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嬪妃宮女殉葬,往腦袋灌水銀,一個比一個恐怖

歷史刊號 發佈 2022-05-11T21:52:11.306719+00:00

殉葬的場景明正史無記載,但朝鮮《李朝實錄》有所提及:明成祖朱棣的殉葬者30多人,殉葬當日,「哭聲震殿閣」,她們站在小床上,脖頸繫繩。

活人殉葬制度盛行於商周,式微於秦漢,明朝復燃。

該制從朱元璋開始到明英宗廢,共60餘年,先後上百名嬪妃宮人殉葬。

殉葬的場景明正史無記載,但朝鮮《李朝實錄》有所提及:明成祖朱棣的殉葬者30多人,殉葬當日,「哭聲震殿閣」,她們站在小床上,脖頸繫繩。

朝鮮進獻的韓妃對身邊乳娘含淚喊道:「娘,吾去!」隨後從床上抽走,韓妃氣絕。

影視和小說里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有子嗣的嬪妃免於殉葬,但事實並非如此。明史:「太祖駕崩,侍寢宮人盡數殉葬」。

明仁宗的7名殉葬嬪妃里的郭貴妃,她身份高貴,還生了三個皇子,可也在殉葬之列。不僅皇帝的嬪妃宮女,皇子的妃子也有殉葬的,秦王朱樉的王妃就被公公朱元璋勒令殉葬。

有個美好的傳說:由於寶慶公主天真善良,感動了朱元璋,特赦其母張美人免於殉葬。

這多半不可能,歷史明確記載朱元璋40餘名妃嬪全部殉葬如有赦免,應有記錄,比如明景帝嬪妃汪氏曾在殉葬名單之列,李賢上書說:「妃已幽廢,況二女幼,尤可憫」,英宗就免除了汪氏殉葬。

朝廷對殉葬者家庭給予優待,家中有女性殉葬的人家被稱為」朝天女戶「: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

若張鳳、李衡...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殉葬制度後來在明英宗死前廢止:「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制止,後世勿復為」。

有人說嬪妃宮女這麼慘,還有人願意送女兒進宮?(嬪妃和宮女有時從同一批里選,佼佼者為嬪妃)明朝設有」擔水人「作為朝廷耳目埋伏民間:「蓋此輩出入人家,得窺其室女,備知其誰為美醜也」。

大選時官府就令擔水人帶人去百姓家裡抓美女。另外,除了朝天女戶外,還有宮廷女戶:「選中侍女進入內廷者...食糧、免差,仍各賞銀五兩,緞一匹。」不光有糧食銀子拿,有時還能升為百戶。

宮廷女戶是世襲的,世代為皇宮大內提供女孩。不要問怎麼有這種家庭,你猜現在那些重男輕女吸血父母穿越了會樂意成為這種女戶嗎?還有就是從窮人家或人家子來買。

由於慘絕人寰的殉葬和宮人命運的普遍悲慘(可看前一篇),每當朝廷採選女孩,民間就出現千萬骨肉分離的慘劇,有時朝廷抓不到少女,連幼女也不放過,著名的萬貴妃就是四歲進宮。

抓女孩的慘烈從沈一貫《觀選淑女》可見一斑:」府吏登門如系仇,斧柱破壁怒不休,父母長跪兄嫂哭,願奉千金從吏贖,紛紛寶馬與香車,道旁灑淚成長河「。

關鍵字: