻依舊有他的影子的重要原因。比如2020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隱秘的角落》,王景春在劇中飾演的老刑警,以及有他所牽扯出的刑偵線,就是標準的刑偵元素;《摩天大樓》中楊子姍飾演的女刑警,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要說標準的刑偵劇,2018年市場中播出的《破冰行動》和上文所提及的《人民的名義》,就是典型代表。這兩部劇一部以緝毒為題眼,另一部則主打反貪,都在當年大獲全勝,且成功帶起「刑偵劇」這股熱風。這之後,市場中還陸續上新了《三叉戟》《燃燒》《人民的正義》《獵狐》等不少刑偵劇,包括日前這部在播的《槓桿》,也是隸屬於刑偵劇範疇。

但從結果導向來看,這些同類型作品,乃至於範圍更廣的懸疑劇,都未能再現《人民的名義》和《破冰行動》的輝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題材的過度重疊。好比之前優酷率先推出的《白色月光》,「女性向懸疑劇」成為這兩年市場風口,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窩蜂」的跟風。但至今國產劇市場未曾誕生一部國產版《致命女人》。

愛奇藝「迷霧劇場」在去年初次呈現出不給力狀態後,市場曾調侃其為「缺了紫金陳的故事」。但實際上,整個市場,包括衛視在內,都缺乏更為工整的懸疑劇本。這主要在於國內市場對這類題材的尺度把控和經驗拿捏。

一個利好消息是,現如今市場依舊不缺頭部懸疑製作。比如愛奇藝正在熱播的《風起隴西》,主打「三國+探案」;優酷的《重生之門》則更偏本格推理,也是較為標準的刑偵劇。除此之外,衛視還存有了一批待播刑偵劇,如王一博、陳曉主演的《冰雨火》、同為《破冰行動》傅冬育導演打造,耀客傳媒攜手優酷打造的《浴火》也在積極開發中,留白影視的又一部懸疑作品《刑警之海外行動》,以及有著公安背景出品的《抓手》,都在來的路上。

從這些待播題材可以看出,今明兩年將會是刑偵題材大放異彩的一年。一來,這是順應了電視劇市場主旋律商業化的趨勢,二來它也迎合了我國公安部門自身的宣傳需求。它們會是下一部《人民的名義》,還是《槓桿》,尚不好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